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報》、《中國新女界雜誌》與《天義》的婦女議題研究-張維軒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張維軒

標題:《中國女報》、《中國新女界雜誌》與《天義》的婦女議題研究

指導教授:黃錦珠

畢業日期:2018-07

摘要:

晚清時期,面臨內憂外患,中國的社會環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知識份子紛紛推動改革,目的為了有效改善當時中國的處境。他們把中國節節敗退、衰弱的重要因素之一,投向中國婦女的狀況,婦女議題成為當時各方先知先覺極力提倡改革的目標之一。另外,也有少數的女知識份子對中國婦女的遭遇提出改良方針與呼籲,她們以自身為婦女身份進行倡導,或許更加貼切與適當以達成改革的效果與目的。
本文主要以 1907年《中國女報》、《中國新女界雜誌》與《天義》為討論文本,三份婦女報刊有其代表性,故一併討論之。本文透過報刊的記載,細讀其中的內容,對當時知識份子提倡的婦女議題進行爬梳,試圖回溯到當時中國面臨的大環境,以利對中國婦女生活、婦女經歷、婦女觀念的變遷有更貼近的理解。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女子世界》,收錄於《中國近現代女性期刊匯編》,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
《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東傳福音》,合肥市:黃山書社,2005年。
《天義》,上海,1907年。
《天義》,東京都:大安株式會社,1966年。
《申報》,上海:上海書店,1983年。
《重刊中國新女界雜誌》,臺北:幼獅文化,1977年。
《短刊斷刊集萃》,收錄於《中國近現代女性期刊匯編(三)》,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
《萬國公報》,收錄於《清末民初報刊叢編之四》,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朱有瓛主編:《中國近代學制史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83年。
朱滸編:《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經元善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金一:《女界鐘》,收錄於李又寧主編:《女界鐘》,紐約:天外出版社,2003年。
柳亞子:《南社紀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
萬仕國、劉禾校注:《天義・衡報(上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
鄭觀應:《盛世危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二、近人論著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臺北:正中,1964年。
史和、姚福申、葉翠娣編:《中國近代報刊名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夏曉虹:〈上海「中國女學堂」考實〉,《中國文化》第31期,2010年,頁120-130。
───:《晚清女子國民常識的建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晚清文人婦女觀(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孫桂燕:《清末民初女權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張麗萍:《報刊與文化身份-1898-1918中國婦女報刊研究》,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年。
莫世祥編:《馬君武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郭延禮、郭蓁編:《秋瑾集‧徐自華集》,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陳三井主編:《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1994年。
喬素玲:《教育與女性──近代中國女子教育與知識女性覺醒(1840-1921)》,天津:天津古籍出
   版社,2005年。
須藤瑞代著、姚毅譯:《中國女權概念的變遷:清末民初的人權和社會性別》,北京:社會科學文
   獻出版社,2010年。
楊興梅:《身體之爭:近代中國反纏足的歷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楊錦郁:《《中國新女界雜誌》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
趙昌智主編:《揚州文化研究論叢》,揚州:廣陵書社,2011年。
劉人鋒:《中國婦女報刊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
劉慧英:〈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女界革命」──何震和《天義》報〉,《文史知識》第3期,2011
   年,頁5-13。
劉慧英:〈從女權主義到無政府主義:何震的隱現與《天義》的變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
   刊》第2期,2006年,頁194-213。
談社英編著:《中國婦女運動通史》,收錄於《民國叢書》,上海:上海書局,1990年。
蕭虹總主編、劉詠聰本卷主編:《中國婦女傳記辭典清代卷(1644-1911) 》,雪梨:悉尼大學出
   版社,2010年。
顧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