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雜劇研究──以《脈望館鈔校古今雜劇》本為核心-蕭如芳

碩士論文-三國故事雜劇研究──以《脈望館鈔校古今雜劇》本為核心-蕭如芳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蕭如芳

標題:三國故事雜劇研究——以《脈望館鈔校古今雜劇》本為核心

指導教授:汪詩珮

畢業日期:2015-01

摘要:

三國故事傳衍至今,其故事浩如繁星,難以具數,乃一典型的「世代累積型的集體創作」。本文欲探討三國故事在雜劇這一載體上的流傳情形,乃從元代開始溯源,關注元代雜劇以三國故視為題的創作與流傳情況。再從現今所藏劇本最豐之《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著手,在分析三國故事雜劇新、舊本子交雜的情形後,得出雜劇對三國故事題材的選擇受到《三國志平話》的影響甚距,尤其是借用其龐大的敘事時序架構為主軸的情形。本文將這批雜劇以其目次順序進行序列,則產生了有如「連續劇」般的效果,令人不禁懷疑,這批內府雜劇是否有連續演出的可能?三國故事雜劇除深受平話影響外,本文更關注創作者們如何以「雜劇體製」為主體,來對三國故事進行剪裁、加工,如何在舞台上「演」好三國故事,故第三章著眼於一本四折的例外——「楔子」與「第五折」的分析與討論;第四章討論在「正腳主唱」的雜劇體製下,如何展開其敘事策略的角度出發,藉由種種問題的發問,以深入文本分析的方式,試圖展現脈望館雜劇體製對三國故事的處理,以及舞台演出的可能情況,來觀察三國故事從平話轉換至雜劇的適應與變化。

參考文獻:

一、古籍
晉.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見《百衲本二十四史》第9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晉.王嘉《拾遺記》,見《筆記小說大觀叢刊》3編,台北市:新興出版社,1988
東晉.干寶撰,汪紹楹校注:《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見《百衲本二十四史》第7-8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南朝宋.劉義慶撰,劉孝標注,朱鑄禹彙校集注:《世說新語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南朝梁.劉勰撰,黃叔琳注:《文心雕龍》,台北:大方出版社,1975
南朝梁.蕭統編,李善注:《文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1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見《百衲本二十四史》第9-10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宋.吳自牧:《夢梁錄》,見《東京夢華錄外四種》,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
宋.孟元老撰,鄧之誠注:《東京夢華錄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見《東京夢華錄外四種》,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
宋.高承:《事物紀原》,北平:中華書局,1989
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唐書》,見《百衲本二十四史》第32-33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宋.蘇軾:《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1997
元.《三分事略》,見《天理圖書館善本叢書.漢籍之部》第10卷,奈良縣天理市,真理大學出版部刊行,1980
元.《三分事略》,見《古本小說集成》第15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元.《三國志平話》,見《古本小說集成》第15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元.白樸:《天籟集》,見《叢書集成三編.文學類》第63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7
元.周德清:《中原音韻》,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1集,北京:中國戲劇社,1959
元.芝菴:《唱論》,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1集,北京:中國戲劇社,1959
元.熊孟祥:《析津志輯佚》,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元.鍾嗣成:《錄鬼簿》,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2集,北京:中國戲劇社,1959
元.鍾嗣成撰,王鋼校訂:《校訂錄鬼簿三種》,洛陽: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明.《白兔記》,見林侑蒔主編:《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第3冊,台北市:天一書局,1983
明.宋濂等:《元史》,見《百衲本二十四史》第48-51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明.王九思撰,沈廣仁點校:《碧山樂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未詳
明.徐渭:《南詞敘錄》,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輯成》第3集,北京:中國戲劇社,1959
明.王俊華纂修:《洪武京城圖志》,見《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24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2000
明.趙琦美抄錄:《脈望館鈔校古今雜劇》,見古本戲曲叢刊編刊委員會輯:《古本戲曲叢刊》第4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58
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北京,中華書局,1959
明.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3集,北京:中國戲劇社,1959
明.李開先:《改訂元賢傳奇》,見《續修四庫全書》134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李開先:《李中麓閒居集》,見《續修四庫全書》134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李開先:《林沖寶劍記》,見林侑蒔主編:《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第20冊,台北市:天一書局,1983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
明.徐文昭:《風月錦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
明.陶宗儀撰,王雪玲校點:《南村輟耕錄》,瀋陽:遼寧出版社,1998
明.無名氏《錄鬼簿續編》,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2集,北京:中國戲劇社,1959
明.臧懋循:《元曲選》,台北:正文書局,1970
明.劉若愚:《酌中志》,見《筆記小說大觀叢刊》24編,台北:新興出版社,1988
明.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9
清.徐子室:《九宮正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
清.張廷玉等:《明史》,見《百衲本二十四史》第52-58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清.黃丕烈:《也是園藏書古今雜劇目錄》,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7集,北京:中國戲劇社,1959
清.鄭鍾祥、張瀛修,龐鴻文等纂:《光緒常昭志合稿》,上海:蘇州古籍出版社,1991
徐沁君校點:《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北京:中華書局,1980
寧希元校:《元刊雜劇三十種新校》,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
鄭騫校訂:《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台北:世界書局,1962

