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人物性別氣質研究-林沛柔

碩士論文-《紅樓夢》人物性別氣質研究-林沛柔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林沛柔

標題:《紅樓夢》人物性別氣質研究

指導教授:黃錦珠

畢業日期:2016-01

摘要:

以性別角度檢視《紅樓夢》是近年紅學研究的一個支派,性別理論有眾多流派,本論文則聚焦於父權社會中性別規範對人造成的影響與壓抑,爬梳整理女性主義中的性別氣質理論,確知文化機制區別出不同的性別氣質和相應的言行舉止,並要求社會中的人們遵守這些分野。以此檢視《紅樓夢》,可發現這件性別外衣無法適用於每個人,反而變成許多人物的困擾與障礙,即便是順應社會期許的人物,也有可能在依循規範的同時對他人造成或輕或重的壓迫與傷害。《紅樓夢》刻畫這些人物的特殊性格與才華,展示人物光華的同時,也絲毫不掩藏他們受到社會期許壓抑的一面,以同情之筆書寫他們的回應與妥協。性別造成的困境迫使人物必須調整自身的行為與性別氣質以盡量順應社會,也在這樣的回應、妥協或逃避之下,使得部分人物因此產生更為獨特的性別氣質,這些氣質又豐滿了人物的血肉,使《紅樓夢》的人物更為栩栩如生。本論文將以相關人物與情節為主要研究對象,嘗試由此推論《紅樓夢》所欲呈現的性別觀念,並建立更豐富完整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一、古籍資料(以時代先後排序)
1.﹝先秦﹞《周易》,吳樹平等點校版:《十三經》全文標點本(原底本為清人阮元主持校刻之《十三經注疏》),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2.﹝先秦﹞《毛詩》,吳樹平等點校版:《十三經》全文標點本(原底本為清人阮元主持校刻之《十三經注疏》),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3.﹝先秦﹞《春秋‧穀梁傳》,吳樹平等點校版:《十三經》全文標點本(原底本為清人阮元主持校刻之《十三經注疏》),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4.﹝漢﹞《儀禮》,吳樹平等點校版:《十三經》全文標點本(原底本為清人阮元主持校刻之《十三經注疏》),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5.﹝漢﹞《禮記》,吳樹平等點校版:《十三經》全文標點本(原底本為清人阮元主持校刻之《十三經注疏》),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6.﹝漢﹞班固撰:《白虎通德論‧卷七》(景江安傅氏雙鑑樓藏元刊本),《四部叢刊‧子部》
7.﹝漢﹞班昭:《女誡》〈婦行第四〉,收於《後漢書》卷一百十四〈列女傳〉(《武英殿二十四史》本。)
8.﹝曹魏﹞阮籍:《阮嗣宗集》,臺北:華正書局,1979。
9.﹝曹魏﹞嵇康著,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10.﹝唐﹞房玄齡等合著:《晉書》,收於《百衲本二十四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11.﹝唐﹞房玄齡等合著:《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
12.﹝唐﹞長孫無忌等撰,劉俊文點校:《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1983。
13.﹝南宋﹞朱淑真:《朱淑真集》〈詩集前集〉卷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4.﹝明﹞申時行等編著:《大明會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卷79〈旌表〉,頁1254。
15.﹝明﹞江元祚編著,葛徵奇作序:《續玉臺文苑‧序》(明崇禎五年壬申刊本,1632),收於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
16.﹝明﹞李開先:《詞謔》(明嘉靖間刻本),收於《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三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17.﹝明﹞柯劭忞等:《新元史‧列女傳序》卷二四四,臺北:藝文印書館,1960。
18.﹝明﹞許相卿撰;《許雲邨貽謀》,原收於《鹽邑志林》第二十七帙,後被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19.﹝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20.﹝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91。
21.﹝明﹞馮夢龍:《醒世恆言》,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92。
22.﹝明﹞馮夢龍:《情史‧情貞類》,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23.﹝明﹞馮夢龍:《智囊‧閨智部》,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24.﹝明﹞馮夢龍:《壽寧待誌‧卷上》,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25.﹝明﹞楊慎等編,黃章建校勘:《明武宗實錄》,京都:中央出版社,據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51年刊本縮編,1984,卷77。
26.﹝明﹞溫潢撰:《溫氏母訓》,原收於《學海類編》第七函,後被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27.﹝明﹞鄒漪編著:《紅蕉集‧序》(清初精刊本),收於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
28.﹝明﹞趙世杰編著:《古今女史‧序》(明崇禎元年戊辰刊本,1628),收於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
29.﹝明﹞劉云份輯錄,費密序:《唐宮閨詩‧序》(康熙間吳郡大來堂刊本),收於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
30.﹝明﹞鍾惺編著:《名媛詩歸‧序》(明萬曆刊本),收於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
31.﹝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2.﹝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
33.﹝明﹞蘧覺生輯,幻成子校,趙時用序:《女騷》(明萬曆四十六年戊午刊本,1618),收於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
34.﹝明﹞蘭陵笑笑生著,齊煙、汝梅校點:《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臺北:曉園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
