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陳竑廷
標題:帝國風景:日治時期臺灣「圓山八景」的文本詮釋
指導教授:毛文芳
畢業日期:2024-07
摘要:
本論為日治初期「圓山八景」(The Eight Views of Yuan Shan)的文本風景詮釋探研,以呈現文本中風景權力的論述,作為再現圓山八景的觀看之道,與文藝場域互動的方法。圓山八景是村上義雄於臺北縣知事任內所選定,分別是:神苑朝曦、龍峒暮靄、石壁晴虹、芝巖驟雨、星峰霽雪(星峰白雪)、稻陌春耕、古巢寒月、劍潭龍氣等八景。圓山八景詩的書寫活動盛行於1901至1904年間,吟詠詩人兼含臺日兩籍,日本漢詩人有三屋清陰、永井完久(甃石酒徒)、柳原松塢(黑江蛟),臺灣漢詩人則有劉育英、曾逢辰、潘濟堂、莊長命、謝汝銓、黃贊鈞等人。
「神苑朝曦」主訴臺灣神社為「圓山八景」的核心。「星峰霽雪」聚焦於日治時期大屯山彙書寫之轉變,使屯山成為帝國視域下日本式山岳雪景的意象。「劍潭龍氣」源自英雄崇拜在臺北劍潭勝景中創造的異質地方,於殖民語境中劍潭是臺灣神社的襯景,亦藉由書寫幻設延平王鄭成功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二者近似的悲劇英雄形象。「古巢寒月」為清代文人陳維英的書齋「太古巢」結合寒月意象的勝景。「龍峒暮靄」以闡釋大龍峒保安宮戊午重修徵聯活動,與圓山八景詩人的物質連結為題旨,重構「龍峒暮靄」的觀看之道。
最後以郭雪湖的《圓山附近》與《新霽》兩幅畫作,對照圓山八景中「稻陌春耕」、「石壁晴虹」、「芝巖驟雨」三景進行共構記憶的詮釋。「石壁晴虹」藉由圖像文本闡明「石壁」是指圓山,而「晴虹」是指明治橋。「芝巖驟雨」具有雙重意涵,表層為芝山巖的自然景觀,深層則是指源自六氏事件的場所精神,所展現同化教育的殖民語境。「稻陌春耕」與郭雪湖圖畫前景,田園農耕的「自然」互文,由論證郭雪湖的兩幅圖畫根源於真實的鄉土自然景觀,作為日治時期文藝場域對地方風景形塑的例證,使圓山八景所在的地景意象,回歸於地方認同的脈絡中,完成自然轉向與後殖民論述之實踐。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唐〕房玄齡:《晉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張舜民著、王雲五編:《畫墁集:附補遺》(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據知不足齋叢書本排印,1935.12)。
〔宋〕不著撰人(撰人未詳):《宣和畫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四庫全書本,1982.12)。
〔宋〕沈括《四部叢刊續編子部53.夢溪筆談》(上海:上海書店,1984.12,據商務印書館1934年版重印)。
〔清〕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卷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1962)。
〔清〕沈茂蔭,《苗栗縣志》卷二(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59種,1962)。
〔清〕周鍾瑄:《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1962)。
〔清〕連橫:《臺灣文獻叢刊.第一輯.雅堂文集》(臺北:眾文圖書,據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208種影印,1979.03)。
〔清〕陳培桂主修、楊浚纂輯:《淡水廳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臺灣地區.第15號》(臺北:成文,據清同治十年刊本影印,1983.03)。
〔清〕陳維英作,田大熊、陳鐓厚編:《陳維英先生太古巢聯集》(臺北:無聊齋,1937)。
〔清〕董天工:《臺海見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29種,1961)。
〔清〕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新竹縣采訪冊》卷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45種,1962)。
〔清〕劉良璧編:《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1961)。
二、近人論著
Catherine Grout著、黃金菊譯:《重返風景:當代藝術的地景再現》(臺北:遠流,2009.04)。
Christian Norberg-Schulz著、施植明譯:《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臺北:田園城市,1995.03)。
David Delaney著,王志弘、李延輝、徐苔玲譯:《領域》(新北:群學,2007.02)。
Edward W. Soja著,王志弘、張華蓀、王玥民譯:《第三空間 :航向洛杉磯以及其他真實與想像地方的旅程》(臺北:桂冠,2004.04)。
Federico Marcon、林潔盈譯:《博物日本 :本草學與江戶日本的自然觀》(新北:衛城,2022.06)。
Gillian Rose著、王國強譯:《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臺北:群學,2006.03)。
Hans-Georg Gadamer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時報文化,1995.09)。
Henri Lefebvre著,李春譯:《空間與政治:2版》(上海:上海人民,2008.11)。
Ivan Morris著、李靜怡譯:《高貴的失敗者:日本史上十個悲劇英雄的殞落》(新北:遠足文化,2022.09)。
Jacques Rancière,黃建宏譯:《影像的宿命》(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11.02)。
Jean-Louis Fabiani、陳秀萍譯:《布赫迪厄 :從場域、慣習到文化資本,「結構主義英雄」親傳弟子對大師經典概念的再考證》(臺北:麥田,2019.11)。
Joanne P. Sharp作,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譯、司徒懿譯:《後殖民地理學》(新北:韋伯文化國際,2012.02)。
John Wylie著,王志弘等譯:《地景Landscape》(新北:群學,2021.10)。
Marita Sturken、Lisa Cartwright著,陳品秀、吳莉君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全新彩色版)》(臺北:臉譜,2013.08)。
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圖書,2004.02)。
Nicholas Mirzoeff著、陳芸芸譯:《視覺文化導論》(臺北:韋伯文化國際,2004.01)。
Norman Kent Denzin著、張君玫譯:《解釋性互動論》(臺北:弘智文化,2000.02)。
Paul Cloke、Philip Crang、Mark Goodwin編,王志弘、李延輝、余佳玲、方淑惠、石尚久、陳毅峰、趙綺芳譯:《人文地理概論》(臺北:巨流圖書,2006.08)。
Pierre Bourdieu著、陳逸淳譯:《所述之言 :布赫迪厄反思社會學文集》(臺北:麥田、城邦,2012.06)。
Pierre Nora編,戴麗娟譯:《記憶所繫之處Ⅰ》(臺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12.09)。
Richard E. Palmer著,嚴平譯:《詮釋學》初版四刷(臺北:桂冠,2002.10)
Robert J. C. Young著,周素鳳、陳巨擘譯:《後殖民主義 :歷史的導引》(臺北:巨流,2006.01)。
Rollo May著、朱侃如譯:《哭喊神話:羅洛.梅經典》(新北:立緖文化,2016.12)。
Ronald Bogue著,李育霖譯:《德勒茲論文學》(臺北:麥田,2006.06)。
Susan Sontag著、黃茗芬譯:《反詮釋 :桑塔格論文集》二版(臺北:麥田,2016.09)。
Thomas Carlyle著、洪世民譯:英雄與英雄崇拜(臺北:商周,2023.09)。
Tim Cresswell著,王志弘、徐苔玲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2006.12)。
Umberto Eco等著、Stefan Collini編、王宇根譯:《詮釋與過度詮釋》(上海:上海譯文,2023.04)。
W. J. T. Mitchell著,陳永國譯:《圖像學:形象、文本、意識形態》(北京:北京大學,2012.05)。
W. J. T. Mitchell著、石武耕譯:《形象科學:視覺文化研究大師W. J. T 米契爾,探索形象本質經典之作》(臺北:馬可孛羅文化,2020.09)。
