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四位小說人物考論-孫郁婷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孫郁婷

標題:《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四位小說人物考論

指導教授:王瓊玲

畢業日期:2019-01

摘要: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出版,作者羅懋登以鄭和七次下西洋作為故事主幹,參考《星槎勝覽》、《瀛涯勝覽》,再加入大量神魔鬥法的內容,完成一百回長篇小說。雖然此書以「三寶太監」為名,故事中由鄭和、王尚書帶領船隊下西洋,但由於內容以神魔鬥法為主,第一、第二主角不是帶隊的鄭和、王尚書,而改為負責鬥法的高僧金碧峰、張天師。因此,筆者將研究焦點放在金碧峰、張天師、鄭和與王尚書四位角色的身上,探討《西洋記》更動主角的原因與目的、金碧峰和張天師被拉入西洋故事的原因、角色之間的關係、角色的歷史原型、角色正史與小說形象的異同、小說角色形象分析、角色塑造背後的意涵等議題,並涉及三場重要海外戰爭的考證(舊港、錫蘭、蘇門答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的立碑時間考證、〈非幻庵香火聖像記〉的校勘、《西洋記》與《星槎勝覽》和《瀛涯勝覽》的比較等相關議題。

參考文獻:

說明:
1.分類:參考書目分為四大類,依序為古籍史料、專書、期刊論文、學位論文。
2.排序:古籍史料依朝代順序排列。專書及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均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同一作者依作品出版年代先後排列。
一、古籍史料
周‧左丘明:《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整理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唐‧玄奘詔譯,辯機撰:《大唐西域記》,《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道藏要籍選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元‧虞集:《道園學古錄》,《四部備要》,台北:中華書局,1991年。
明‧王俊華:《洪武京城圖志》,《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明‧朱棣:〈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宮之碑〉,《中國古代道教宮觀文化史料文獻集成》,香港:蝠池書院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
明‧佚名:〈非幻庵香火聖像記〉,《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佚名:《增補搜神記大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續編》,台北:天一出版社,1991年。
明‧佚名:《皇明恩命世錄》,《正統道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明‧佚名(可能為羅懋登):《香山記》,《古本戲曲叢刊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佚名(可能為羅懋登):《新刻出像音註觀世音修行香山記》,《全明傳奇‧中國戲曲研究資料第一輯》,台北:天一出版社,1982年。
明‧宋濂:《宋學士文集》,《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明‧李志剛:〈馬公墓志銘(馬哈只碑)〉,《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89年。
明‧李賢等:《明一統志》,《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3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祁彪佳:《遠山劇品》,《歷代戲曲目錄叢刊》,揚州:廣陵書社,2009年。
明‧邱濬:《重校投筆記》,《鄭振鐸世界文庫》,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明‧姚廣孝等:《明太祖實錄》,《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年。
明‧茅瑞徵:《皇明象胥錄》,《中華文史叢書》,台北:華文書局,1968年。
明‧郎瑛:《七修類稿》,《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夏燮:《明通鑑》,《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祝允明:《前聞記》,《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明‧袁忠徹:《古今識鑑》,《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明‧馬歡:《瀛涯勝覽》,《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明‧馬歡:《瀛涯勝覽》,《紀錄彙編》,《中國文獻珍本叢書》,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4年。
明‧馬歡著,馮承鈞校注:《瀛涯勝覽校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明‧張宇初:《峴泉集》,《正統道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明‧張居正等:《明穆宗實錄》,《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明‧張國祥續補:《漢天師世家》,《正統道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
明‧通問編定,施沛匯集:《續燈存稿》,《中國燈錄全書》,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3年。
明‧陳仁錫:《皇明世法錄》,《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明‧陳文等:《明英宗實錄》,《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明‧陳俊修,沈懋學等纂:《寧國府志》,《中國方志叢書》,台北:成文出版社,1984年。
明‧陳建:《皇明從信錄》,《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陸容:《菽園雜記》,《筆記三編》,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
明‧陸容:《菽園雜記(點校本)》,《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 : 中華書局,1985年。
