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傅元罄
標題:唐君毅對儒家人性論的開拓——以「惡」的問題為探究核心
指導教授:賴柯助
畢業日期:2023-07
摘要:
本文的目的是討論唐君毅對「惡」的論析與回應。由於筆者發現在唐君毅的「純哲學」與「哲學史」兩類著作中,雖然論述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均很深入的探討了「惡」的問題。因此,為了整體性的展示唐君毅哲學的「惡」論,本文採取的方式便是梳理和討論,唐君毅純哲學與哲學史的兩類著作中,與「惡」的議題相關的重要論述。透過本文的嘗試,筆者希望達到以下目標:(一)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理解唐君毅的人性論與他關於「惡」的論點;(二)我們可以分辨在唐君毅的視角中,他由傳統儒家所承繼的對「惡」的既成論據,以及他所「開拓」、進一步發展的對「惡」之理論性說明二者間的區分;(三)更明瞭的展示出關於「惡」的問題,晚期唐君毅在《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中最終的定論。
透過以上三個部分的討論,除了是對唐君毅先生的論點進行哲學史的探究之外,亦希望讀者能藉由本論文見出:唐君毅關於「人性的自然傾向與『惡』之間的關係」、「個體欲望與道德之惡的不必然關係」、「現實的人是否願意實踐道德的關鍵」等問題的討論,依然極具當代意義,並且提供我們進一步反思相關議題的重要資源。
參考文獻:
一、原典文獻
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收錄於《唐君毅全集.卷一之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收錄於《唐君毅全集.卷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編》,收錄於《唐君毅先生全集.卷三之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唐君毅:《人生隨筆》,收錄於《唐君毅全集.卷三》,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收錄於《唐君毅全集.卷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唐君毅全集.卷五》,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唐君毅:《中國人文與當今世界補編(下)》,《唐君毅全集.卷十》,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唐君毅全集.卷十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唐君毅全集.卷十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唐君毅全集.卷十五》,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唐君毅先生全集.卷十九》,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唐君毅:《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唐君毅全集.卷二十》,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唐君毅:《哲學概論(下)》,《唐君毅全集.卷二十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上)》,《唐君毅全集.卷廿三》,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下)》,《唐君毅全集.卷廿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唐端正:《唐君毅先生年譜》,收錄於《唐君毅全集.卷廿九》,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二、古籍文獻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
三、近人論著
(一)專書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著:《孟子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2007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牟宗三先生全集5》,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收錄於《牟宗三先生全集8》,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收錄於《牟宗三先生全集9》,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牟宗三先生全集21》,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牟宗三:《圓善論》,《牟宗三先生全集22》,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晚期文集》,《牟宗三先生全集27》,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先生全集29》,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李杜:《唐君毅先生的哲學》(再版),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李杜:《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李明輝:《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李明輝:《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一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
李明輝:《儒家與康德(增訂版)》,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李瑞全:《儒家道德規範根源論》,新北:鵝湖出版社,2013年。
沈清松:《跨文化哲學與宗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段吉福:《從儒學心性論到道德形上學的嬗變:以唐君毅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袁保新:《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
康德著,牟宗三譯:《道德底形上學之基本原則》,收錄於《牟宗三先生全集15.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康德著,李明輝譯:《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康德著,李秋零譯:《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商周出版事業部,2005年。
陳志強:《晚明王學原惡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8年。
陳振崑:《朱子成德之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文津出版社,2018年。
