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 「子衿論衡:中文青年學者論壇」徵稿啟事

第十一屆 「子衿論衡:中文年學者論壇」徵稿函

 

中正大學向以擁有流星花園般的美景著稱,中文系位在本校紫荊大道旁文學院大樓東側,中正中文人,都有屬於紫荊的心事與記憶!紫荊嘉義市花,亦本校校花,斯濃厚的在地風景。古籍載錄,謂其「三荊同株,接葉連蔭」,有著不斷對外接枝繁衍的植物特性,巧妙呼應本系辦論壇的初衷。異地開花、嫁接轉生是當代漢學究的混雜特徵。早年因將文化看作是靜態的客體,遂有辨明「孰中體、孰西用?孰橫的移植、孰縱的繼承?」的焦慮,由1895到2015,兩個甲子以來,中文究的質性早已由狹義「國學」走向具開放性特徵的「漢學」與批判性的「文化究」。我們總在差異文本的閱讀中,編織當代事的新出路,生命力的頑,將顯現於文化之枝繁葉茂、交錯紛成。

 

「Zi Jing」音諧「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君故,沉吟至今」,人文學界向來需要最多高質量的新血投入。2016暮春,第一屆「子衿論衡:中文年學者論壇」辦,之後一年一度的論壇,著眼於長期經營,意欲百鍊成鋼,鍛造出一個屬於我們的人文品牌。嚴謹細緻的審流程、專業精確的論文點評,是中正子衿論壇始終堅持的學術品質。從摘要到會議全文,再到會議後的期刊論文共經過三次嚴謹的審,歷經多次的打磨修訂,讓文章更臻完備。

 

中正大學中文系除海內外學者編輯出版嚴謹的《中正漢學究》,亦持續為青年學者推出漢學論壇。由本系究生學會發起,擬於2026年3月14日(週六)辦第十一屆「子衿論衡:中文年學者論壇」(簡稱「子衿論壇」)。一年一度論壇的辦,著眼於長期經營,意欲百鍊成鋼,鍛造出屬於我們的人文品牌。行動的發起,必然出於一個美好的願景。

 

「子衿論衡」,取意多重,有舊根才有新枝,有接枝才有互文新生、落地再開花。2022年春天,東亞漢籍與儒學中心正式成立,致力於國際漢學與儒學的究與發展。鼓勵年學者關注東亞漢籍究,並擴大其學術視野,本系擬於2026年春季擴大第十一屆子衿論壇,由本系東亞漢籍與儒學究中心、中文系與究生學會共同辦,國際漢學耕耘的進程再下一個里程碑。誠摯邀請中文學界諸師友和年輕小子,在每年春寒料峭,新芽甫冒之際,聚首中正,切磋琢磨。有關本會議緣起、宗旨與審稿辦法,請詳參本系專屬網頁:https://sites.google.com/view/ccuclzijin2019

 

徵稿對象:國內外各大學院校中國文史哲究領域之博士生。(本次會議不開放他校碩士生投稿,唯鼓勵本系碩士生參與,擬開放若干名額)

徵稿主題:中國文史哲領域之相關論文皆可投稿。

撰稿格式:全文字數以 15000 原則,至多不超過 20000 字,其餘撰稿格式請參照會議網頁。

 

徵稿辦法:

1. 欲來稿者請寫線上表單報名:https://forms.gle/KjjMYYfswRj3bXAf9

2. 投稿人資料表請至會議網站下載,檔名請修改「第十一屆子衿論衡投稿人資料表_姓名」。

3. 全文稿件檔名請修改「論文題目_姓名」。
4.
上述二項資料同時交 word 檔及 pdf 檔兩種格式,於徵稿期限內寄至會議信箱:
2023docl@gmail.com

5. 邀聘專家進行來稿審閱,通過全文審稿者,獲邀參與論壇。

6. 除學者互評外,本會邀聘臺灣中文學界專精師長擔任主持特約評論,並設會議觀察員。

7. 論壇發表後的論文,可逕投本系兩學報:《中正漢學究》(THCI,投稿者須具博士候選人資格)、《子衿論衡》(中正文哲究集刊)通過嚴謹匿名學術審者,即獲刊登。

 

徵稿期限:2025 年 11 月 28 日(五)23:59 截止

結果公告:2025 年 12 月 12 日(五)

會議日期:2026 年 03 月 14 日(六)

會議地點:國立中正大學文學院

 

籌備委員會:

總召集人:楊玉君

籌備委員:中文系全體

籌備秘書:究生學會江俊燁會長、黎志緯副會長

籌備小組:究生學會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生學會、中正大學東亞漢籍與儒學究中心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