明‧費宏等:《明武宗實錄》,《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年。
明‧費信:《星槎勝覽》,《紀錄彙編》,《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明‧費信著,馮承鈞撰:《星槎勝覽校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8年。
明‧黃佐:《翰林記》,《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明‧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明‧楊士奇等:《明太宗實錄》,《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明‧楊士奇等:《明宣宗實錄》,《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明‧葛寅亮:《金陵梵剎志》,《中國佛寺誌叢刊》,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6年。
明‧道忞:《禪燈世譜》,《中國燈錄全書》,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3年。
明‧劉若愚:《酌中志》,《筆記小說大觀二十四編》,台北:新興書局,1988年。
明‧談遷:《國榷》,《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談遷著,張宗祥點校:《國榷》,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二版。
明‧鄭和:〈天妃靈應之記〉,《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89年。
明‧鄭和:〈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蹟記〉,《吳都文粹續集》,《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鞏珍著,向達點校:《西洋番國志》,《中外交通史籍叢刊》,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明‧薛應:《浙江通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明‧謝肇淛:《五雜組》,《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謝肇淛:《五雜組》,《歷代筆記叢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明‧蹇義等:《明仁宗實錄》,《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明‧羅懋登著,古本小說集成編輯委員會編:《三寶太監下西洋通俗演義》,《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羅懋登著,陸樹崙、竺少華點校:《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國古典小說資料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明‧羅懋登校注:《重校金印記》,《古本戲曲叢刊》,上海:商務印書館,1954年。
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中華文史叢書》第三輯,台北:台灣華文書局,1968年。
明‧釋明河:《補續高僧傳》,《卍續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4年。
明‧釋明河:《補續高僧傳》,《續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顧秉謙等:《明神宗實錄》,《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清‧王大海:《海島逸志》,《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台北:廣文書局,1991年。
清‧弘贊:《觀音慈林集》,《卍續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4年。
清‧佚名:〈鄭氏世系家譜〉,《鄭和家氏資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
清‧佚名:《天妃顯聖錄》,《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清‧佚名:〈鄭氏家譜首序〉,《鄭和家世資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四庫全書薈要》,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
清‧性統:《續燈正統》,《禪宗全書‧史傳部》,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
清‧金鼈:《金陵地志錄》,《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台北:廣文書局,1991年。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俞樾:《茶香室續鈔》,《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出版社,1988年出版。
清‧查繼佐:《罪惟錄》,《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郁永河:《裨海紀遊》,《中國方志叢書》,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
清‧夏燮:《明通鑑》,《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徐銑等:《龍巖州志》,《福建省地方志叢刊》,福建:龍巖市地方編纂委員會,1987年。
清‧秦惠田:《五禮通考》,《文淵閣四庫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袁枚:《江寧新志》,《稀見中國地方志彙刊》,北京:中國書店,1992年。
清‧婁近垣:《龍虎山志》,《仙佛靈異叢書》,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
清‧張廷玉:《明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清‧莫祥芝等修,汪士鐸等纂:《上江兩縣志》,《中國方志叢書》,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
清‧陳倫炯:《南洋記》,《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台北:廣文書局,1991年。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中國學術類編》,台北:鼎文書局,1985年。
清‧傅維鱗:《明書》,《畿雅叢書》,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
