鍾欣志

1

職級:副教授

研究領域:劇場史學、近現代戲劇及其文化、導演實務

電子信箱:chungj@lib.ccu.edu.tw

校內分機:31121

辦公室:文學院302室

學歷
學校名稱 系所 學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 博士PhD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藝術研究所 劇場導演碩士MFA
天主教輔仁大學 西洋古典暨中世紀文化學程 結業Certificate
期刊論文
年度 著作
2023.01 〈幻燈、電光、環球巡演與上海戲園的視覺轉向〉《戲劇研究》第31期。頁45-80。【THCI一級】
2022.06 〈宋春舫的五四文壇地位及其對戲劇翻譯文學的影響〉《清華中文學報》第27期。頁269-323。【THCI一級】
2022.01 〈宋春舫的多語書寫與民國初年交會區的知識互換〉。《戲劇研究》第29期。頁37-70。【THCI一級】
2019.12 〈宋春舫戲劇譯介工作的多樣性與當代性(1919-1937)〉。《政大中文學報》第32期。頁87-128。【THCI一級】
2017.09 〈大文豪的小劇場:梁啟超《班定遠平西域》的實驗精神及其對中國現代劇場的特殊意義〉,《漢語言文學研究》2017年第2期,頁56-63。
2012.07 〈晚清「烈士劇」初探——從 《潘烈士投海》和《黃勳伯義勇無雙》說起〉,《文化藝術研究》第5卷第3期(2012年7月),頁123-137。
2011.12 〈晚清「世界劇場」的理論與實踐――以小說《黑奴籲天錄》的改編演出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4期,頁83-131。【THCI Core】
2011.07 〈晚清新知識空間裏的學生演劇與中國現代劇場的緣起〉,《戲劇研究》第8期,頁21-58 。【THCI Core】
2011.07 〈越界與漫遊:尋覓現代觀眾的「鐘聲新劇」〉,《戲劇學刊》第14期,頁111-151。【THCI】
2006.07 〈歌德時期德語劇場對《羅密歐與茱麗葉》一劇的改編與評價〉,《戲劇學刊》第4期,頁57-84 【THCI】

 

專書論文

2019.02  〈解嚴後的現代戲劇文學獎助與出版機制評析〉。《臺灣當代劇場四十年》。于善祿、林于竝編。台北:遠流出版社,2019,頁445-476。

2015.05  〈劇場變革的社會動力――重探清末春陽社〉。《新潮演劇與新劇的發生》。傅謹、袁國興主編。北京:學苑出版社,2015。頁176-196。

2011.01  〈清末上海聖約翰大學演劇活動及其對中國現代劇場的歷史意義〉。《清末民初新潮演劇研究》。袁國興主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頁28-58。

2006.05   “Is this Our Citizenship and Morality? ---- Staging An Enemy of the People in Contemporary Taiwa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Ibsen Conference: Socio-political Aspects of Ibsen’s Plays. Dhaka: Centre for Asian Theatre, 2006, pp. 35-48.

研討會論文

2024.09  〈國族論述之外:環球巡演與交會視角下的現代劇場溯源問題〉。「邁向亞際劇場 : 現代性、歷史情境與觀看⽅式的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主辦。

2024.08  “The Coexistence of Chinese and European Theatres in Nineteenth Century Shanghai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Chinese Theatre,” The 25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Tallinn University

2023.12  〈Ludwig Lewisohn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Western Drama in China, 1910s – 1930s〉Chinese Studies Association Australia 18th Biennial Conference.

2022.07  〈從「交會區」視角重新測繪國族戲劇的版圖〉。「弄潮:劇場文化、記憶與產業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暨劇場藝術學系、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暨人文社會研究中心、臺灣戲劇暨表演產業研究學會主辦。

2022.06  〈戲從海上來:十九世紀的環球巡演與中國現代劇場的起源〉。「文學/海洋/島嶼」國際學術研討會。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臺灣中文學會主辦。

2021.12  〈穿越時空的文本與民國的過去現在式〉。「民國舞台,表演台灣:華文戲曲與話劇在當代台灣的創生性流變」座談會。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主辦。

2021.08  “The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of Hermann Sudermann in Republican China,” (originally “Soong Tsung-faung’s Translation of Hermann Sudermann’s Teja.”) The 23rd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ät Leipzig.