W. J. T. Mitchell編,楊麗、萬信瓊譯:《風景與權力》(南京:譯林,2014.10)。
史作檉:《水墨十講:哲學觀畫》(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8.12)。
白雪蘭作:《礦城.麗島.倪蔣懷》(臺北:雄獅,2003.08)。
石守謙:《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臺北:允晨文化,2011.03)。
石守謙:《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臺北:允晨文化,2012.02)。
江仁傑:《解構鄭成功:英雄、神話與形象的歷史》(臺北:三民,2006.0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跨時代的優雅.郭雪湖》(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01)。
尾崎秀樹著,陸平舟、間ふさ子譯:《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臺北:人間,2004.11)。
李子寧、吳佰祿、歐陽盛芝、方建能、許毓純、李金賢、陳英豪作:《發現臺灣 :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2017.11)。
李知灝:《從蠻陌到現代 :清領時期文學作品中的地景書寫》(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08)。
李嘉瑜編著:《日治時期臺灣漢詩人:邱筱園詩集》(臺北:秀威資訊,2013.11)。
宗白華:《美從何處尋》(板橋:駱駝,1987.08)。
松田京子作、周俊宇譯:《帝國的思考 :日本帝國對台灣原住民的知識支配》(新北:衛城、遠足文化,2019.07)。
林淑慧:《旅人心境 :臺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臺北:萬卷樓,2014)。
金子展也著,陳嫺若譯:《遠渡來臺的日本諸神:日治時期的臺灣神社田野踏查》(新北:野人,2020.07)。
施懿琳主編、全臺詩編輯小組著:《全臺詩》第20冊,(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1.10)。
胡道靜著,虞信棠、金良年編:《新校正夢溪筆談、夢溪筆談補證稿》(上海:上海人民,2011.12)。
胡適著,黃保定、季維龍編:《胡適書評序跋集》(長沙:岳麓書社,1987.10)。
高千惠:《出界:水墨空間的人間詩學:意識、物質、身體、文化、政治想像的時空旅誌》(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20.10)。
張永堂總編纂、陳國川等撰述:《續修新竹市志下冊》(新竹:新竹市文化局,2005)。
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城邦文化,2007.12)。
張俊傑著,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山水繪畫思想之發展》(臺北:史博館,2005.09)。
梁志明主編:《殖民主義史:東南亞卷》(北京:北京大學,1999.12)。
莊宏誼、范純武、廖武治、謝貴文、蕭進銘撰修:《保世安民:增修大龍峒保安宮志》(臺北: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2021.12)。
郭松年著,許倍榕、曾巧雲執筆,《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臺北:馬可孛羅,2018.01)
陳志豪:《草山紅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新北:衛城、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21.09)。
陳其南:《臺.博.物.語 :臺博館藏早期臺灣殖民現代性記憶》(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2010.06)。
陳恬逸校釋、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臺灣教育碑記校注》(臺北:臺灣書房,2011.11)。
陳培豐:《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2021.12)。
陳維英著、徐麗霞選注:《陳維英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11)
陳慶浩、王秋桂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集:臺灣民間故事集》(臺北:遠流,1989.06)。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出版,2008.01)。
陳鸞鳳:《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神社的空間特性》(臺北:學富文化,2007.08)。
雪倫.朱津(Sharon Zukin)著,王志弘、王玥民、徐苔玲合譯:《權力地景:從底特律到迪士尼世界》(臺北:群學,2010.12)。
彭修銀:《日本近現代繪畫史》(北京:世界知識,2010.03)。
黃士娟、林保堯:《臺灣神社獨木大鼓研究報告》(臺北:臺灣博物館出版,2008.12)。
黃美娥:《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07)。
黃得時作、江寶釵編:《黃得時全集2—創作卷二》(臺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2.12)。
楊熾昌:《水蔭萍作品集》(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5.04)。
詹前裕等:《文化傳承.時代優雅:郭雪湖百歲回顧展》(臺中:臺灣美術館,2008.04)。
廖振富、張明權選注:《在臺日人漢詩文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11)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編:《臺北市志稿卷十:雜錄文徵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9.06)。
臺灣教育會編、許錫慶譯:《臺灣教育沿革誌》中譯本(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0.12)。
鳳氣至純平:《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臺灣歷史像》(臺北:南天書局,2020.09)。
劉小楓選編:《德語美學文選》下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6.09),
劉紀蕙:《心的變異 :現代性的精神形式》(臺北:麥田,2004.09)。
劉學穎:《日治時代臺灣美術史系統源流》(臺北:南天,2011.10)。
蔡蕙如:《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臺南:南市文化,1998.06)。
鄭毓瑜:《文本風景 :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二版(臺北:麥田,2014.12)。
謝柏梁:《中國悲劇美學史》(臺北:國家,2010.12)。
謝崇耀:《日治時期臺北州漢詩空間之發展與研究》(新北:稻鄉,2012.12)。
鍾肇政:《大龍峒的鳴咽》(臺北:皇冠,1974.04)。
顏娟英:《水彩.紫瀾.石川欽一郎》(臺北:雄獅,2005.08)。
顔娟英譯著:《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雄獅圖書,2001.03)。
藝術家出版社編:《共構記憶:臺府展中的臺灣美術史建構》(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11)。
三、論文
(一)期刊論文
方孝謙,〈「內涵化」與日據芝山岩精神的論述――符號學概念的試用與評估〉,《臺灣史研究》1卷1期(1994.06),頁97-116。
王幼華,〈中村忠誠臺灣漢文作品論析〉,《臺灣學研究》14期(2012.12),頁1-28。
王幼華,〈日本帝國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構接――以瀛社為例〉,《臺灣學研究》七期(2009.06),頁29-49。
申惠豐,〈帝國的審美與觀視:論臺灣八景言說的建構及其美學意識型態〉,《臺灣文學研究》2期(2012.06),頁79-132。