二、專書
王季思:《孤本元明雜劇提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王國維:《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2009
吳國欽:《中國戲曲史漫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
俞振飛:《振飛曲譜》,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胡忌:《宋金雜劇考》訂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
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上海:上海書店,1980
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上海:上雜出版社,1953
孫楷第:《元曲家考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孫楷第:《滄州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
容世誠:《戲曲人類學初探——儀式、劇場與社群》,台北:麥田出版,1997
徐大軍:《中國古代小說與戲曲關係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徐子方:《明雜劇史》,北京:中華書局,2003
徐扶明:《元代雜劇藝術》,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
徐朔方著,廖可斌、徐永明編:《古代戲曲小說研究》,杭州市: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
章培恒主編:《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許子漢:《元雜劇聯套研究——以關目排場為論述基礎》,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許子漢:《元雜劇的聲情與劇情》,台北:里仁書局,2003
陳翔華:《諸葛亮形象史研究》,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
陳翔華:《三國志演義縱論》,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06
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曾永義:《明雜劇概論》,台北:學海出版社,1979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7
葉維四、冒炘:《三國演義創作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84
趙琦:《金元之際的儒士與漢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劉靖之:《關漢卿三國故事雜劇研究》,香港:香港三聯書店,1987
鄭振鐸:《中國文學史研究》(上),見《鄭振鐸全集》第4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
鄭振鐸:《鄭振鐸說俗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鄭騫:《景午叢編》,台北:中華書局,1972
鄭騫:《北曲套式彙錄詳解》,台北:藝文印出館,1973
蕭啟慶《蒙元史新研》,台北:允晨文化,1994
錢南揚:《宋元戲文輯佚》,上海: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
錢南揚:《戲文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錢南揚:《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台北:華正書局,1985
羅錦堂:《現存元人雜劇本事考》,台北:中國文化事業公司,1960
譚正壁:《話本與古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嚴敦易:《元劇斟疑》,上海:中華書局,1960
日.吉川幸次郎《元雜劇研究》,台北:藝文印書館,1987
俄.李福清著,尹錫康、田大畏譯:《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美.伊維德(Wilt L. Idema)著,張惠英譯:《朱有燉的雜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三、單篇、期刊論文
王安祈:〈《單刀會》的流傳與演出〉,《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出版,台大文學院發行,1994,頁139-165
王見川:〈「關公大戰蚩尤」傳說之考察〉,見《漢人宗教、民間信仰與預言書的探索》,台北:博揚文化,2008,頁396-410
王麗娟:〈貂蟬《連環計》故事的源流演變〉,《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第4期,頁66-82
朱平楚:〈三國戲簡述——兼及三國戲與《三國演義》的相互關係〉,《人文雜誌》1960年第1期,頁61-65
朱偉明、孫向鋒:〈關公戲與三國文化的傳播〉,《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7卷第5期,2008年9月,頁105-109
李帥:〈近十年元代三國文化研究綜述〉,《大眾文藝》2012年第3期,頁169-170
李春祥:〈元代的三國戲及其對《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演義研究集》,成都:四川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3,頁343-360
李祥林:〈三國戲中的貂蟬故事及其性別文化透視〉,《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2期),頁45-70
汪詩珮:〈世變、文人、隱喻——元雜劇《王粲登樓》的視界〉,《漢學研究》第28卷第1期,2000年3月),頁125-155
汪詩珮:〈英雄遺恨與歷史哀歌:「元曲悲劇」初探與《西蜀夢》〉,《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11年第1期,頁159-212。