研究計畫
 計畫名稱 計畫編號 執行期間
以上海為中心的環球劇場交會史(1866 ~ 1914) 112-2410-H-194-071-MY2 112年8月至114年7月
由西文刊物重探現代主義戲劇的中國旅程:以宋春舫與洪深為中心(II) 110-2410-H-194-068- 110年8月至111年7月
由西文刊物重探現代主義戲劇的中國旅程:以宋春舫與洪深為中心(I) 109-2410-H-194-014- 109年8月至110年7月
汪笑儂演出劇目詳考(1912-1918) 107-2410-H-194 -087- 107年8月至108年7月
汪笑儂演出劇目詳考(1901-1911) 106-2410-H-194-001- 106年8月至107年7月

 

其他著作

學位論文

  1. 〈走向現代:晚清中國劇場新變〉。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博士論文。

譯著

  1. 葉凱蒂(Catherine V. Yeh)著,鍾欣志譯。〈中國,正直女子的反串者:攝影、手式藝術與梅蘭芳1930年訪美之旅〉,《東亞觀念史集刊》第7期,「特稿」,頁3-52。
  2. 葉凱蒂(Catherine V. Yeh)著,鍾欣志、連玲玲譯。〈環球樂園導覽:上海遊戲場小報和近代中國城市娛樂文化的創發〉。《萬象小報:近代中國城市的文化、社會與政治》。連玲玲主編。台北:中研院近史所,頁25-64。
  3. 瓦格納(Rudolf G. Wagner)著,鍾欣志譯。〈中國的「睡」與「醒」——不對等的概念化與應付手段之研究〉(第三部份)。《東亞觀念史集刊》第3期,「特稿」,頁3-58。
  4. 瓦格納(Rudolf G. Wagner)著,鍾欣志譯。〈中國的「睡」與「醒」——不對等的概念化與應付手段之研究〉(第二部份)。《東亞觀念史集刊》第2期,「特稿」,頁3-54。
  5. 林培瑞(Perry Link)著,鍾欣志譯。〈一九一○年代的文學雜誌〉。《政大中文學報》第10期,「特稿」,頁1-11。
  6. Olga Knipper Chekhov原著,鍾欣志譯。〈幾句話,關於契訶夫〉。《印刻文學雜誌》第17期,頁176-185。

     

其他

  1. 〈在不確定的年代,身為一位歌劇導演〉。《週間夜晚WEEKNIGHT》6:1,頁76-79。
  2. 《義大利,這玩藝!——音樂、舞蹈&戲劇》之戲劇部分。臺北:東大圖書。(其他作者:蔡昆霖、戴君安)
  3. 〈創造單純而動人的「神奇時刻」:專訪澳洲歌劇團《蝴蝶夫人》導演奧森保德〉。《表演藝術》第234期,頁40-42。
  4. 〈百年回顧:春柳社《茶花女》新考〉。《戲劇學刊》第8期,頁257-281。(與蔡祝青合著)
  5. 〈專訪玫瑰使者〉。《玫瑰騎士》。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頁52-61。
  6. 〈「看見自己」――關於布雷希特的劇場史定位〉。《劇場事》第4期,頁111-124。

 

產學合作計劃一覽
年度 計畫名稱 參與人 擔任之工作 計畫時間 補助/委託機構 備註
105 「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戲劇創作與社會實踐2.0 鍾欣志 Chung Joscha 協同主持人 2016年02月 ~ 2017年01月 教育部 此為教學計劃,非產學合作,因介面設計緣故暫時無法更動。

 

 

經歷一覽
服務機關 職稱 部門/系所 擔任職務 起迄年月
中興大學 助理教授 中國文學系   2013年02月 ~ 2014年07月
國科會 博士後研究員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2012年11月 ~ 2013年01月
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 培育博士候選人 近代史研究所   2010年07月 ~ 2011年06月
德國海德堡大學(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訪問學人 漢學系   2008年02月 ~ 2008年12月
德國馬堡大學(Philipps-Universität Marburg) 交換博士生 藝術史學系   2006年10月 ~ 2007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