35.﹝清﹞顧炎武:《日知錄之餘》,收於徐德明、吳平主編《清代學術筆寄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36.﹝清﹞荻岸散人撰:《平山冷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7.﹝清﹞天花藏主人述:《玉支璣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8.﹝清﹞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等校注:《革新版彩畫本紅樓夢校注》(全三冊),臺北:里仁出版社,2003。
39.﹝清﹞《欽定大清會典》(收於《四庫全書薈要‧史部‧法制類》,清乾隆二十九年欽定),臺北:世界書局翻印,1988。
40.﹝清﹞張容錚、劉勇強、金懋初點校:《大清律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41.﹝清﹞吳敬梓著,李漢秋輯校:《儒林外史彙校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
42.﹝清﹞周之標編著,支如璔序:《女中七才女藍咳二集‧序》(清康熙間刊本),收於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
43.﹝清﹞范端昂編著:《奩泐續補‧序》(清雍正十年壬子刊本,1732),收於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
44.﹝清﹞涂瀛《紅樓夢論贊》:道光十二年,西元1832年刊行,收錄於王希廉《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
45.﹝清﹞王希廉《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臺北:廣文書局,1977。
46.﹝清﹞荑秋散人編次:《玉嬌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7.﹝清﹞張廷玉等撰,周駿富輯:《明史列傳》,收於明代傳記叢刊‧綜錄類,臺北:明文書局,1991。
48.﹝清﹞福格:《聽雨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84。

二、研究專著(以作者姓名筆劃排序,同作者以出版年代排序)
1.﹝法﹞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歐陽子譯:《第二性‧第一卷:形成期》,臺北:志文出版社,1992。
2.﹝法﹞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邱瑞鑾譯:《第二性‧第一卷》,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5。
3.﹝法﹞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邱瑞鑾譯:《第二性‧第二卷:實際經歷(上)》,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5。
4.﹝法﹞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邱瑞鑾譯:《第二性‧第二卷:實際經歷(下)》,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5。
5.﹝美﹞白馥蘭(Francesca Bray)著,江湄、鄭京力譯:《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力經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6.﹝美﹞伊沛霞(Patricia Ebrey)著,胡志宏譯:《內闈-宋代婦女的婚姻與生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7.﹝美﹞米利特(Kate Millett)著,宋文偉、張慧芝譯:《性政治》,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
8.﹝美﹞余國藩(Anthony C. Yu)著,李奭學譯:《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裡的情慾與虛構》,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9.﹝美﹞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著,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性別打結-拆解父權違建》,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8。
10.﹝美﹞珍‧貝克‧密勒著,鄭至慧、黃毓秀、葉安安、顧效齡合譯:《女性新心理學》,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1988年初版,1991再版。
11.﹝美﹞浦安迪(Andrew H.Plaks)演講:《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12.﹝美﹞高彥頤(Dorothy Ko)著,李智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13.﹝美﹞曼素恩(Susan Mann)著,定宜庄、顏宜葳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14.﹝美﹞曼素恩(Susan Mann)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期的中國婦女》,臺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15.﹝美﹞雷納‧韋勒克(René wellek)和奧斯丁‧華倫(Austin warren)著,梁伯傑譯:《文學理論》,臺北:水牛出版社,1991。
16.﹝美﹞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著,宋踐等譯:《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17.﹝英﹞佛斯特(E. M. 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1987年6月再版。
18.﹝英﹞愛德華‧摩根‧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著,蘇希雅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商周出版,2009年1月初版。
19.﹝澳﹞R.W.Connell著,劉泗翰譯:《性/別: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4。
20.子宛玉編:《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台灣篇﹞》,臺北:谷風出版社,1988。
21.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2.王富鵬:《《紅樓夢》人物性別角色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
23.北京曹雪芹學會主編:《曹雪芹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一輯。
24.朱淡文:《紅樓夢研究》,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