清‧超永編:《五燈全書》,《中國燈錄全書》,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3年。
清‧黃鍾驥:《寧洋縣志》,《中國方志叢書》,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
清‧董康編:《曲海總目提要》,台北:新興書局,1985年。
清‧劉棨修,孔尚任等纂:《平陽府志》,《稀見中國地方志彙刊》,北京:中國書店,1992年。
清‧劉獻庭:《廣陽雜記》,濟南:齊魯出版社,2001年。
清‧鄭德樞修,趙奇齡等纂:《永壽縣志》,《中國方志叢書》,台北:成文出版社,1984年。
清‧錢謙益著,楊家駱編:《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85年。
清‧龍文彬:《明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二、專書
大塚秀高:《增補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東京:汲古書院,1987年。
王國維:《王國維論劇》,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年。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向達整理:《鄭和航海圖》,《中外交通史叢刊》,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朱一玄、寧稼雨、陳桂聲編:《中國古代小說總目題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年。
伯希和著,馮承鈞譯:《鄭和下西洋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
李長博:《中國殖民史》,《民國叢書第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李獻章:《媽祖研究》,東京:泰山文物出版社,1974年。
束世澂:《鄭和南征記》,重慶:青年出版社,1941年。
周作人編:《明人小品集》,台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
林天佑著,李學民、李巽華譯:《三寶壠歷史──自三保時代至華人公館的撤銷》,廣州:暨南大學華僑研究所,1984年。
侯健:《比較文學的開拓在台灣》,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6年。
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題要》,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年。
紀念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580周年籌備委員會、中國航海史研究會:《鄭和家世資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7年。
唐大潮:《明清之際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論述》,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莊宏誼:《明代道教正一派》,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郭朋:《中國佛教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陳佳榮:《南冥集》,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2002年。
陳佳榮、謝方、陸峻岭:《古代南海地名匯釋》,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陳宗樞:《佛教與戲劇藝術》,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
陳垣編,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晷》,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陳學霖:《明代人物與傳說》,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7年。
黃瀚編:《明代大航海家王景弘》,福建:福建省國際文化經濟交流中心,2003年。
董康編:《曲海總目提要》,台北:新興書局,1985年。
趙景深:《中國小說叢考》,山東:齊魯出版社,1980年。
鄭子健:《南洋三月記》,《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
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紀念活動籌備領導小組編:《鄭和下西洋研究論文選(1905-2005年)》,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年。
鄭鶴聲:《鄭和遺事彙編》,台北:中華書局,2017年。
鄭鶴聲、鄭一鈞:《鄭和下西洋資料匯編》,濟南:齊魯出版社,1980年上冊、1983年中冊兩本、1989年下冊。
魯迅著:《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謝方:《鄭和》,天津:新蕾出版社,1993年。
三、期刊論文
二階堂善弘:〈《三寶太監西洋記》所受的其他小說的影響〉,《古典文學》第十三集,1995年。
山本達郎著,王古魯譯:〈鄭和西征考〉,《文哲季刊》第四卷第2期,1935年。
山根幸夫著,張乃麗譯:〈對日本現存《三寶太監西洋記》版本的考證〉,《鄭和研究》第2期,1996年。
王聿成:〈《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與南京碧峰寺〉,《鄭和研究》第4期,2010年。
王飛華:〈《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的語氣詞「來」〉,《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
王飛華:〈《西洋記》中的語氣詞「著、個、則個、些」〉,《寧波教育學院學報》第九卷第四期,2007年。
王祖霞:〈《西洋記》詞語拾零〉,《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五卷第2期,2004年。
王祖霞:〈《西洋記》方俗語詞札記二則〉,《古漢語研究》第3期,2006年。
王瑞梅:〈《西洋記》中介詞「把」的用法初探〉,《現代語文》第1期,2010年。
王瑞梅:〈《西洋記》「把」字句類型分析〉,《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八卷第1期,2011年。
王艷芳、王開生:〈《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的語氣詞「麼」〉,《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3年。
別敏鴿、別艷鴿:〈從《西洋記》看《漢語大辭典》的問題〉,《四川學院教育學報》第二十一卷第7期,2005年。