衣若芬,〈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東亞觀念史集刊》6期(2014.06),頁35-55。
衣若芬,〈瀟湘八景――地方經驗.文化記憶.無何有之鄉〉,《東華人文學報》9期(2006.07),頁111-134。
吳佩珍,〈明治「敗者」史觀與殖民地臺灣──以北白川宮征臺論述為中心〉,《臺灣文學研究學報》20期(2015.04),頁131-157。
吳毓琪,〈傳媒時代臺灣古典詩壇――日治時期「全臺詩社聯吟大會」的社群文化與文學傳播〉,《臺灣文學研究雧刊》15期(2014.02),頁1-40。
吳謹為,〈從日治時期視覺圖像看明治橋的空間意象轉變〉,《議藝份子》38期(2022.04),頁57-85。
巫佩蓉,〈二十世紀初西洋眼光中的文人畫:費諾羅沙的理解與誤解〉,《藝術學研究》10期(2012.05),頁87-126。
李宜靜,〈論劍潭傳說的流變〉,《康寧學報》15期(2013.06),頁25-38。
李嘉瑜,〈理想化的完美山水――臺灣古典詩中的基隆八景(1895-1945)〉,《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8期(2014.04),頁41-75。
林以衡,〈日本旅臺文人宮崎來城在臺漢文學創作與評論初探〉,《臺灣學研究》第9期,2010.06,頁97-121。
林淑慧,〈再現修學旅行:《臺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遊記的視域〉,《觀光休閒學報》21卷1期(2015.04),頁1-20。
林開世,〈風景的形成和文明的建立:十九世紀宜蘭的個案〉,《臺灣人類學刊》1卷2期(2003.12),頁1-38。
邱函妮,〈創造福爾摩沙藝術──近代臺灣美術中「地方色」與鄉土藝術的重層論述〉,《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7期(2014.09),頁123-236。
徐慧鈺,〈臺灣地景的第一道虹彩——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志》所載〈臺灣八景詩〉之詩意探討〉,《長庚人文社會學報》9卷2期(2016.10),頁221-260。
留啟群,〈神域與國魂:日治到戰後臺灣都市地景塑造與都市圖像中的國家意識〉,《臺灣美術》第82號(2010.10),頁22-39。
張瑞文,〈臺北劍潭之地理位置與民間傳說〉,《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31期(2015.10),頁77-92。
盛鎧,〈《圓山附近》與《南街殷賑》中的審美意識和空間意涵:郭雪湖畫藝的現代性〉。《臺灣美術》75期(2009.01),頁4-19。
郭雪湖,〈我的美術回顧:我初出畫壇〉,《臺北文物》3卷4期(1955.03),頁70-73。
黃美娥,〈日、臺間的漢文關係――殖民地時期臺灣古典詩歌知識論的重構與衍異〉,《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期(2006.11),頁1-32。
黃美娥:〈「文體」與「國體」――日本文學在日治時期臺灣漢語文言小說中的跨界行旅、文化翻譯與書寫錯置〉,《漢學研究》28卷2期(2010.06),頁363-396。
楊玉君,〈餅與匱乏:從節日飲食到英雄傳說的考察〉,《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7期(2011.06),頁267-290。
楊惠南,〈臺灣佛教古詩選輯:日治時期第50首―第100首〉,《正觀》91期(2019.12),頁81-155。
詹雅能,〈從福建到台灣――「擊缽吟」的興起、發展與傳播〉,《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6期(2013.04),頁111-166。
廖振富、張明權,〈明治時期《臺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日臺漢文交流的多重意涵〉,《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9期(2014.10),頁145-189。
廖新田,〈日據時期(1895-1945)臺灣美術發展中社會意義的探討〉,《臺灣美術》43號11卷3期(1999.01),頁24-43。
廖新田,〈臺灣的視覺再現:臺灣近現代美術的文化地理想像〉,《臺灣美術》99號(2015.01),頁4-21。
廖新田著、郭建廷譯,〈再現臺灣――臺灣風景畫的視覺表徵〉,《臺灣美術》65期(2006.07),頁16-31。
蔣伯欣,〈作為方法的東洋:郭雪湖早期臺展作品初探(1927-1931)〉,《臺灣美術》75期(2009.01),頁50-69。
鄭建忠,〈臺灣鄭成功神劍傳說主題研究〉,《東吳中文研究集刊》2期,(1995.05),頁75-89。
鄭惠美,〈前輩藝術家的故事:「圓山附近」郭雪湖(1908-)〉,《典藏今藝術》140卷,(2004.05),頁206-208。
鄭惠美,〈蔥蘢獨秀──郭雪湖、徐永進的芝山岩〉,《藝術家》348期(2004.05),頁352-353。
蕭瓊瑞,〈在素樸與典雅之間──郭雪湖獨特的生命與畫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18卷3期(2008.03)頁6-17。
賴國生,〈文人畫的十字路口――二十世紀初陳師曾與大村西崖為文人畫的辯護〉,《成大歷史學報》57期(2019.12),頁67-107。
(二)專書論文
Charles Harrison,〈風景效果〉,收入W. J. T. Mitchell編,楊麗、萬信瓊譯:《風景與權力》(南京:譯林,2014.10),頁219-259。
Edward W. Said,〈虛構、記憶和地方〉,收入W. J. T. Mitchell編,楊麗、萬信瓊譯:《風景與權力》(南京:譯林,2014.10),
Michel Foucault著、陳志梧譯,〈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上下文〉,收於夏鑄九、王志弘編:《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增訂再版(臺北:明文,1994.06),頁399-409。
W. J. T. Mitchell,〈帝國的風景〉,收入W. J. T. Mitchell編,楊麗、萬信瓊譯:《風景與權力》(南京:譯林,2014.10),頁5-37。
王秀雄,〈日治時期臺、府展的興起與風格探釋兼論支援官展的大眾傳播與藝術批評〉,收入臺灣創價學會藝文中心執行委員會企畫:《日治時期臺灣官辦美展(1927-1943)圖錄與論文集》(臺北:勤宣文教基金會,2010.03),頁12-77。
石守謙,〈由文化意象談「東亞」之形塑〉,收入石守謙、廖肇亨編:《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臺北:允晨文化,2011.03,頁7-31。
江寶釵,〈八景詩的移動:從東亞到臺灣所反映的文化意義〉,收入《漢詩與區域文學:第三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9.07,頁3-16。
呂紹理,〈日治時期臺灣旅遊活動與地理景象的建構〉,收入呂紹理編:《臺灣史論叢社會生活篇:如何日常.怎樣生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02),頁181-231。
金文京,〈西湖在中日韓――略談風景轉移在東亞文學中的意義〉,收入石守謙編,《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臺北:允晨文化,2011.03),頁142-165。
施懿琳、楊雅惠主編:《時空視域的交融 :文學與文化論叢》(高雄: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2011.10)。
夏鑄九,〈理論化殖民建築與城市:臺灣的殖民現代性營造〉,收於陳光興編:《超克「現代」:臺社後/殖民讀本》上冊(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10.11),頁97-122。
孫淳美,〈誰的主體性?臺府展(1927-1943)「地方色彩」的隱喻與誤讀〉,收於藝術家出版社編:《共構記憶:臺府展中的臺灣美術史建構》(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11),頁124-145。
神田孝治,〈日治時期臺灣大屯國立公園的指定與地域(日本統治期臺湾における大屯国立公園の指定と地域)〉,收入陳俊強、洪健榮主編:《臺北州建州百年:在地化與國際化的視角》(新北: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新北市立圖書館,2021.07),頁47-72。
陳培豐,〈日治時期的漢詩文、國民性與皇民文學──在流通與切斷過程中走向純正歸一〉,收入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編:《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06.03),頁457-498。
