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頎

職級: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文化、史傳書寫、辭賦、外交文書、佛教文學

電子信箱:cheryl7798@gmail.com

校內分機:31113

辦公室:文學院230室

 

*學歷

  • 博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5年9月至2023年8月

  • 碩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0年9月至2014年7月

  • 學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2006年9月至2010年7月

*經歷: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 2023年9月至2025年7月

  •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外國人共同研究者 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

*學位論文

  1. 《在他者中發現自己:南朝外交文書與使節詩文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張蓓蓓先生、閻鴻中先生指導,2023年7月。

  2. 《西漢賦諷之淵源、策略與文化意義──以史書所錄司馬相如、揚雄作品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張蓓蓓先生指導,2014年8月。

*期刊論文

  1. 〈陳言與新意:《梁書‧諸夷傳》所錄南洋表文的再脈絡化〉,《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51 輯,2025 年 5 月,頁55-77。(CSSCI)

  2. 〈植物與帝國:《南方草木狀》與魏晉時期的嶺南記憶〉,《臺大中文學報》第 76 期,2022 年 3 月,頁 49-92。(THCI 第一級)

  3. 〈裨史之闕─《西京雜記》中的記憶斷片與歷史書寫〉,《清華中文學報》第 26 期,2021 年 12 月,頁 125-168。(THCI 第一級)

  4. 〈中古佛教護生思想容受與動物觀轉變──以《冥報記》為核心的考察〉,《中華佛學研究》第 21 期,2020 年 12 月,頁 103-133。

會議論文與學術報告

  1. "More than Skin Deep?: A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Metamorphosis Stories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in Medieval China", 冰島大學主辦 the 5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Philosophy (EACP), 2025.6.26.
  2. 〈聖誕的誕生:從唐玄宗自我作古到聖節的成立〉,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主辦「文本、圖像與表演:中國儀式研究的多重視域」,2025年6月19日。
  3. 〈不過皮毛?:中古中國人虎變化故事中的「人文」解讀〉,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主辦「東亞古典與當代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國際研討會」,2025年5月16日。
  4. 〈《南朝寺考》:作為「紀念之地」的寺院書寫〉,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逸興論學」, 2024年10月16日。
  5. "Embodying “Embodiment”: The Writings of Emperor Wu of Liang's Sutra Expounding Ceremony", 塔林大學主辦 25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EACS), 2024.8.29.
  6. 〈以身示法,以文賦形:梁武帝《般若經》御講法會書寫〉,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雛鳳清聲:文哲青年學者夏季論壇(一) 」, 2024年6月18日。
  7. 〈盛德如何形容?--梁武帝御講及其書寫〉,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第七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2024年4月27日。
  8. 〈輪王與天下:《梁書‧諸夷傳》的佛教敘事解讀〉,中央研究院「東亞文化交流視域下的城市書寫」主題計畫、聖嚴教育基金會「漢傳佛教四百年」計畫主辦「法界安立:東亞文化交流視域下的佛教文化與政教關係」學術研討會,2023年11月24日。
  9. 〈歷史作為一種敘事——《宋書‧索虜傳》中的南北拉鋸戰〉,國科會「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次領域規劃案「中國中古時期的政治與文化」專題演講,暨南大學歷史系,2023年11月9日。
  10. 〈陳言與新意:南朝史書所錄南洋表文的再脈絡化〉,耶魯大學主辦 Stuck in the Middle? The Third Middle Period China Humanities Conference (220-1600), 2023.6.22-25.
  11. 〈製造「佛國」:《宋書‧夷蠻傳》中南洋表文的兩種詮釋〉,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主辦,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協辦,「第十三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2022年11月5日。
  12. 〈詮釋與遮蔽:魏晉南北朝外交使節的技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雛鳳清聲:文哲青年學者夏季論壇(一) 」, 2021年6月7日。
  13. 〈從天下到世界:晚漢六朝時期交州的異物與新知〉,中研院文哲所新興計畫「越南思想文化」、中研院「東亞文化意象的博物書寫與物質文化」計畫主辦,「東亞文化意象的多稜視角」系列講座:越南文化的回顧與展望,2020年12月21日。
  14. 〈植物與帝國--《南方草木狀》中的交、廣記憶〉,中央研究院「東亞文化意象博物書寫與物質文化」計畫、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共同主辦,「日照高山:東亞文化意象與華文文學」青年學者論壇,2020年12月12日。
  15. 〈在他者中書寫自我:從《職貢圖》看南朝的「中國」形塑〉,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魏晉南北朝與周邊世界讀書會」, 2020年8月26日。
  16. 《文選》敦煌注研讀小組成果發表:〈難蜀父老〉導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文本的潛力:中文寫本作坊」,2019年6月14日。
  17. 〈記憶與記異:馮一鵬《憶舊遊詩話》的「詩」與「話」〉,上海大學清民詩文研究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聯合主辦「《清詩話全編》出版暨清代詩文研討會」,2018年10月 11日。(與廖肇亨教授聯名發表)
  18. 〈由應驗記看中古戒殺論述之演變〉,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 2018「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2018年9月8日。
  19. 〈裨史之闕:《西京雜記》中的記憶斷片與歷史書寫〉,哈佛大學東亞系主辦 Text and Memory: Graduate Student Conference in Pre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2018.4.24.

文學創作

  1. 《有光就無夜》,新北:藍墨水企業有限公司,2022。(*與周憶如合寫)
  2. 《餐桌上的家鄉》,臺北:時報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