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的孟子道德哲學研究-李楚桑

碩士論文-唐君毅的孟子道德哲學研究-李楚桑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李楚桑

標題:唐君毅的孟子道德哲學研究

指導教授:賴柯助

畢業日期:2022-01

摘要:

本文所要探討的議題,是唐君毅先生對孟子的道德哲學詮釋以及孟子道德哲學如何回應當代社社會問題。唐先生晚年忽然有所感悟孟子學的核心精神在「立人之道」,也就是「興起一切人之心志,以自下升高,而向上直立之道」,於是透過孔、孟、墨三家對觀,顯現出唐先生對孟子精神思想的見解要義。孟子的義理思想與「道德」息息相關,以至後學研究們對於「道德」的理解會影響到他們如何詮釋孟子學。確定孟子精神核心為「立人之道」,接著探析唐先生如何建構孟子「性善說」。「性善說」是孟子性善論的基礎,唐先生不從形而上的角度出發,而是就人生命內部對人生理想和實踐的角度出發,以了解人性。唐先生以「心能統攝生」的觀點解說孟子對「性」的理解。釐清孟子「性善說」之立足點,便可以儒家的觀點及立場,對當代熱門的社會議題——道德綁架做出回應。

參考文獻:

一、古籍
(宋)朱熹:《四書章句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二、專書
王邦雄:《論語義理疏解》,臺北:鵝湖月刊社,2018。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三》,臺北:正中出版社,1979。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李瑞全:《儒家道德規範根源論》,臺北:鵝湖月刊社,2013。
李明輝:《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2009。
李明輝:《儒家與康德》,臺北: 聯經出版社,1990。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台外學生書局,1986。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台外學生書局,1986。
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
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
徐復觀著、李維武編:《徐復觀文集:第二卷儒家思想與人文世界》,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
陳大齊:《孟子性善說與荀子性惡說的比較研究》,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3年。
康德著,李明輝譯:《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臺灣:聯經出版社,2015。
張純一注疏:《墨子集解》〈法義第四〉,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傅佩榮:《儒家哲學新論》,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
楊伯峻譯注:《論語譯註》,北京:中華書局,1980。
蔡仁厚:《墨家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
錢穆:《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98。

三、期刊論文
杜維明:〈詮釋《論語》「克己復禮為仁」章方法的反思〉《中國文哲論叢》第二號,臺北:中央研究院,2015。
杜振吉、孟凡平:〈道德綁架現象論析〉《學術研究》第三期,2016。
何志青:〈理由、動機、審思〉《理由轉向:規範性之哲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
李明輝:〈耿寧對王陽明良知說的詮釋〉《哲學分析》,第5卷第4期,2014。
耿寧:〈論王陽明「良知」概念的演變及其雙重含義〉《鵝湖學誌》,第十五期,1995。
楊祖漢:〈康德的「外在自由說」與華人社會的發展——對戴震「以理殺人」之說的解答《哲學與文化》第四十三卷第三期,2016。
潘彥安:〈論唐君毅「自我超越」的工夫歷程:以《道德自我之建立》為中心,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15。
蘇子敬:〈唐君毅孟學研究詮釋之系統研究〉收錄於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第25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
蘇德超:〈道德綁架妨礙了道德自由嗎?〉《江西社會科學》第四期,2017。
廖曉煒、朱燕玲:〈論孟子四端之心及其內在結構——以唐君毅的相關論述為中 心〉,《華崗哲學學報》第五期,2013。
四、英文參考資料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In Internal Reasons: Contemporary Readings.By Williams, Bernard. 2012.Kieran Setiya and Hille Paakkunainen eds.
五、線上資源
百科知識: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9%81%93%E5%BE%B7%E7%B6%81%E6%9E%B6(搜於21.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