汪詩珮:〈評陳靝沅《自得超然之曲-十六世紀中國北方的罷官者與文人會社》〉,《漢學研究》第30卷第3期,頁375-382
周育德:〈竹馬說〉,《戲曲研究》1980年第2期,頁334-341
姚品文:〈《太和正音譜》寫作年代及「影寫洪武刻本」問題 〉,《文學遺產》1994年第5期,頁115-117
胡蓮玉:〈《劉玄德醉走黃鶴樓》雜劇故事考辨〉,《明清小說研究》2007年第3期,頁178-184
徐扶明:〈「倒不了俺漢家節」——讀關劇《單刀會》和《西蜀夢》〉,《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出版,台大文學院發行,1994,頁167-185
徐鴻文:〈元雜劇《單刀會》、《西蜀夢》之研究〉,《東方人文學誌》第6卷第2期,2007年6月,頁65-79
涂秀虹:〈《三國志平話》敘事的原則與視角〉,《文史哲》2009年第2期,頁45-53
康俊平:〈論元雜劇《隔江鬬智》中孫夫人形象的文化內涵〉,《平頂山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6年2月,頁41-44
張大聖:〈試論元雜劇三國戲對三國人物定型的意義〉,《文學界》2011年第7期,頁243-244
許勇強、李蕊芹:〈近百年三國戲研究述評〉,《戲劇文學》2011年第7期,頁49-55
郭英德:〈淺談元雜劇三國戲的藝術特徵〉,《三國演義研究集》,四川:四川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3,頁129-138
陳周昌:〈《三國志通俗演義》形成過程論略〉,《三國演義研究集》,成都:四川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3,頁319-322
陳抱成:〈元代雜劇中的三國戲〉,《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2期,頁66-77
陳抱成:〈元代雜劇中的三國戲〉,《鄭州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頁66-77
陸樹侖、金曾琴、朱利英:〈三國故事在元代——兼評《三國志通俗演義》乃元人原作說〉,見趙景深主編:《中國古典小說戲曲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頁285-287
雪克:〈關於元雜劇的貶曹傾向〉,《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1959年第3期,頁45-52。
黃毅:〈《三國志平話》與元雜劇「三國戲」——《三國演義》形成史研究之一〉,《明清小說研究》2007年第4期,頁80-92
解玉峰:〈元劇「楔子」推考〉,《上海戲劇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頁54-65
廖奔:〈南戲《宦門子弟錯立身》時代考辨〉,《中州學刊》1983年第4期,頁76-79
盧世華:〈野性與率性——論元代平話的審美特色〉,《陰山學刊》2006年6月,第19卷第3期,頁27-32
羅錦堂:〈單刀會的寫作技巧〉,《中外文學》第18卷第12期,1990,頁4-16
關四平:〈以俗融雅 以心馭史——《三國志平話》的文化透視〉,《北方論叢》2000年第1期,頁108-117
關四平:〈以雅融俗 傳神寫意——從三國戲看元雜劇的人物美學特徵〉,《文藝研究》2005年第8期,頁55-61
鐘林斌:〈《隔江闘智》雜劇與《三國志通俗演義》〉,《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頁80-84
鐘林斌:〈《襄陽會》故事的演化與《三國志通俗演義》的藝術超越〉,《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1年3月第1期,頁66-73
鐘林斌:〈論《連環計》故事在戲曲小說中的演化〉,《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年3月第1期,頁17-23
美.伊維德(Wilt L. Idema),宋耕譯:〈我們讀到的是「元雜劇」嗎——雜劇在明代宮廷的嬗變〉,《文藝研究》2001年第3期,頁97-106
英.龍彼得(Van der Loon,Piet)著,王秋桂、蘇友貞譯:〈中國戲劇源於宗教儀典考〉,《中外文學》第7卷第12期,1979,頁158-181

四、碩、博士學位論文
方志豪:〈《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及其演變〉,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李光祥:〈馬超、黃忠形象之演變--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杜小琴:〈論三國故事文藝作品中孫尚香形象的演變〉,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汪詩珮:〈從元刊本重探元雜劇——以版本、體製、劇場三個面向為範疇〉,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6
林逢源:〈三國故事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研究所博士論文,1982
長松純子:〈明代內府本雜劇研究〉,廣州:中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
張谷良:〈諸葛亮民間造型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
張谷良:〈諸葛亮戲曲造型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梁美意:〈三國故事戲曲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0
陳瑩嬑:〈張飛形象之演變—以《三國志》到《三國演義》的敘事嬗變為核心〉,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麥語芹:〈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周瑜形象之演變〉,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
潘麗娜:〈貂蟬形象演變研究〉,瀋陽:遼寧大學碩士論文,2011
盧治平:〈元雜劇三國故事劇本研究——以版本為中心〉,台北:國立台北大學人文古典文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羅永裕:〈元雜劇中周瑜的形象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