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朝北使詩文研究-以四部燕行集為考察中心-侯汶尚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侯汶尚

標題:西山朝北使詩文研究-以四部燕行集為考察中心

指導教授:毛文芳

畢業日期:2017-07

摘要:

本篇論文針對西山朝四部燕行錄進行研究,試圖從使臣紀錄的文獻資料觀看當時的中越關係,以及詩文內容如何描寫於中國的見聞。使臣於詩集中的紀錄,讓讀者能以異域之眼觀看中國,跳脫向來以中國視角為主的框架。歷來對於越南燕行文獻的研究,大多從行旅主題、使臣身分、貢道構擬為主,較無針對一個區間或斷代進行全面性的研究。
筆者以西山朝作為研究背景,針對此時期的燕行文獻特點進行全面性的研究,包含中越關係的轉變,乾隆對於西山朝的特別禮遇,是歷來少見的情況;又向來以明朝為正統的越南,至西山朝時改換清代冠服,這些資訊都被記錄在燕行文獻中;使臣的特別身分,西山朝吸收前朝的政治勢力,拉攏意圖明顯,國王甚至親自赴北京覲見乾隆,使臣接受了高於以往的待遇;在貢道的安排與改變方面,使臣的詩文留下了行走的軌跡,揭示清廷如何安排進京的路線,包含伴送、賞賜制度。
詩文內容分析方面包含兩大面向,其一為文學與修辭,從地景描寫到個人抒懷進行系統性的論述,使臣踏入中國後心境的轉變,造訪名勝時的紀錄,揭示漢文影響越南知識分子之深刻,亦可以發現使者彼此相識的情況,可以側面了解當時西山朝的政治局勢;其二為應制、侍宴與交遊,包含與中國官紳、朝鮮使臣的交流,觀看三方的互動其況。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戰國〕《周禮.夏官》,(台北市:台灣商務,1964 年)。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市:台灣商務,1988 年)。
〔漢〕劉安:《淮南子》,(台北市:建安出版社,1998 年)。
〔漢〕班固:《漢書》,(台北市:台灣商務,1988 年)。
〔南北朝〕陳壽:《三國志》,(台北市:台灣商務,1988 年)。
〔南北朝〕范曄:《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5 年)。
〔南北朝〕酈道元:《水經注》,(台北市:台灣古籍,2002 年)。
〔唐〕房玄齡:《晉書》,(台北市:世界書局,1988 年)。
〔唐〕魏徵:《隋書》,(台北市:台灣商務,1988 年)。
〔唐〕李延壽:《南史》,(台北市:台灣商務,1988 年)。
〔五代〕劉昫:《舊唐書》,(台北市:台灣商務,1981 年)。
〔五代〕李昉:《太平御覽》,(台北:國泰文化,1980 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
〔宋〕王溥:《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
〔宋〕歐陽修:《新唐書》,(台北市:台灣商務,1988 年)。
〔元〕脫脫:《宋史》,(台北市:台灣商務,1988 年)。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明〕宋濂:《元史》,(台北市:台灣商務,1988 年)。
〔明〕徐階主編:《明實錄.世宗肅皇帝實錄》,(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 年)。
〔明〕顧秉謙:《明實錄.神宗顯皇帝實錄》,(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 年)。
〔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
〔清〕張廷玉:《明史》,(台北市:台灣商務,1988 年)。
〔清〕《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清〕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清〕《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清〕《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清〕托津:《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 〔清〕《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清〕崑岡:《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 〔清〕《清實錄.仁宗睿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清〕尹泰主編:《大清會典(雍正朝)》,(新北市:文海書局,1995 年)。

