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成立背景

  本系最早先成立研究所,是國立中正大學於民國年在嘉義建校時,首批成立的五個研究所之一。設立研究所,以快速充實研究人力,從而奠定學校發展基石,是本校初期運轉的主軸;而復興中華文化、促進學術整合、培育國家建設優秀高級人才,是本校的基本教育方針。至於全校系所的規劃,則是依據「人文與科技兼顧、研究與教學並重、理論與實際相融」的理念,在「前瞻性、均衡性、統合性」的考量之下,先行成立文、理、工、管理、社會科學五個學院,待研究所發展具備規模之後,再逐步擴及學士班。中國文學研究所的創設,一方面以校訓「積極創新、修德澤人」為基本理念,培養奮發有為、術德兼修的研究人才;一方面以建構具有特色的優質學術研究重鎮為目標,於是,「先秦漢魏學術研究」與「六朝隋唐文化研究」兩大方向,為中國文學研究所的發展,建立起穩固的根基,也對日後中國文學系學士班的發展重點(語言文字學、思想、文學等),架設出具體的綱目。

環境巡禮

  中國文學系的空間,設置於文學院之中。文學院大樓造型別致,藉由光與影,交織出獨特的情境,提供「境教」的硬體基礎,而中國文學系的範圍,包含三個樓層,教室、研究室、會議室、辦公室等,各有地盡其利的安排,在拾級而上的過程裡,提升高度、攜手共勉的思維,進一步釋放「境教」的人文能量。教室等室內環境,隨著教學設備、桌椅櫥簾的增減更新,有所變化;迴廊、中庭等室外環境,則在適當的位置,陸續設計小型造景、放置休閒桌椅、懸掛各式書畫,已不同於最初進駐時的景況。因此,空間雖然是固定的,但是,透過種種措施,德育、智育、群育的條件日益充實;美育的環境,也在細心經營下,逐漸具有規模。

 

學制演化

  本系自78年成立以來,依照時間先後,學制變化區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一)單一學制階段:碩士班

79年2月,碩士班開始招收研究生。

(二)兩種學制階段:碩士班、學士班

81年9月,學士班成立。

(三)三種學制階段:碩士班、學士班、博士班

83年3月,博士班成立。

(四)四種學制階段:碩士班、學士班、博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88年9月,碩士在職專班成立。

(五)三種學制階段:碩士班、學士班、博士班

94年9月,碩士在職專班停止招生。

目前,本系學士班計有四個年級,每年級一班,每年招生名額包括:國內生48名、僑生5名、外籍學生若干名;碩士班每年招生名額11名、博士班每年招生名額5名(包含甄試及入學考試)。教師方面,本系專任老師均具有博士學位,來自國內外各大學,近年人數維持在16位,職級涵蓋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三級;另依課程所需,延請兼任老師,並以支援通識課程為主。「以行政支援教學」,一直是本校的治校原則,也是本系發展的基本準則。本系辦公室置行政助理二人,一為具備公務人員任用資格的專員,一為以校務基金進用之專案工作人員。

文化塑型

  本系向來重視整體文化陶鑄,經由各種方式,開拓視野、厚積學養,展現中文人積極創新的能力,以及修德澤人的實力。就學術活動而言,有全系共同投入、傳承經驗、凝聚師生向心力的大型學術研討會,如︰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等;也有突顯個別專業特色的小型研討會、工作坊,如︰禮學工作坊、專書精讀工作坊及抒情傳統座談會、「人文風景」學術研習營等。在學術出版品方面,有審查嚴謹的《中正漢學研究》(原《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自2010年起連續獲選列入「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為本刊學術品質的肯定與榮譽;研究生也有專屬的《子衿論衡 中正文哲研究集刊》。師生與國內外各大學及學術機構的交流,至為頻繁。再以藝文活動而言,連續多年舉辦戲劇公演,或者參加各類系際、校際、地區性、全國性的競賽,處處流露著師生密切互動、系上全力支援的真摯情意。而年年由系學會承擔的「中文週」,也在老師熱心指導、學生熱情參與之下,結合學理與實務,逐步形成另一傳統。回首二十餘春秋,有著細數不盡的轉折,未來,本系願以更加踏實的步伐,踵武前賢,為新一代的發展,留下值得珍藏的歷史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