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六朝詠物詩變化之研究-劉思帆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劉思帆

標題:六朝詠物詩變化之研究

指導教授:朱曉海  汪詩珮

畢業日期:2018-07

摘要:

六朝詠物詩在蕭齊之前以藉物言志居多,蕭齊之後開始大量出現純詠物詩,脫離中國長久詩言志傳統,形成文學獨立,在文學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將純詠物詩獨立出來研究,探討其在文學史上的價值。

參考文獻:

一、古籍
(一)經部: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6年。
孔穎達:《禮記註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
孔穎達《尚書註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
孔穎達疏:《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
孫奭:《孟子註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
(二)史部:
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臺北:藝文出版社,1955年。
蕭子顯:《南齊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唐・許嵩:《建康實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三)子部:
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四)集部:
南朝齊・謝脁著,曹南融校注:《謝宣城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南朝梁・鍾嶸著,古直箋,曹旭導讀、整理集評:《詩品》
南朝梁,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注》,臺北,學海書局,1991年。
南朝陳・徐陵撰,吳兆宜箋注:《箋注玉臺新詠》,臺北:廣文書局,1967年。
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
歐陽詢《藝文類聚》,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沈德潛著、蘇文櫂詮評:《說詩晬語詮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吳兆宜:《庾開府集箋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俞琰輯,易縉雲、孫奮揚合註:《詳注分類歷代詠物詩選》,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丁福保輯:《清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南朝・梁蕭統著,俞紹初校注:《昭明太子集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
黃節註:《鮑參軍詩註》,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郝立權注《謝宣城詩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
南朝齊・謝脁著,曹南融校注《謝宣城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二、近、今人著作
趙紅菊:《南朝詠物詩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5月。
三、學位論文
劉漢初:《蕭統兄弟的文學集團》,臺大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75年6月。
羅志仲:《文選收詩尺度探微》,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9月。
四、論文
于志鵬:〈中國古代詠物詩概念界說〉,《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3月。
朱師曉海:〈讀兩漢詠物賦雜俎〉,《漢學研究》第18卷第2期,1990年。
朱師曉海:〈讀兩漢詠物賦雜俎〉,《漢學研究》第18卷第2期,1990年。
朱師曉海:〈兩漢六朝詩文中的李陵現象〉,《古典文獻研究》第十四輯
朱師曉海:〈《文賦》通釋〉,《清華學報》新三十三卷第二期,1993年12月。
朱師曉海:〈論鮑照〈梅花落〉〉,《文與哲》第一期,2002年12月。
朱師曉海〈讀《文選・序》〉,《古代文學理論研究》21期,2003年12月。
朱師曉海:〈論劉安《屏風賦》及《文選》之禰衡《鸚鵡賦》〉,《昭明文選》與傳統中國文化》,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
朱師曉海:〈兩漢六朝詩文中的李陵現象〉,《古典文獻研究》第十四輯,2011年6月。
朱師曉海:〈蕭繹文學觀試探〉,《中國文學研究》第19輯,2012年4月
朱師曉海:〈兩漢六朝詩文中的李陵現象〉,《古典文獻研究》第十四輯。
朱師曉海:〈六朝玄學對文學的影響〉,《六朝學刊》第一期2004年12月。
洪順隆:〈六朝詠物詩研究〉,《大陸雜誌》,1998年4月。
黃永武:〈詠物詩的評價標準〉,《詩與美》,臺北,洪範出版社,1992年6月。
葉嘉瑩:〈王沂孫及其詠物詞〉,《文學遺產》,1987年第六期。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