〔清〕允祹主編:《大清會典(乾隆朝)》,(台北市:台灣商務,1986 年)。
〔清〕董誥:《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清〕昭槤:《嘯亭續錄》,(台北市:新興書局,1988 年),頁 385。
〔清〕徐珂:《 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 年)。
〔越〕佚名:《越史略》,(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越〕潘清簡:《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越〕黎崱:《安南志略》,(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 6 月)。
〔越〕潘輝注:《歷朝憲章類志.科目志》,漢喃研究院藏,編號 A.1358-7。
〔越〕阮忠彥:《介軒詩集》不分卷,漢喃研究院舊鈔本,編號:A601。
〔越〕黎貴惇:《北使通錄》不分卷,漢喃研究院舊鈔本,編號:A179。
〔越〕潘輝益:《星槎紀行》,收入《裕庵吟錄》卷二,漢喃研究院舊鈔本,編號:A603。
〔越〕武輝瑨:《華原隨步集》不分卷,漢喃研究院舊鈔本,編號:A375。
〔越〕武輝瑨:《華程後集》不分卷,漢喃研究院舊鈔本,編號:A700。。
〔越〕段浚:《海煙詩集》一卷,漢喃研究院舊鈔本,編號:A2603。
〔越〕段浚:《海翁詩集》不分卷,漢喃研究院舊鈔本,編號:A1167。
〔越〕阮偍:《華程消遣集》六卷,漢喃研究院舊鈔本,編號:A1361。
〔越〕吳時任:《皇華圖譜》不分卷,漢喃研究院舊鈔本,編號:A2871。
〔越〕佚名:《使程詩集》不分卷,漢喃研究院舊鈔本,編號:A1123。
二、近人論著
Mike Crang著、王志宏等翻譯:《文化地理學》,(台北市:巨流,2003 年)。
Julian Wolfreys著,張瓊、張沖譯:《21世紀批評述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 社,2009 年)。
Santayana, George 著,謬靈珠翻譯:《美感》,(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82 年)。 于在照:《越南文學史》,(廣州:世界圖書出版,2014 年 11 月)。
王志強:《李鴻章與越南問題(1881-1886)》,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 年 3 月)。
呂士朋:《北屬時期的越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1964 年)。
何新華:《最後的天朝:清代朝貢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 阮Q勝:《越南科舉與教育》,(胡志明:胡志明市綜合出版社,2005 年)。
范宜如:《行旅.地誌.社會記憶:王士性記行書寫探論》,(台北:萬卷樓,2011 年 9 月)。
柳惠英:《唐代懷古詩研究》,(新北市:花木蘭出版社,2009 年)。
高明士:《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
許雲樵譯:《安南通史》,(香港:新華印刷,1957 年 11 月)。
莊吉發:《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7 年 9 月)。
陳荊和編校:《校合本大越南史記全書》,(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86 年)。
郭振鐸編:《越南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年)。
陶維英:《越南文化史綱》,(河內:文化信息出版社,2002 年)。
張秀民:《中越關係史論文集》,(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1 年 3 月)。
張啟雄:《全蒙統一運動:喀爾喀獨立的另類觀點》,(台北市:蒙藏委員會,2001 年)。
鄭克孟、葛兆光:《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上海:復旦大學書版社,2010 年)。 鄭永常:《漢文文學在安南的興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年)。
劉海峰:《中國科舉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 年 6 月)。
劉玉珺:《越南漢喃古籍的文獻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 7 月)。
劉春銀、王小盾:《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 年)。 蔡瑜:《中國抒情詩的世界》,(台北:台灣書店,1999 年 11 月)。
三、期刊論文
毛文芳:〈閱讀與夢憶──晚明旅遊小品試論〉,(收入《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 年刊》第三期,2000 年 9 月),頁 1-44。
王雪玲:〈兩《唐書》所見流人的地域分佈及其特徵〉,(收入《 中國歷史地理論 叢》,第 17 卷,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頁 79-85。
呂愛梅:〈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我國古代文學中的三種懷鄉類型〉,《文 史雜誌》,2000 年第 6 期,頁 38-40。
吳元嘉:〈應制詩之審美特徵-張九齡應制詩為觀察對象〉。
耿慧玲、潘青皇:〈越南北使路線初考〉,(收入《燕行使者進紫禁城》學術研討 會。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頁 422-443。
耿慧玲、潘青皇:〈從不規範到規範-越南黎朝科舉制度之特色〉,(收入《廈門 大學學報》,總第 236 期,2016 年),頁 16-26。
陳雙燕:〈中越關係的歷史發展論述〉 ,(收入《南洋問題研究》,總第 104 期,2000 年),頁 66-74。
陳文、劉華:〈越南古代教育論述〉,(收入《紅河學院學報》,第 1 期,第 6 卷, 2008 年 2 月),頁 21-25。
陳文:〈安南後黎朝北使使臣的人員構成與社會地位〉,(收入《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 22 卷 2012 年 6 月),頁 114-126。
張啟雄:〈東西國際秩序原理的差異—「宗藩體系」對「殖民體系」〉,(收入《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總第 79 期,2013 年 3 月),頁 47-86。
黃郁晴:〈迢迢簽約路、邊塞風土行:清初漢臣的出使紀行及其書寫意義〉, (收 入《清華中文學報》第十四期,2015 年 12 月),頁 277-333。
塔娜:〈越南科舉制的產生和發展〉,(收入《印支研究》,第 4 期,1983 年),頁6-12。
葛兆光:〈朝貢、禮儀與衣冠——從乾隆五十五年安南國王熱河祝壽及請改易服 色說起〉,(收入《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期,2012 年),頁 1-11。
蘇依如:〈流離中的自我與風景──杜甫湖南紀行詩析探〉,(收入《東華漢學》 第十三期,2011 年 6 月),頁 1-38。
四、專書論文
褚柏思:〈越南的儒學、佛學與文學〉,(收入陶鎔編《中越文化論集》,1968 年 7 月),頁 78。
耿慧玲:〈佛耶?儒耶?儒學家在越南陳朝的困境〉,(收入鍾彩鈞主編《東亞視域中的越南》,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5 年 11 月),頁 45。
五、學位論文
李云全:《明清朝貢制度研究》,(廣州市: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03 年)。
阮氏美香:《鄭懷德《艮齋詩集》研究》,(高雄市:中山大學,博士論文,2016年)。
阮黃燕:《1849-1877年間越南燕行錄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博士論文,2015年)。
吳秋燕:《明代中國所見越南漢籍研究》,(台南: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9 年)。
陳中雨:《清代中葉中國對越南宗藩關係的重建-以「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的角度分析》,(文化大學,博士論文,2016 年6月)。
陳文:《科舉在越南的移植與本土化-越南後黎朝科舉制度研究》,(廣州市: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06 年10月)。
游思盈:《外國人眼睛的明代中國-以幾本遊記為例》,(台南: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黎春開:《越南燕行詩中的中國敘述——以人文、地景、文學文化交流為論述中心》,(台北市: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6年)。
劉曉聰:《清代越南使臣「燕行」及其「詩文外交」研究-以越南燕行文獻為中心》,(廣西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