黃千珊,〈移動中的風景──《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1911)日人的臺灣行旅研究〉,收入《第七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臺灣文學館,2010.11),頁258-281。
廖新田,〈美好的自然與悲慘的自然:殖民臺灣風景的人文閱讀──美術與文學的比較〉,收錄於李承機、李育霖主編,蘇碩斌等作:《「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5.12),頁201-236。
廖新田,〈從自然的臺灣到文化的臺灣:日治時期臺灣風景圖像的文化表徵探釋〉,收入廖新田等作、郭冠麟編:《臺灣美術采光:林玉山先生美術研究獎獲獎論文集》(臺北:歷博館,2019.11),頁19-49。
蕭阿勤,〈認同研究中的歷史:過去的事實、社會的過程、與人類經驗的歷史性/敘事性〉,收入張錦忠、黃錦樹編:《重寫臺灣文學史》(臺北:麥田,2007.09),頁23-59。
賴明珠,〈日治時期官民共構的「新美術」〉,收入藝術家出版社編:《共構記憶:臺府展中的臺灣美術史建構》(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11),頁12-39。
(三)學位論文
吳兆宗:《昭和2年臺灣八景募集活動及其影響》(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宋曉雯:《日治時期圓山公園與臺北公園之創建過程及其特徵研究》(臺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3)。
李知灝:《吳德功《瑞桃齋詩話》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
林正和:《日治時期芝山巖事件與其精神轉換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唐伯良:《日治時期臺灣國立公園的設置與角色賦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張雁雲:《芝山巖事件研究與詮釋的演變歷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郭軒成:《臺灣古典詩中的鄭成功書寫(1683-1945)》(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15)。
陳佳妏:《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黃瑩慧:《真實與想像之間—郭雪湖《南街殷賑》的創作思維》(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劉麗卿:《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
蕭惠文:《臺、日之間的多重複寫:日本漢詩人籾山衣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四、日治時期文獻
(一)專書
丸山正彦(松廬主人)著:《臺灣開創鄭成功》(東京:嵩山房,1895.11)。
山川岩吉編:《臺灣大觀》(臺北:臺灣大觀社,1912)。
中村忠誠:《渉濤三集》(東京:中村忠誠,明治四十一年七月十日印刷,1908.07)。
中村道太郎編:《日本地理風俗大系-樺太、臺灣、北海道》第八卷臺灣篇(東京:誠文堂新光社,1936)。
片岡巖著:《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1.02)。中譯本片岡巖著、陳金田譯:《臺灣風俗誌》(臺北:大力,1918.01)。
永井完久:《橫濱一肱之夢》(横浜:永井完久,1892.02)。
田村剛:《臺湾の風景》,昭和三年十二月發行(東京:雄山閣,1928.12)。
石川欽一郎繪、矢壁正勝編:《山紫水明集》(臺北:秋田洋畫材料店,1932.10)。
伊藤貞次郎:《劔潭餘光》(東京:伊藤貞次郎,1914,菡海精舍藏版,齊藤悌亮寄贈,臺大圖書館藏重製本)。
西村時彥編:《北白川の月影》(大阪:村山合名大阪朝日新聞,1895.12)。
住江敬義編:《江瀕軒唱和集》(東京:住江敬義,1902.12)。
杉山靖憲編:《臺灣名勝舊蹟誌》(東京:臺灣總督府,1916.04)。
林荊南編、尾崎秀眞校閱:《鄭成功:閩海の王者》(臺北:南方雜誌社,1942.05)
林欽賜編:《瀛洲詩集》(臺北:林欽賜發行,1933.02)。收於王見川等編:《民間私藏臺灣宗教資料彙編:民間信仰、民間文化第一輯第二十六冊》(蘆洲:博揚文化,2009.03)。
花城康故編,《臺灣教育會雜誌》(沖繩:ひるぎ社,1994.10)。
長崎浩編、岡田紅陽攝影:《臺湾国立公園写真集》昭和14年(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土木課內臺灣國立公園協會),1939.04。
宮崎繁吉:《鄭成功》(東京:大学館,1903)。
島田彌市著、臺灣教育會編:《芝山巖誌》(臺北:臺灣教育會,1933)。
高萩章:《つ丶枕:兵営みやげ》(東京:求光閣,1905.08)。
連橫:《臺灣詩乘》(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5)。
鹿島櫻巷著、鷹取岳陽編述:《國姓爺後日物語.附錄紅淚史》(東京:鹿島櫻巷,1914.01)。
臺北州廳內大屯國立公園協會編纂:《大屯山彙:國立公園候補地》(臺北:臺北州廳內大屯國立公園協會,1935.10)。
臺北廳總務課:《臺北廳志》明治三十六年三月臺北廳長菊池末太郎識(臺北:臺北廳總務課,1903.04)。
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臺灣社寺宗教要覽(臺北州ノ卷)》(1933.03)。收錄於王見川等編:《民間私藏臺灣宗教資料彙編:民間信仰、民間文化第一輯》28冊(蘆洲:博揚文化,2009.03)。
臺灣神社社務所編纂:《臺灣神社誌》三版(臺北:臺灣神社社務所,1926)。
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會雜誌》別卷(沖繩:ひるぎ社,1996.01)。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臺灣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1943.03)。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37.10)。
稻垣其外:《鄭成功》(臺北:臺灣經世新報社,1929.01)。
學租財團:《第二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臺灣教育會,1929.01)。
學租財團:《第五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學租財團,1931.12)。
環鏡樓主人編:《環鏡樓唱和集》(臺北:顏國年,1920.06)。
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臺灣寫真帖》(臺北: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08.10)。
(二)雜誌
〈大橋評議員の逝去〉,《臺灣山岳彙報》15卷7號(1943.07),頁6〈雜報〉。
〈文苑.櫻溪雜筆.圓山八景〉,《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18號(1905.11),頁40〈詞藻〉。
〈芝山例祭〉,《臺灣教育會雜誌》11號漢文報(1903.02),頁19〈內外彙報〉。收入花城康故:《臺灣教育會雜誌》卷2(沖繩:ひるぎ社,1994.10),頁197。
〈芝山巖例祭〉,《臺灣教育會雜誌》23號漢文報(1904.02.),頁24〈雜報〉。收入花城康故編:《臺灣教育會雜誌》卷3(沖繩:ひるぎ社,1994.10),頁166。
〈芝山巖通信.芝山巖稱呼の由來〉,《臺灣教育》130號(1913.02),頁61〈通信彙報〉。
〈芝山巖遠望〉,《臺灣教育》(芝山巖三十年祭紀念)272號(1925.02),口繪頁1。
〈芝山巖靈域〉,《臺灣教育》272(芝山巖三十年祭紀念)號(1925.02),口繪頁4。
〈芝山巖靈域〉,《臺灣教育》380號(1929.02),口繪卷頭。
〈建碑助資〉,《臺灣教育會雜誌》33號漢文報(1904.12),頁18-19。收入花城康故編:《臺灣教育會雜誌》卷3(沖繩:ひるぎ社,1994.10),頁1014-1015〈內外彙報〉。
〈追祭六士〉,《臺灣教育會雜誌》34號漢文報(1905.01),頁21-22。收入花城康故編:《臺灣教育會雜誌》卷4(沖繩:ひるぎ社,1994.12),頁117-118〈內外彙報〉。
〈鳴呼芝山巖〉,《臺灣教育》154號(1915.02),封首照片。
〈獨峙建碑〉,《臺灣教育會雜誌》31號漢文報(1904.10),頁23。收入花城康故:《臺灣教育會雜誌》卷3(沖繩:ひるぎ社,1994.10.15),頁845〈內外彙報篇〉。
