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卜筮祭禱簡研究─以包山簡、望山簡、天星觀簡為範圍-卓芳珣

碩士論文-楚國卜筮祭禱簡研究—以包山簡、望山簡、天星觀簡為範圍-卓芳珣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卓芳珣

標題:楚國卜筮祭禱簡研究—以包山簡、望山簡、天星觀簡為範圍

指導教授:黃靜吟

畢業日期:2024-01

摘要:

 本文主要以包山、望山、天星觀楚簡中的卜筮祭禱簡為研究材料,研究重點圍繞在楚國卜筮祭禱簡為文本,觀察簡文基本構成,歸類成:求問時間及卜者、求問事件、哪裡有咎、解決方法、結果五個項目。而解決方法又可再細分為祭禱、祭祀對象、祭品。並討論簡文中的解決方法、求問事件、求問結果之間的關聯性,試圖了解影響祭禱的不同的因素為何。從楚卜禱簡中的三種常見的祭禱名做切入,為了瞭解這些祭禱名稱是何形式的祈禱方式,對此三種祭禱名做字詞考釋,並擴大研究材料加入其他非卜筮祭禱的楚簡有此三字的簡文例證做一遍梳理探討,以作為分析後續祭禱內容上的問題的基礎。
經上章梳理發現祭禱與求問事件較為相關,而求問結果與祭祀對象較相關,但不清楚是否也有受到其他因素影響,故加入祭祀對象、祭品等綜合分析。也發現楚人祭祀神靈時有組合的現象,探討祭祀對象為何會形成這些組合,祭祀組合與求問結果是否有關聯並與祭品為何種關係,以期找出楚國卜禱簡文中祭禱、祭祀對象、祭品三者的關連與規律性。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以成書朝代排序)
〔春秋〕左丘明:《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
〔東漢〕班固:《漢書》,台北市 : 樂天出版社,1974年2月。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板橋:藝文印書館,1974年4月。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台北市:商務印書館,2010年4月。
〔漢〕鄭玄:《禮記》十三經注疏本,板橋: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

二、近人著作(以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編:《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宋華強:《新蔡葛陵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
李學勤:《周易經傳溯源》,長春:長春出版社,1992年8月。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12月。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12月。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下冊》,上海:中西書局,2017年4月。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李天虹:《楚國銅器與竹簡文字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季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臺北市:萬卷樓出版社,2005年10月。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濟南:齊魯書社,1981年1月。
高明:《中國古文字通論》,台北:仰哲出版社,1989年10月。
晏昌貴:《巫鬼與淫祀——楚簡所見方術宗教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陳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9月。
陳偉:《包山楚簡初探》,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陳漢光主編:《臺灣詩錄》,台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年6月。
程燕:《望山楚簡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1月。
商承祚:《戰國楚竹書匯編》,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11月。
黃人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研究》,台中縣:高文出版社,2005年8月。
張光裕、袁國華:《望山楚簡校錄附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12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塚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4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3年1月。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王明欽:《湖北江陵天星觀楚簡的初步研究》,北京: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89年5月。
王瑞雪:《楚簡所見楚國卜筮祭禱研究》,重慶:西南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4月。
邴尚白《楚國卜筮祭禱簡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5月。
邴尚白:《葛陵楚簡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1月。
黃人二:《戰國包山卜筮祝禱簡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6月。
盧晨醒:《楚簡所見卜筮祭祀研究》,重慶:西南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5月。