25.余英時、周策縱等:《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
26.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
27.吳恩裕:《曹雪芹佚著淺探》,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28.吳恩裕:《曹雪芹叢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9.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94。
30.李廣柏:《曹雪芹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1.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文化,1992。
32.杜芳琴:《發現婦女的歷史-中國婦女史論集》,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
33.周汝昌:《紅樓夢與中國文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
34.周思源:《周思源看紅樓》,臺北:大地出版社,2007。
35.周策縱:《紅樓夢案——棄園紅學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36.孟瑤:《中國小說史‧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2。
37.林保淳:《三姑六婆、妒婦、佳人-古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臺北:暖暖書屋,2013。
38.阿英編:《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39.俞平伯:《紅樓夢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86年。
40.春風文藝出版社編:《才子佳人小說述林》,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
41.段江麗:《禮法與人情-明清家庭小說的家庭主題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
4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3.胡萬川:《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4。
44.范揚:《陽剛的隳沉-從賈寶玉的男女觀談中國男子氣概的消長軌跡》,臺北:雲龍出版社,1991。
45.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詮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46.孫康宜:《文學的聲音》,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
47.徐仁存‧徐有為:《程刻本紅樓夢新考》,臺北:國立編譯館,1982。
48.徐天嘯:《神州女子新史》,臺北:稻香出版社,1993。
49.康正果:《交織的邊緣-政治與性別》,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
50.張小虹:《性別越界》,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88。
51.張愛玲:《紅樓夢魘》,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原始出版日期1977年8月,皇冠典藏版初版1991年8月。
52.郭玉雯:《紅樓夢人物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4。
53.郭玉雯:《紅樓夢學-從脂硯齋到張愛玲》,臺北:里仁書局,2004。
54.郭玉雯:《紅樓夢淵源論-從神話到明清思想》,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6。
55.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上海:上海書店,1984。
56.陳益源主編:《2012台灣金瓶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13。
57.陳慶浩編著:《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
58.游鑑明、胡纓、季家珍主編:《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59.費絲言著:《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1998。
60.閔家胤主編,中國夥伴關係研究小組著:《陽剛與陰柔的變奏-兩性關係和社會模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61.馮其庸:《馮其庸論紅樓夢》,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62.馮其庸:《石頭記脂本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63.黃立新:《紅樓夢十論》〈明清男女平等的社會思潮與紅樓夢〉,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64.經君健:《清代社會的賤民等級》,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65.葉慶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76。
66.董國炎《明清小說思潮》,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67.詹丹:《紅樓夢的物質與非物質》,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68.劉云春等編著:《百年紅學:從王國維到劉心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69.劉永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70.劉再復、劉劍梅:《共悟紅樓》,北京:新華書店,2009。
71.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臺北:里仁書局,2006。
72.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與其他》,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初版,2006年增訂一版三刷。
73.盧建榮主編:《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中國新文化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
74.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第三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3。