〈獨峙祭典〉,《臺灣教育會雜誌》35號漢文報(1905.02),頁17。收入花城康故編:《臺灣教育會雜誌》卷4(沖繩:ひるぎ社,1994.12),頁215〈雜錄〉。
ていー・えす生,〈七星登山記〉,《臺灣遞信協會雜誌》122號(1932.03),頁109-113。
三屋清陰,〈圓山八景〉,《臺灣教育會雜誌》9號(1902.12),頁27〈文藝史傳〉。
大橋準一郎,〈大屯山彙〉,《臺灣の山林》(國立公園號)123號(1936.07),頁202-209。
大橋準一郎,〈大屯山彙〉,《臺灣の山林》123號(1936.07),頁202-209。
大橋準一郎,〈大屯山彙の四季〉,《臺灣地方行政》4卷2號(1938.02),頁50-63。
大橋準一郎,〈國立公園たらんとする大屯山彙〉,《臺灣の山林》105號(1935.01),頁1-13。
山口雲洞,〈芝山岩を訪ふの記〉,《臺灣教育會雜誌》22號(1904.01),頁30-33。收入花城康故編:《臺灣教育會雜誌》卷3(沖繩:ひるぎ社,1994.10.15),頁34-37〈雜錄〉。
中村忠誠,〈登大屯山記〉,《臺灣教育會雜誌》11號漢文報(1903.02),頁10-12〈文藝史傳〉。
中村櫻溪,〈再登七星墩山記〉,《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20號(1906),頁87〈漢文〉。
中村櫻溪,〈重登七星墩山記〉,《臺灣教育會雜誌》36號漢文報(1905.03),頁11-12〈文藝〉。
伊澤修二,〈祭文〉,《臺灣教育會雜誌》35號漢文報(1905.02),頁20。收入花城康故編:《臺灣教育會雜誌》卷4(沖繩:ひるぎ社,1994.12.15),頁218。另見日文以及漢文於伊澤修二,〈伊澤修二氏祭文〉,《臺灣教育會雜誌》第35號(1905.02),頁62-63〈會報〉。收入花城康故編:《臺灣教育會雜誌》卷4(沖繩:ひるぎ社,1994.12),頁188-189〈雜錄〉。
持地六三郎,〈犧牲の精神〉,《臺灣教育會雜誌》103號(1910.10),頁27-34〈雜錄〉。
原澤貞水,〈大屯山彙清遊記〉,《ゆうかり》22卷5期(1942.05),頁16-20。
島田彌市,〈芝山巖の植物〉,《臺灣博物學會會報》15卷79期(1925.08),頁118-183。
島田彌市,〈芝山巖の植物に就て〉,《科學の臺灣》5卷3號(1937.06),頁13-16。
莊鶴如、潘濟堂,〈圓山八景〉,《臺灣教育會雜誌》30號漢文報(1904.09),頁11-12。
甃石酒徒,〈其五十二、圓山八景〉,《風俗画報》237號(東京:東陽堂,1901.08),頁22。
齊藤岩太繪、今村時著,〈七星山の初雪〉,《臺灣鐵道》333號(1940.03),頁20。
潘濟堂,〈圓山八景〉,《臺灣教育會雜誌》33號漢文報(1904.12),頁12-13。
稻垣其外,〈帝國の臺灣領有と鄭成功の殊勳〉,《東洋》(東京:東洋協會,1935.09),頁58-67。
蔡啓華,〈弔六士依李漢如君原韻〉,《臺灣教育會雜誌》33號漢文報(1904.12),頁13。收入花城康故編:《臺灣教育會雜誌》卷3(沖繩:ひるぎ社,1994.10.15),頁1009〈文藝〉。
(三)日報
〈七星山大眾登山〉,《臺灣日日新報》,1934.11.17,版2。
〈七星山頂積雪二寸觀雪客雜沓〉,《臺灣日日新報》,1934.01.23,版8。
〈八勝徵詩〉,《臺灣日日新報》,1901.05.24,版4〈雜事〉。
〈十五年前所選圓山八景〉,《臺灣日日新報》,1912.05.01,版53。
〈十把一束〉,《臺灣日日新報》,1899.03.14,版5〈雜報〉。
〈山砲兵大隊の七星山登山〉,《臺灣日日新報》1930.02.25,版7。
〈北部近年罕有嚴寒:大屯七星山積雪一尺、氣溫比客年降六七度〉,《臺灣日日新報》,1934.01.24,版8。
〈古巢寒月(圖)〉,《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9。
〈本社募集之臺灣八景十二勝廿五日審查決定〉,《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27.08.27,朝刊版4。
〈石壁晴虹(圖)〉,《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1。
〈全島聯吟大會.屯山積雪〉,《臺灣日日新報》,1932.04.09,版8。
〈江瀕軒雅集席上分賦八勝〉,《臺灣日日新報》,1901.08.01,版1〈詞林〉。
〈東京電報.奉禮大神韓國〉,《臺灣日日新報》漢文,1907.05.09,版1〈電報〉。
〈芝巖驟雨(圖)〉,《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0。
〈保安宮徴聯已選定〉,《臺灣日日新報》,1918.10.20,版5。
〈保安宮懸賞徵聯〉,《臺灣日日新報》,1918.02.19,版6。
〈南瀛串珠〉,《臺灣日日新報》,1899.03.15,版5。
〈星峰白雪(圖)〉,《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5。
〈神苑朝曦(圖)〉,《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9。
〈陽春白雪〉,《臺灣日日新報》,1901.02.07,版4〈雜事〉。
〈圓山八景.其八、龍洞暮靄〉,《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9。
〈徴聯揭曉.保生大帝(保安二字冠頂)〉,《臺灣日日新報》,1918.11.01,版4。
〈臺灣八景候補地草山溫泉の風光〉,《臺灣日日新報》,1927.07.08,夕刊版2。
〈臺灣八景審查規定〉,《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27.08.27,朝刊版4。
〈臺灣布敎の急務(第三稿)〉,《臺灣新報》,1896.11.28,版1〈文苑〉。
〈劍潭龍氣(圖)〉,《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3。
〈潘濟堂氏作古〉,《臺灣日日新報》,1925.09.17,版4。
〈稻陌春耕(圖)〉,《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7。
〈劔潭詩啟〉,《臺灣日日新報》漢文,1910.05.14,版4。
〈龍峒暮靄(圖)〉,《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2。
三屋清陰,〈圓山八景〉,《臺灣日日新報》,1903.11.07,版1〈詞林〉。
小林みどり,〈圓山八景.其五、芝巖驟雨〉,《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3。
山本花房,〈圓山八景.其三、星峰白雪〉,《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3。
古邨主人(尾崎秀眞),〈讀古莊清談(七九):江瀕軒唱和集〉,《臺灣日日新報》,1916.09.11,版3。
石川吟葉,〈圓山八景.其六、神苑朝曦〉,《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9。
石射禮堂,〈圓山八景.其四、稻陌春耕〉,《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3。
江瀕漁長,〈江瀕軒即事〉,《臺灣日日新報》,1901.07.17,版1〈詞林〉。
衣洲楂客,〈二月初五曉起見大屯七星諸山白雪愷々如被絮帽〉,《臺灣日日新報》1901.02.07,版1〈詞林〉。
佐倉達山,〈對星山房記〉,《臺灣日日新報》,1911.08.11,版3〈詞林〉。
李種玉,〈敬步江瀕軒即事原韵〉,《臺灣日日新報》,1901.07.23,版1〈詞林〉。
柳原松塢,〈圓山八勝〉,《臺灣日日新報》,1903.11.15,版1〈詞林〉。
秋華,〈圓山八景.其七、石壁晴虹〉,《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9。
籾山衣洲,〈創建神社說〉,《臺灣日日新報》,1901.09.15,版5〈論議〉。
高橋窓雨,〈圓山八景.其一、劍潭龍氣〉,《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3。
莊守梅,〈圓山八景〉,《臺灣日日新報》,1903.12.10,版1〈詞林〉。
莊鶴如,〈和原韻〉,《臺灣日日新報》,1903.12.02,版1〈詞林〉。
莊鶴如,〈圓山八景〉,《臺灣日日新報》,1903.11.26,版1〈詞林〉。
陳培根,〈過太古巢舊跡有感〉,《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25.09.29,版6。
陳新脩、李漢如、李逸村、周再賜、蘇雲龍、陳泰山、吳朝宗、簡賜福等人唱和,〈圓山八勝〉,《臺灣日日新報》,1903.12.06,版1〈詞林〉。
寒江笠翁,〈圓山八勝〉,《臺灣日日新報》,1903.12.18,版1〈詞林〉。
曾逢辰,〈圓山八勝〉,《臺灣日日新報》,1903.12.13,版1〈詞林〉。
黃植亭,〈屯山雪景〉,《臺灣日日新報》,1901.02.07,版1〈詞林〉。