四、單篇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工藤元男:〈包山楚簡「卜筮祭禱簡」的構造與繫統〉,《人文論叢》2001年卷,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頁78-93。
于成龍:〈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戰國楚卜筮祈禱簡中的「饋食禮」〉,《中國歷史文物》第6期,2007年11月,頁58-62。
王寧:〈上博八《王居》釋譯〉,於簡帛網2011年8月21日發表,網址:http://www.bsm.org.cn/?chujian/5727.html
白於藍:〈《包山楚簡文字編》校訂〉,《中國文字》新25期,台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12月,頁175-204。
史傑鵬、劉樂賢、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第5輯,1999年8月,頁139-162。
包山墓地竹簡整理小組:〈包山二號墓竹簡概述〉,《文物》第5期,1988年5月,頁25-29。
吳郁芳:〈《包山楚簡》卜禱簡牘釋讀〉,《考古與文物》第二期,1996年3月,頁75-77。
宋有志:〈湖北荊門嚴倉墓群 M1發掘情況〉,《江漢考古》第1期,2010年3月,頁132。
宋國定、賈連敏:〈新蔡「平夜君成」墓與出土楚簡〉,《新出簡帛研究——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頁12-25。
宋華強:〈楚簡「????禱」新釋〉,於簡帛網2006年9月3日發表,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12#_ftnref37
何琳儀:〈包山楚簡選擇〉,《江漢考古》第4期,1993年11月,頁55-63。
李家浩:〈包山卜筮簡218-219號研究〉,《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2月,頁183-204。
李家浩:〈包山竹簡「 」字及其相關之字〉,《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7年10月,頁555-578。
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柿枳」〉,《簡帛研究》第2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頁1-11。
李家浩:〈包山祭禱簡研究〉,《簡帛研究二○○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頁25-36。
李零:〈古文字雜識(二則)〉,《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7年10月,頁757-762。
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第5輯,1999年8月,頁139-162。
李零:〈包山楚簡研究(占卜類)〉,《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9月,頁425-448。
李學勤:〈竹簡卜辭與商周甲骨〉,《鄭州大學學報》第2期,1989年4月,頁79-84。
李永康:〈武漢江夏丁家嘴發現戰國楚墓並出土竹簡〉,《江漢考古》第3期,2009年8月,頁128。
李天虹:〈楚簡冊復原三題——以「五種楚簡」的復原為中心〉,《江漢考古》第5期,2018年4月,頁169-172。
李天虹:〈嚴倉1號墓墓主、墓葬年代考〉,《歷史研究》第1期,2014年2月,頁161-169。
邢文:〈早期筮占文獻的結構分析〉,《文物》第8期,2002年8月,頁53-60。
林澐:〈讀包山楚簡札記七則〉,《江漢考古》第4期,1992年11月,頁83-85。
周鳳五:〈讀郭店竹簡〈成之聞之〉札記〉,《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1999年10月,頁45-54。
周鳳五:〈包山楚簡文字初考〉,《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6月,頁361-378。
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簡帛研究中心:〈湖北武漢丁家嘴 M1、M2 出土戰國竹簡〉,《文物》第6期,2015年7月,頁49-5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駐馬店市文化局、新蔡縣文物護管理所:〈河南新平夜君成墓的發掘〉,《文物》第8期,2002年8月,頁4-19。
徐在國:〈讀《楚系簡帛文字編》札記〉,《安徽大學學報》第5期,1998年10月,頁81-83。
晏昌貴:〈天星觀『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載《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二)》,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頁265-298。
晏昌貴:〈秦家嘴『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1期,2005年1月,頁10-13。
荊沙鐵路考古隊:〈荊門市包山大冢出土一批重要文物〉,《江漢考古》第2期,1987年6月,頁55-56。
荊沙鐵路考古隊:〈江陵秦家嘴楚墓發掘簡報〉,《江漢考古》第2期,1988年6月,頁36-43。
荊州博物館:〈湖北荊州望山橋一號楚墓發掘簡報〉,《文物》第2期,2017年2月,頁4-37。
陳偉:〈竹書〈仲弓〉詞句試解(三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1月,頁275-279。
陳偉:〈湖北荊門包山卜筮楚簡所見神祗系統與享祭制度〉,《考古》第4期,1999年12月,頁51-59。
陳偉:〈望山楚簡所見的卜筮與禱祠—與包山楚簡相對照〉,《江漢考古》第2期,1997年6月。頁73-75。
陳偉:〈讀新蔡簡札記(四則)〉,《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
陳煒湛:〈包山楚簡研究(七篇)〉,《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陳偉武:〈戰國楚簡考釋斠議〉,《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7年10月,頁637-661。
許道勝:〈天星觀1號楚墓卜筮禱祠簡釋文校正〉,《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3期,2008年5月,頁8-14。
曹菁菁:〈新蔡葛陵楚簡所見的祖先系統〉,《中國典籍與文化》總第68期,2009年1月,頁4-10。
馮勝君:〈清華七《晉文公入於晉》釋讀札記一則〉,於復旦網2017年4月25日發表,網址:http://www.fdgwz.org.cn/Web/Show/3008#_edn4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天星觀 1號楚墓〉,《考古學報》1982年第 1期,頁71-116。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湖北荊門嚴倉 1 號楚墓出土竹簡〉,《文物》第3期,2020年3月,頁58-62。
黃錫全:〈《包山楚簡》部分釋文校釋〉,《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頁195。
曾憲通:〈包山卜筮簡考釋(七篇)〉,《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1993年10月,頁405-424。
湯餘惠:〈包山楚簡讀後記〉,《考古與文物》第2期,1993年3月,頁70。
楊華:〈出土簡牘所見「祭祀」與「禱祠」〉,《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8年2月,頁84-94。
賈海燕:〈楚卜筮祭禱簡的「心疾」「腹疾」「腹心疾」〉,《江漢考古》第2期,2021年6月,頁119-122。
趙曉斌:〈荊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簡帛》第19輯,2019年11月,頁21-28。
趙曉斌:〈荊州棗林鋪彭家灣183號、264號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出土文獻》第1期,2022年3月,頁1-5。
趙平安:〈釋古文字資料中的儥及相關諸字〉,《中國文字研究》第2輯,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頁78-85。
蔣敬魯、劉進業:〈荊州望山橋一號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及墓葬年代初探〉,《江漢考古》第1期,2017年2月,頁81-84。
蘇建洲:〈荊州唐維寺M126卜筮祭禱簡釋文補正〉,《簡帛》第23輯,2021年11月,頁143-152。
劉釗:〈包山楚簡文字考釋〉,《出土簡帛文字叢考》,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4年3月。
劉釗:〈釋「儥」及相關諸字〉,《中國文字》新28期,台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12月,頁123-132。
劉信芳:〈包山楚簡近似之字辨析〉,《考古與文物》第2期,1996年3月,頁79-87。
劉信芳:〈包山楚簡神名與〈九歌〉神祇〉,《文學遺產》第5期,1993年9月,頁11-16。
劉玉堂、賈海燕、曾浪:〈楚國尚卜隆祀之風和祭祀神譜的地區差異〉,《湖北社會科學》第11期,2018年11月,頁99-103。

五、電子網站
《小學堂》,網址: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
《先秦甲骨金文簡牘詞彙資料庫》,網址:https://inscription.asdc.sinica.edu.tw/c_index.php
《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網址:https://bronze.asdc.sinica.edu.tw/qry_bronze.php
《簡帛網》,網址:http://www.bsm.org.cn/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https://ctext.org/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