75.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四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5。
76.嚴明《紅樓夢與清代女性文化》,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77.顧燕翎等編著:《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三、單篇論文(以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1.田秉鍔:〈男性的困惑:兼及《紅樓夢》的性別觀〉《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25卷第3期1999,頁129-131、153。
2.朱崇儀:《大觀園作為女性空間的興衰》,《中外文學》第22卷2期,1993,頁67-84。
3.余英時:〈曹雪芹的反傳統思想〉,收於《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頁14-33。
4.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收錄於同名書籍《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頁35-59。
5.李之鼎:〈《紅樓夢》:男性想像力支配的女性世界〉《北京經貿大學學報》,1995,頁213-222。
6.李天祥:〈《紅樓夢》中薛蟠角色意義新論〉《臺大中文學報》第28期,2008,頁139-176。
7.李志宏:〈論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中 「佳人」形象範式的原型及其書寫 -以作者論立場為討論基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第18卷第2期(民94年9月),頁25-62
8.李國彤:〈明清之際的婦女解放思想綜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三期,1995年8月,頁143-161。
9.李鴻淵:〈近十五年來《紅樓夢》女性主義批評綜述〉,《紅樓夢學刊》2011年9月,頁167-188。
10.李艷梅:〈從中國父權制看《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意義〉,《紅樓夢學刊》1996年第二輯,頁91-116。
11.李豔梅:〈《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的性別文化:從行動場域的角度談起〉,《紅樓夢學刊》1997年增刊,頁465-480。
12.李豔梅:〈「審美性」與「體貼」:論《紅樓夢》的女性文化意涵〉《貴州大學學報》第21卷第3期,2003,頁93-103。
13.李艷梅:〈從性別視角論《紅樓夢》女性文化的「癡情」生命境界〉,《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第24卷,總93期,頁10-18。
14.李豔梅:〈《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男情女義的性別文化解讀〉《哲學與文化》第32卷第3期,2005,頁137-156。
15.貝京、王攸欣:〈論《紅樓夢》女兒觀的多重人性、文化內蘊〉,《紅樓夢學刊》2014年第五輯,頁216-233。
16.周中明、文又波:〈試論曹雪芹的婦女觀〉,《紅樓夢學刊》1994年第三輯,頁176-199。
17.周策縱:〈周汝昌著《曹雪芹小傳》序〉,收錄於《紅樓夢案——棄園紅學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頁169-183。
18.林麗月:〈從《杜騙新書》看晚明婦女生活的側面〉《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 3期,1995,頁3-20。
19.林驊、方剛:〈賈寶玉-階級與性別的雙重叛逆者〉,《紅樓夢學刊》2002年第一輯,頁124-138。
20.侯作珍:〈從賈寶玉的性別認同看「紅樓夢」的反父權意識〉《中國文化月刊》第264期,2002,頁77-85。
21.孫康宜:〈走向「男女雙性」的理想-女性詩人在明清文人中的地位〉,收錄於《古典與現代的女性詮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頁72-84。
22.孫康宜:〈論女子才德觀〉,收錄於《古典與現代的女性詮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頁134-164。
23.孫康宜:〈從文學批評裡的「經典論」來看明清才女詩歌的經典化〉,收錄於《文學的聲音》,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頁19-40。
24.徐子方:〈明雜劇社會背景探源〉,《東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板)》第一卷第一期,1999年2月,頁115-120。
25.涂雪菊:〈兩個世界裡的尷尬人〉,《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五輯,頁156-162。
26.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頁21-50。
27.高娓娓:〈試析《紅樓夢》女性主義觀念的確立與消解〉《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3卷第4期,2006,頁139-141。
28.康正果:〈邊緣文人的才女情結及其所傳達的詩意-《西青散記》初探〉,《九州學刊》。1994年7月號,頁87-104。
29.康正果:〈重新認識明清才女〉,收錄於《交織的邊緣-政治與性別》,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頁203-218。
30.康正果:〈邊緣文人的才女情結及其所傳達的詩意〉,收錄於《交織的邊緣-政治與性別》,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頁171-202。
31.康韻梅:〈《三言》中婦女的情欲世界及其意蘊〉,《臺大中文學報》第八期,1994年4月,頁151-164。
32.張玉法:〈中國歷史上的男女關係〉,收錄於子宛玉編:《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台灣篇﹞》,臺北:谷風出版社,1988,頁139-151。
33.張錦池:〈曹雪芹生年考論——兼談曹雪芹的卒年問題〉,《紅樓夢學刊》,1995年第一輯,頁38-60。
34.許道軍:〈「才子佳人」模式及其在革命文學裡的置換變形〉,《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04期,2002年7月,頁49-51。
35.郭玉雯:〈曹雪芹與魏晉名士思想〉,《漢學研究》第21 卷第1 期,2003年6月,頁335-365。
36.陳翠英:〈閱讀才子佳人小說:性別觀點〉,《清華學報》新三十卷第三期(民89年9月),頁354-357
37.傅守祥:〈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紅樓夢》人物-試論王熙鳳與賈寶玉的「雙性氣質」〉,《紅樓夢學刊》第一輯,2005,頁100-114。
38.黃錦珠:〈《金瓶梅》的女性人物及其處境:以二「蓮」為例〉,收錄於陳益源主編:《2012台灣金瓶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13,頁389-414。