黃贊鈞,〈圓山八景〉,《臺灣日日新報》,1903.12.01,版1〈詞林〉。
甃石酒徒,〈圓山八勝〉,《臺灣日日新報》,1903.11.10,版1〈詞林〉。
趙淦亭,〈再詠圓山八勝〉,《臺灣日日新報》,1903.12.19,版1〈詞林〉。
趙淦亭,〈圓山八勝〉,《臺灣日日新報》,1903.11.21,版1〈詞林〉。
劉育英,〈為石橋草葊氏.擬作圓山八景七絕如左〉,《臺灣日日新報》,1901.08.28,版1〈詞林〉。
潘作舟,〈登芝山岩〉,《臺灣日日新報》,1903.12.02,版1〈詞林〉。
潘濟堂,〈圓山八勝.步莊鶴如兄贛〉,《臺灣日日新報》,1903.12.03,版1〈詞林〉。
蔡啟華,〈山口喜一郎先生辭官詩以送之〉,《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1.05.10,版1〈藝苑〉。
謝汝銓,〈圓山八勝〉,《臺灣日日新報》,1903.12.05,版1〈詞林〉。
顏雲年,〈太古巢懷古〉,《臺灣日日新報》漢文報,1910.07.03,版5。
藤園居士,〈己亥六月結廬於城南古亭庄。名曰南菜園。偶得一絕。〉,《臺灣日日新報》,1899.06.17,版2〈文苑〉。
鷹嘴生,〈圓山八景.其二、古巢寒月〉,《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8,版13。
五、電子資料(依筆畫排序)
〈人物與團體.陳直卿〉,《國家文化記憶庫》(來源: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D851AE7F-5340-40C2-9929-8B18D7203747,檢閱:2022.12.18。)
〈三屋大五郎獨照〉,撰寫者:江寶釵,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建檔單位:國立中正大學。(國家文化記憶庫,來源: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7A26E749-D750-42AD-B424-5B1FF3AC9E5A,檢閱日期:2024.05.26。)
〈大屯山腹の雪〉,中村道太郎編:《日本地理風俗大系-樺太、臺灣、北海道》第八卷臺灣篇(東京:誠文堂新光社,1936),頁630。(記錄識別碼:pb04158036301,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舊照片資料庫,來源:https://dl.lib.ntu.edu.tw/s/photo/media/3576602,檢閱日期:2023.10.25。)
〈川上瀧彌總督府技師ニ任命〉(1903.12.08),〈明治三十七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第一卷官規官職〉,《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011019。
〈日本在臺漢文人:三屋父子詩文展〉,《第五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系列活動》,頁2。(國家文化記憶庫,來源:https://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95545,檢索日期:2024.04.29。)
〈作者詳細:李種玉〉,《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5/author?id=828,檢閱:2022.11.30。)
〈作者詳細:曾逢辰〉,《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5/author?id=842,檢索日期:2022.04.05)。
〈技師川上瀧彌免博物館長ノ件〉(1911.05.24),〈明治四十四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高)第五卷秘書〉,《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873014X001。
〈事務官立川連命博物館長ノ件〉(1911.06.26),〈明治四十四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高)第五卷秘書〉,《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873014X002。
〈宗良親王〉,菊池容齋著:《前賢故實》卷10(東京:雲水無尽庵,1868),頁41-42。(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館藏,PID:info:ndljp/pid/778224,來源:https://dl.ndl.go.jp/pid/778224/1/45,檢閱日期:2024.07.17。)
〈後醍醐帝諸皇子傳贊.卷之九十九〉,安積覺稿、賴山陽鈔:《大日本史賛藪.列伝2》(京都:平樂寺、擁万堂,1869),頁27-29。(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館藏,PID:info:ndljp/pid/770054,來源:https://dl.ndl.go.jp/pid/770054/1/30,檢閱日期:2024.07.17。)
〈舞台芸術教材で学ぶ.文楽.近松門左衛門〉(日本芸術文化振興会「文化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來源:https://www2.ntj.jac.go.jp/dglib/contents/learn/edc13/sakuhin/syuyo/p5/p5-a.html,檢閱日期:2024.05.03。)
〈劉育英〉,《臺灣文學辭典資料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2/dictionary?id=Dictionary01765&searchkey=%E4%BD%99%E7%BE%8E%E7%8E%B2,檢索日期:2024.04.29。)
〈題解〉,宗良親王著、短歌雜誌社編輯部校訂:《李花集:宗良親王御集》(東京:紅玉堂書店,1927.09),頁1。(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館藏,PID:info:ndljp/pid/1111620,來源:https://dl.ndl.go.jp/pid/1111620/1/4,檢閱日期:2024.07.17。)
〈辭典檢視:浣花溪〉(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85742&la=0&powerMode=0,檢喻日期:2024.05.03)。
〈護良親王〉,菊池容齋著:《前賢故實》卷9(東京:雲水無尽庵,1868),頁6-7。(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館藏,PID:info:ndljp/pid/778223,來源:https://dl.ndl.go.jp/pid/778223/1/11,檢閱日期:2024.07.17。)
《五代前蜀李昇袁安臥雪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宮典藏資料檢索系統。(文物統一編號:贈畫000717N000000000,來源: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Painting/Content?pid=30172&Dept=P,檢閱日期:2024.01.19。)
《太平廣記》卷五十六〈女仙一.西王母〉,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全文資料庫》(來源:https://hanchi.ihp.sinica.edu.tw/ihpc/hanji?@17^1067261642^809^^^0311005000269^@@1756368914#,檢閱日期:2024.05.09。)
《太平廣記》卷五十六〈女仙一.西王母〉。(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全文資料庫》,來源:https://hanchi.ihp.sinica.edu.tw/ihpc/hanji?@17^1067261642^809^^^0311005000269^@@1756368914#,檢閱日期:2024.05.09。)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58242&la=0&powerMode=0,檢閱日期:2024.05.09。)
《全唐詩》卷228杜甫(雕龍中日古籍全文檢索資料庫,來源:https://hunteq.com/ancientc/ancientkm?@@768884995#kmtop,據〔清〕欽定四庫全書.康熙四十二年《御定全唐詩》卷228,頁3561,檢閱日期:2024.06.11)。