吳之洪:〈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碑文考〉,《黑龍江史志》第20期,2009年。
吳晗:〈十六世紀前之中國與南洋〉,《清華學報》第十一卷第1期,1935年。
李春香:〈《西洋記》版本的文化學研究〉,《明清小說研究》第四期,1998年。
易本羲:〈南洋華僑史略〉,《民報》第26期,1910年。
英娜:〈《西洋記》創作方式初探〉,《黑龍江科技信息》第1期,2011年。
唐琰:〈海洋迷思──《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與《鏡花緣》海洋觀念的比較研究〉,《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2006年。
徐玉虎:〈鄭和馬姓及「三保」考釋〉,《大陸雜誌》第十二卷第4期,1956年。
徐曉望:〈八次下西洋的王景弘〉,《海交史研究》第2期,1995年。
張火慶:〈《西洋記》的兩個問題:出使動機與西洋所在〉,《興大中文學報》第1期,1988年。
張火慶:〈《三寶太監西洋記》的人物角色與旅途反映〉,《興大中文學報》第2期,1989年。
張火慶:〈論《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的華夷之辨〉,《小說戲曲研究》第2期,1989年。
張祝平:〈鄭和下西洋與明代海洋文學〉,《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四卷第三期四月刊,2008年。
莊為璣:〈論明版《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5年。
莊為璣:〈試論鄭和與王景弘之死〉,《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7年。
陳琦:〈王景弘簡論〉,《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7年。
陳曉:〈世德堂本《西遊記》與《西洋記》「語─圖」互文研究〉,《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2013年。
程志兵:〈《西洋記》詞語考譯〉,《合肥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九卷第4期,2011年。
馮漢鏞:〈《西洋記》發微〉,《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1988年。
馮漢鏞:〈《西洋記》源於戲劇〉,《文史雜誌》第四期,2005年。
黃永年:〈《西洋記》裡金碧峰的本來面目〉,《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二輯,1995年。
鄒振環:〈《西洋記》的勘刻與明清海防危機中的「鄭和記憶」〉,《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11年。
廖可斌:〈《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主人公金碧峰本事考〉,《文獻》第一期,1996年。
廖凱軍:〈《三寶太監西洋記》中的異域形象〉,《安徽文學》第12期,2008年。
管勁丞:〈永樂二十二年鄭和受命未行考〉,鄭鶴聲、鄭一鈞編:《鄭和研究資料彙編》中冊(下),濟南:齊魯書社,1980年。
趙文秀:〈《西洋記》「被」字句語研究〉,《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五卷第4期,2008年。
趙文秀:〈《西洋記》「被」字句的語義分析〉,《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六卷第4期,2009年。
趙文秀:〈《西洋記》「被」字句的語用分析〉,《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八卷第10期,2011年。
劉紅林:〈《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神魔化淺談〉,《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2005年。
劉紅林:〈《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主角談〉,《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2006年。
劉紅林:〈神魔化歷史演義──《三寶太監西洋記歷史演義》〉,《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2007年。
鄭一鈞:〈鄭和死於一四三三年〉,《光明日報》,1983年3月16日。
龍村倪:〈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漢文通解〉,《中華科技史協會學刊》第10期,2006年。
謝方:〈鄭和生卒年及賜姓小考〉,《海交史研究》第一期,1994年。
韓槐準:〈鄭和非華人血統之研究〉,《星洲日報(半月刊)》第16期,1939年。
韓槐準:〈三保太監下西洋考〉,《南洋學報》第五卷第1期,1956年。
羅國強:〈《西洋記》詞語拾零〉,《河池學院學報》第6期,2012年。
蘇明陽:〈誰是「記行詩」作者─馬歡或羅懋登?〉,《暨大學報》第六卷第一期,2002年。
蘇興:〈《西洋記通俗演義》的金碧峰長
老與張天師〉,《明清小說論叢》第四輯,1986年。
四、學位論文
毛睿:《「鄭和下西洋」俗文學綜合研究》,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吳佩蓉:《小說的衍異:《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書寫現象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呂柏勳:《際天極地:論《西洋記》的旅行與遠征》,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張火慶:《三寶太監下西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張麗:《《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程度副詞研究》,四川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楊瑾:《《西洋記》的成書過程及文本特徵》,武漢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雷雯:《《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與《鏡花緣》海外想像的比較研究》,民俗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歐陽文:《《西洋記》的形式研究》,江西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蔣麗娟:《《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研究》,蘇州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