39.楚愛華:〈父權遮蔽下的母親生存景觀和應對策略〉,《齊魯學刊》總第197期,2007年第2期,頁100-102。
40.詹丹:〈論《紅樓夢》的女性立場和兒童本位〉,《紅樓夢學刊》,2002年第2輯,頁82-99。
41.詹健:〈由「夢阮」說開去〉,《紅樓夢學刊》2013年第三輯,頁116-127。
42.熊秉真著,岳心怡譯:〈建構的感情-明清家庭的母子關係〉,收錄於《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中國新文化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頁255-280。
43.樊志斌:〈曹雪芹家世生平研究述評〉,收於《紅樓夢學刊》2013年第六輯,頁63-121。
44.歐麗娟:〈母性.母權.母神:《紅樓夢》中的王夫人新論〉《臺大中文學報》第29期,2008,頁317-360。
45.歐麗娟:〈身分認同與性別越界──《紅樓夢》中的賈探春新論〉,《臺大中文學報》第三十一期,2009,頁197-242。
46.歐麗娟:〈《紅樓夢》中的神話破譯─兼含女性主義的再詮釋〉,《成大中文學報》第三十期,2010,頁101-140。
47.歐麗娟:〈由屋舍、方位、席次論《紅樓夢》中榮寧府宅的空間文化〉,《思與言》第48卷第1期,2010,頁5-53。
48.線天長、吳營洲:〈男權社會裡的兩個「尤物」〉,《曹雪芹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一輯,頁105-113。
49.蔡祝青:〈三言二拍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婦女與兩性學刊》第十二期,2001,頁1-38。
50.鄭培凱:〈晚明袁中道的婦女觀〉《近代中國婦女研究》第1期,1993,頁201-216。
51.鄭培凱:〈天地正義僅見於婦女:明清的情色意識與貞淫問題〉,收入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第三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3,頁253-272。
52.鄭培凱:〈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九州學刊》,卷6,2期,1994,頁27-43。
53.鄭培凱:〈天地正義僅見於婦女:明清的情色意識與貞淫問題(續完)〉,收入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四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5,頁97-119。
54.賴芳伶:〈從「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看覆水重收的愛情〉,收錄於葉慶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76,頁66-70。
55.錢南秀:〈「列女」與「賢媛」:中國婦女傳記書寫的兩種傳統〉,收錄於游鑑明、胡纓、季家珍主編《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頁83-106。
56.關紀新:〈清代宗室詩掠影〉,《滿族文化》,第廿一期,頁58-64。
57.饒道慶:《〈紅樓夢〉中的「棄女」群像與「性政治」狀況》,《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四輯,頁119-134。

四、學位論文(以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1.王月華:《《牡丹亭》與《紅樓夢》的兩種關懷---「情」與「女性」》,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2.江佩珍:《儒家文化與《紅樓夢》性別意識》,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
3.吳麗卿:《《紅樓夢》的女性認同》,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4.宋孟貞:《《紅樓夢》與《鏡花緣》的才女意義析論》,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5.宋孟貞:《紅樓夢與鏡花緣的才女意義析論》,南投:暨南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6.李光步:《《紅樓夢》所反應的清代社會與家庭》,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7.李艷梅:《《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的性別文化初探――以男義女情為核心》,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8.汪玉玫:《《紅樓夢》中賈府女性人物論》,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
9.周忠泉:《紅樓夢中家庭型態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0.林怡君:《明代新思潮下文人的婦女觀―以歸有光、李贄、馮夢龍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
11.張筠彤:《《紅樓夢》之女性角色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10。
12.梁瑞雅:《《紅樓夢》的婚與非婚》,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13.莫秀蓮:《世情小說中的母親形象研究——以《金瓶梅》、《醒世姻緣傳》、《林蘭香》、《歧路燈》、《紅樓夢》為考察對象》,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14.陳玫吟:《王熙鳳人物塑造論〉,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15.陳綉錦:《從阿德勒的人格理論探析紅樓四春的人格特質》,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4。
16.陳蓉萱:《紅樓夢丫鬟析論──以重點人物為主》,臺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17.曾麗如:《《紅樓夢》賈政之庭誥精神追新─兼述聖父佳兒與中國父權文化》,新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8.楊平平:《父權社會下的女兒國──《紅樓夢》女性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9.楊淑如:《玫瑰與紅杏──論《紅樓夢》中探春的性格與處境》,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20.蔡祝青:《明末清初小說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五、網路資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zh
紅樓夢網路教學研究資料中心:http://cls.hs.yzu.edu.tw/hlm/
寒泉檢索系統:http://libnt.npm.gov.tw/s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