《全唐詩》卷439白居易(出自雕龍中日古籍全文檢索資料庫,來源:https://hunteq.com/ancientc/ancientkm?@@1911907156,據〔清〕欽定四庫全書.康熙四十二年《御定全唐詩》,頁6841,檢閱日期:2024.06.11。)
「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之「計畫簡介」。(來源:https://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hrAitQ/intro?&menuid=intro,檢閱日期:2024.05.30。)
「故水野遵銅像建設ニ付圓山公園地使用ノ件」(1902.04.19),〈明治三十五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四十四卷土地家屋〉,《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747009。
「故水野遵銅像建設ニ付圓山公園地使用ノ件」(1902.04.19),〈明治三十五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四十四卷土地家屋〉,《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授權,典藏號:00000747009。
〔元〕曹知白:〈群峰雪霽〉(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宮典藏資料網站搜尋,來源: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Integrate/Index,檢索日期:2023.12.06)元曹知白群峰雪霽軸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CCBY-4.0 @ www.npm.gov.tw。
〔宋〕李成:〈群峰霽雪〉(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宮典藏資料網站搜尋,來源: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Integrate/Index,檢索日期:2023.12.06)宋李成群峰霽雪軸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CCBY-4.0 @ www.npm.gov.tw。
〔宋〕范寬:〈群峰雪霽〉(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宮典藏資料網站搜尋,來源: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Integrate/Index,檢索日期:2023.12.06)名畫琳瑯冊宋范寬群峰雪霽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CCBY-4.0 @ www.npm.gov.tw。
〔宋〕郭忠恕:《雪霽江行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宮典藏資料檢索」,來源: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Painting/Content?pid=13943&Dept=P,檢索日期:2024.07.06。)宋郭忠恕雪霽江行圖軸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CCBY-4.0 @ www.npm.gov.tw。
〔明〕文伯仁:〈姑蘇十景.靈巖雪霽〉(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宮典藏資料網站搜尋,來源: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Integrate/Index,檢索日期:2023.12.06)明文伯仁姑蘇十景冊靈巖雪霽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CCBY-4.0 @www.npm.gov.tw。
〔唐〕薛用弱撰:《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十二.集異記》,頁13。(繙云文獻,來源:https://fanyun.dhcdb.com.tw/fanyunc/ancientviewtp?ID=20&SECU=1055619208&ACTION=UR,1AC4,1BD8C489B1,9AC4&VIEWTYPE=search@@191785042,檢閱日期:2024.07.15,〔唐〕薛用弱撰:《集異記》四庫全書本,頁16,)
〔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宮典藏資料檢索」,來源: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Painting/Content?pid=19&Dept=P,檢索日期:2024.07.06。)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冊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CCBY-4.0 @ www.npm.gov.tw。
〔清〕黃鼎:〈群峰雪霽〉(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宮典藏資料網站搜尋,來源: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Integrate/Index,檢索日期:2023.12.06)清黃鼎畫群峰雪霽軸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CCBY-4.0 @ www.npm.gov.tw。
〔清〕董邦達:〈溪山霽雪〉(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宮典藏資料網站搜尋,來源: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Integrate/Index,檢索日期:2023.12.06)清董邦達溪山霽雪軸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CCBY-4.0 @ www.npm.gov.tw。
〔漢〕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雕龍中日古籍全文檢索資料庫,來源:https://hunteq.com/ancientc/ancientkm?@@0.05007046891342193#kmtop,據〔清〕欽定四庫全書.《史記》卷六,頁314,檢閱日期:2024.06.13。)
日本国立情報学研究所(NII)Webcat Plus〈永井完久〉(來源:http://webcatplus.nii.ac.jp/webcatplus/details/creator/343700.html,檢索日期:2022.04.25)。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墨寶《無為欺世之豪傑》卷軸,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藏,來源: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CollectionContent.aspx?a=132&rno=2012.045.0323.0002,檢閱日期:2024.01.11。)
永井完久,〈蕃山〉(愛詩網,來源: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12&pid=627,檢索日期:2022.04.22)
竹園生,〈宴東薈芳旗亭〉(愛詩網,來源: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67&pid=1022,檢索日期:2024.07.15。)
吳東晟撰,〈作者詳細:顏雲年〉,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5/author?id=1051,檢閱日期:2024.05.01)。
吳毓琪整理,〈作者詳細:黃茂清〉,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5/author?id=000633,檢閱日期:2024.04.29。)。
李知灝整理,〈吳德功〉,臺灣文學辭典資料庫自行檢閱「吳德功」。(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2/index,檢閱:2022.12.14。)