張灝:《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單波:《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學的精神空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黃冠閔:《感通與迴盪:唐君毅哲學論探》,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卷二(增訂新版)》,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22年。
楊祖漢:《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楊祖漢:《從當代儒學觀點看韓國儒學的重要論爭續編》,臺北:臺大人社高研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2017年。
劉國強:《儒學的現代意義》,臺北:鵝湖出版社,2001年。
劉國強:《從人生之艱難、罪惡之根源說儒家返本開新的道德教育進路——當代新儒家唐君毅的啟發》,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香港教育研究所,2003年。
劉述先:《現代新儒學之省察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民國篇》,《羅光全書.冊15》,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
蘇子敬:《唐君毅孟學詮釋之系統研究》,台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二)期刊論文
李瑞全:〈生命之感通與利他主義:儒釋道三教之超越利己與利他之區分〉,《玄奘佛學研究》第28期,2017年,頁19-50。
李瑞全:〈論德性之知與見聞之知之實踐意義:常知、真知與自然的辯證〉,《鵝湖學誌》第64期,2020年,頁1-65。
吳有能:〈從實存現象學談儒家人學精神——以唐君毅先生為中心〉,《鵝湖學誌》第38期,2007年,頁173-195。
吳略余:〈唐君毅之朱子學〉,《鵝湖月刊》第391期,2008年,頁38-49。
陳志強:〈一念陷溺——唐君毅與陽明學者「惡」的理論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7期,2015年,頁91-131。
陳志強:〈明清惡論探析:王陽明「習」的概念起源與發展〉,《中國哲學與文化》第19輯,2021年,頁21-53。
游騰達:〈唐君毅先生的朱子學詮釋之省察——以心性論為焦點〉,《鵝湖學誌》第42期,2009年,頁31-94。
游騰達:〈證顯形上心體之「一系」說——論唐君毅言宋明儒學之發展趨向〉,《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54期,2019年,頁115-152。
游騰達:〈當代新儒家對陸象山學說的比較研究〉,《中正漢學研究》第36期,2020年,頁165-195。
黃慧英:〈道德的實現與生命的圓滿——康德與唐君毅對圓滿性的論述〉,《鵝湖學誌》第68期,2022年,頁1-23
黃慧英:〈唐牟二先生對他人心靈與性善的普遍性的論述〉,《鵝湖學誌》第43期,2009年,頁95-119。
傅元罄:〈唐君毅論惡與自我封閉:以《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為中心的考察〉,《子衿論衡.中正文哲研究集刊》第7期,2022年,頁111-133。
楊祖漢:〈程朱、陸王二系的會通〉,《當代儒學研究》第24期,2018年,頁47-68。
楊祖漢:〈孟子告子之辯的再探討〉,《鵝湖學誌》第60期,2018年,頁83-116。
楊祖漢:〈戴璉璋先生的《易》學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2卷第4期,2022年,頁87-98。
鄭宗義:〈論唐君毅對現代文化的省思〉,《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66期,2018年,頁19-55。
賴柯助:〈誤解與澄清:論楊澤波詮釋牟宗三之德行與幸福的合理性〉,《當代儒學研究》第24期,2018年,頁99-143。
賴柯助:〈再論牟宗三的儒門判教構想〉,《中正漢學研究》第38期,2021年,頁67-100。
賴柯助:〈良知、立志與知行合一:再論陽明如何回應道德之惡〉,《中國哲學與文化》第19輯,2021年,頁54-95。
賴柯助:〈從兩種自律義看牟宗三的康德學詮釋:內在自律(IA)或外在自律(EA)〉,《東吳哲學學報》第45期,2022年,頁83-117。
(三)專書論文
李明輝:〈朱子論惡之根源〉,收錄於鍾彩鈞主編:《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上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3年,頁551-580。
李明輝:〈康德與原罪說〉,收錄於黃冠閔、趙東明主編:《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2年,頁9-44。
吳有能:〈當代港臺新儒家對古典儒學命觀的詮釋〉,收錄於林維杰、邱黃海主編:《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中國觀點》,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年,頁367-425。
李瑞全:〈當代新儒家之課題與發展:論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三先生之學思方向〉,收錄於鮑紹霖、黃兆強、區志堅主編:《北學南移:港台文史哲溯源(文化卷)》,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頁42-88。
呂銘崴:〈朱子讀書法的工夫進路——以唐君毅的朱子學詮釋為考察〉,收錄於鮑紹霖、黃兆強、區志堅主編:《北學南移:港台文史哲溯源.學人卷》,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頁229-246。
游淙祺:〈人的態度與人文世界:從胡塞爾閱讀唐君毅〉,收錄於黃冠閔編:《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政治哲學》,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4年,頁171-207。
黃冠閔:〈唐君毅的世界概念:一個文化交織的考察〉,收錄於楊貞德主編:《近代東西思想交流中的傳播者》,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7年,頁279-315。
鄭宗義:〈惡之形上學—順唐君毅的開拓進一解〉,收錄於鄭宗義編:《中國哲學研究之新方向》,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2014年,頁275-307。
鄭宗義:〈本體分析與德性工夫——論宋明理學研究的兩條進路〉,收錄於林維杰、黃冠閔、李宗澤主編:《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工夫、方法與政治》,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6年,頁73-106。
賴柯助:〈朱子是懷疑論者嗎〉,收錄於馬愷之、林維杰主編:《主體、工夫與行動:朱熹哲學的新探索》,臺北:政大出版社,2019年,頁59-87。
(四)學位論文
王譽潔:《唐君毅工夫論研究——以唐君毅論惡為核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李楚桑:《唐君毅的孟子道德哲學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2年。
林如心:《唐君毅的道德惡源論》,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五)網路資源
楊祖漢:〈心靈九境〉,王一奇編:《華文哲學百科全書》,2022年12月14日,2023年4月6日上網:http://mephilosophy.ccu.edu.tw/entry.php?entry_name=心靈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