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倫理學之現代詮釋-張耕源

碩士論文-孟子倫理學之現代詮釋-張耕源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張耕源

標題:孟子倫理學之現代詮釋

指導教授:賴柯助

畢業日期:2021-01

摘要:

本文所要探討的議題,是孟子倫理學的現代詮釋。儒家哲學普遍被視為中國文化代表,而孟子則為其義理的奠基者,以至於當中國受到不同的文化思潮衝擊時,時人會以孟子學做回應,而使其研究持續著且有其必要性。孟子學的義理與「道德」息息相關,以至於研究者們對於「道德」的理解、關懷會影響到他們如何詮釋孟子學。因此,本文將其分為三個部分「道德判斷」、「道德行動」以及「道德價值」,而以孟子學中的「人性論」、「實踐動力」以及「工夫論」為主題,討論如何理解孟子學意義下的道德。是故,本文的「現代詮釋」一詞可分為兩個主題,即現代人如何理解孟子學?以及如何用現代用語詮釋其倫理學。第一個部分牽涉到孟子學的基本義理,即「人性論」的討論,本文將藉由當前中國孟子學研究代表之一,楊澤波教授的理解,重新理清孟子學的基本義理。第二個部分則是有別傳統討論,以當代哲學概念「理由論」的進路,詮釋孟子學下的道德行動。最後,基於這兩部分的討論基礎之上,重新解釋孟子學中「為惡」的原因,及其「工夫論」。而透過上述「人性論」、「實踐動力」與「工夫論」的討論後,除了可以理清如何詮釋孟子學的義理之外,也能把握到孟子學與當代哲學思考的交流狀況。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原典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
﹝宋﹞朱熹:《朱子全書第十四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宋﹞陸象山:《陸象山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90。
﹝明﹞王陽明:《王陽明全書第一冊》,臺北:正中書局,1955。
二、中文參考資料
(一)專書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臺北:正中書局,2012。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三)》,臺北:正中書局,2012。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牟宗三譯著:《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牟宗三譯著:《道德形上學之基本原則》,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牟宗三譯註:《康德:純粹理性之批判下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8。
何淑靜:《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
李明輝:《孟子重探》,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
李明輝:《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4。
李明輝:《儒家與康德》,臺北:聯經出版社,2018。
李明輝:《儒學與現代意識》,臺北:台大出版社,2016。
李明輝譯著:《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臺北:聯經出版社,1990。
李明輝譯著:《道德底形上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16。
李瑞全:《當代新儒學之開拓》,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李瑞全:《儒家道德規範根源論》,臺北:鵝湖月刊社,2013。
袁保新:《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陳志強:《晚明王學原惡論》,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18。
楊祖漢、王邦雄等人著:《孟子義理疏解》,臺北:鵝湖月刊社,2018。
楊祖漢、王邦雄等著:《論語義理疏解》,臺北:鵝湖月刊社,2018。
楊祖漢:《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楊祖漢:《儒家與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
楊澤波:《孟子性善論研究(增訂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楊澤波:《孟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楊澤波:《貢獻與終結:牟宗三儒學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羅伯特‧奧迪(Robert Audi):《劍橋哲學辭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一)期刊論文
王軍:〈儒家人性向善論爭議〉,《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1期,2019。
林月惠:〈陽明與陽明後學的「良知」概念〉,《哲學分析》2014年第4期),上海: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2014。
耿寧:〈論王陽明「良知」概念的演變及其雙重涵義〉,《鵝湖月刊》,臺北:鵝湖月刊社,1995。
梁奮程:〈朱子倫理學是理由內在論嗎?〉,《政大哲學學報第44期》,臺北:政治大學哲學系,2020。
陳士誠:〈孟子論作惡者──ㄧ個倫理學之比較研究〉,《清華學報新48卷第4期》,2018。
傅佩榮、林安梧:〈「人性向善論」與「人性善向論」──關於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論辯〉,《哲學雜誌第5期》,1993。
傅佩榮:〈人性「善向」論與人性「向善」論──關於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論辯〉,《鵝湖月刊》第19卷第2期總號218,1993。
傅佩榮:〈人性向善論─對古典儒家的一種理解〉,《哲學與文化》第12卷第6期,1985。
傅佩榮:〈人性向善論的理據與效應〉,《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文學觀點》台北:桂冠書局,1993。
傅佩榮:〈我對儒家人性論的理解〉,《哲學與文化》43卷1期,2016。
蕭振聲:〈傅佩榮對「人性本善」之質疑及其消解〉,《興大中文學報第37期》,2015。
賴柯助:〈王陽明良知內在論的建構與定位:以「知行合一」說為核心〉,《政大哲學學報第44期》,臺北:政治大學哲學系,2020。

三、英文參考資料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In Internal Reasons: Contemporary Readings. By Williams, Bernard. 2012. Kieran Setiya and Hille Paakkunainen eds.

The Skepticism about Practical Reason. by Christine M. Korsgaard, in Kieran Setiya and Hille Paakkunainen eds., Internal Reasons: Contemporary Readings (London: The MIT Press,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