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頁17-19。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來源:https://tcss.ith.sinica.edu.tw/search-art-TS0000001225.html,檢閱日期:2024.05.06。)
宗良親王威德宣揚會編:《忠勇亀鑑浪合の卷》(東京:宗良親王威德宣揚會,1915.12),頁18(0018.jp2)。(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館藏,PID:info:ndljp/pid/1183228,來源:https://dl.ndl.go.jp/en/pid/1183228/1/18,檢閱日期:2024.07.17。)
金子常光繪,臺北州廳內大屯國立公園協會編:《大屯山彙》(臺北:臺北州廳內大屯國立公園協會,1935.10),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宮地硬介編:《臺灣名所案內(郵便名勝スタンプ付)》(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1935.08)。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日治時期繪葉書(明信片),記錄識別碼:ntul-tm-2013796_0011。
宮崎繁吉:《鄭成功》(東京:大学館,1903)(國立國會圖書館電子資料,來源: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782225,檢索日期:2022.05.28)
島田彌市著,臺灣教育會編:《芝山巖誌》(臺北:臺灣教育會,1933),無頁碼。(資料來源: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檢閱日期:2024.05.27。)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保安宮重修碑記》。(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來源:https://tm.ncl.edu.tw/article?u=014_001_0000006673,檢閱日期:2024.04.10。)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來源:https://dl.lib.ntu.edu.tw/s/ntu_digital/page/use,檢閱日期:2024.05.30。)
國立臺灣圖書館之「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來源:https://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hrAitQ/main?db=webmge&menuid=index,檢閱日期:2024.05.30。)
張子文,〈村上義雄〉,《臺灣記憶》。(來源:https://tm.ncl.edu.tw/article?u=016_002_0000293635&lang=chn,檢索日期:2023.05.19)
張端然撰,〈館森袖海(1862-1942)〉,臺灣文學辭典資料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2/dictionary?id=Dictionary01822,檢索日期:2024.03.05。)
張麗芬撰,〈南菜園唱和集〉,臺灣文學辭典資料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2/dictionary?id=Dictionary00240&searchkey=%E5%BC%B5%E9%BA%97%E8%8A%AC,檢索日期:2024.03.05。)
梁鈞筌撰,〈村上義雄〉,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來源: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74F85530-EFD2-4AF7-9AA0-7769A3135626,檢閱日期:2024.06.17。)
莊長命,〈市區改正後還鄉有感〉(愛詩網,來源: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12&pid=237,檢索日期:2022.03.27。)
許俊雅撰,〈黃贊鈞〉簡介,臺灣文學辭典資料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2/dictionary?id=Dictionary01708&searchkey=%E8%A8%B1%E4%BF%8A%E9%9B%85,檢索日期:2022.06.01)
陳維英,〈劍潭夜光〉,全臺詩資料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5/poem?id=00005844,檢索日期:2022.06.19)
黒羽夏彦,〈【研究メモ】来臺した漢詩人・黒江(柳原)松塢について〉(來源:http://formosanpromenade.blog.jp/archives/87347471.html,檢索日期:2024.04.30)。
辜顯榮獻,〈官幣大社臺灣神社境内之圖〉(臺灣:臺灣神社社務所,神奈川大学非文字資料研究センター,辻子実氏藏,1922)。(來源:http://www.himoji.jp/database/db04/permalink.php?id=2210,檢索日期:2024.05.02。)
黃美娥,〈謝汝銓〉,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5/author?id=1018,檢索日期:2022.04.21)。
黃茂清,《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出自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舊照片資料庫(記錄識別碼:pb03397940241,館藏登錄號:0339794,檢閱日期:2024.01.11。)
楊浚,〈劍潭幻影〉,全臺詩資料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5/poem?id=00009834,檢索日期:2022.05.29)
槌田滿文監修,大串夏身、横山泰子編集:《風俗画報》CD-ROM版Ver.2(経葉社系統製作,東京:ゆまに書房,2002)。
漢珍數位圖書,〈產品服務.臺灣民報〉(來源:https://www.tbmc.com.tw/zh-tw/product/163,檢索日期:2024.06.17。)
臺北廳總務課:《臺北廳志》(臺北:臺北廳總務課,1903.04,明治三十六年三月臺北廳長菊池末太郎識),〈名勝舊跡〉,頁94。(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館藏,PID:info:ndljp/pid/767053,來源:https://dl.ndl.go.jp/pid/767053/1/55,檢閱日期:2024.04.21。)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十二年七月一日現在(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37.10.22),頁381。(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請點選昭和十二年電子書,來源:https://who.ith.sinica.edu.tw/,檢索日期:2023.11.26。)
蔡美端撰,〈作者詳細:莊長命〉,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5/author?id=980,檢索日期:2024.05.27。)
蔡美端撰,〈作者詳細:蔡啟華〉,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5/author?id=945,檢索日期:2024.05.27。)
顏雲年,〈太古巢懷古.其二〉,環鏡樓主人編:《環鏡樓唱和集》(臺北:顏國年,1920.06),頁105。(《臺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來源:http://www.literaturetaiwan.com.tw/poetry/04/04_01_03.aspx?poemid=cca100013-li-bp_1920hjlchj_0001_01-0447,檢閱日期:2024.05.01)。
蘇秀鈴撰,〈陳維英〉,臺灣文學辭典資料庫(來源:https://db.nmtl.gov.tw/site2/dictionary?id=Dictionary01649&searchkey=%E9%99%B3%E7%B6%AD%E8%8B%B1,檢閱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