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說文解字》天文考--以十三經和出土文物為比較範疇-張育州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張育州

標題:《說文解字》天文考--以十三經和出土文物為比較範疇

指導教授:黃靜吟

畢業日期:2017-07

摘要:

現代天文學史多數是從傳世文獻而來的說法,再者天文學史中證據和資料過少,其中又以上古天文學史更是缺乏,難以說服人;且天文學史中僅就天文說明,未能了解各字的真正使用情形,猶如天文用字本身僅只用為天文義,而未有其他意涵。此外證據過少這點也令人無奈,由於證據過少則未能有更多的討論空間。本文認為與其如此,倒不如回歸文字本身,從文字出發尋找相關證據,以補足現代天文學史證據的不足。
肇因於此,本文由《說文》原文與段玉裁、徐鍇的注解中蒐羅天文用字,並以此為基礎,考釋各字字義,接著從出土文物、傳世文獻等蒐集各字詞例。將《說文》說法與出土文物、十三經三者並置,接著確認含有天文義的詞例數,製成比例圖,同時分析各自的關係,藉此以期能稍稍理解古代天文義使用情況。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作者年代遞增排序)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9年1月)
〔漢〕毛公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
書館,1989年1月)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年1月)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年1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9年1月)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9年1月)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
月)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
月)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周易》(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
書館,1989年1月)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書
館,1989年1月)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
月)
〔晉〕范甯注,〔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書
館,1989年1月)
〔唐〕元宗明皇帝御注,〔宋〕邢昺疏:《孝經》(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本,臺北:藝文印書
館,1989年1月)
〔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繫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名筆劃遞增排序)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古代天文文物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中華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龍崗秦簡》(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方勇:《秦簡牘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王輝:《秦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一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二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三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二
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四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二
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五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六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二
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七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八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二
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九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十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十一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十二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朱文鑫:《天文考古錄》(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
朱文鑫:《史記天官書恆星圖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二版))
朱文鑫:《歷代日食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朱漢民、陳松長:《嶽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江曉原:《天學真原》(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
吳哲夫:《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天文篇》(臺北: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1988年。)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李零:《中國方術考》(北京:東方出版,2001年)
季旭昇:《說文新證(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
季旭昇:《說文新證(下)》(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明文書局編輯部:《中國天文史話》(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所、荊州博物館編:《秦簡牘合集(叁)》(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
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金祖孟:《中國古宇宙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1年。)
孫剛:《齊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孫海波:《甲骨文編》(臺北:大化書局,1982年。)
容庚:《金文編》(京都:中文出版社.1986年(五版))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高魯:〈星象統箋〉(《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專刊》,1933年第二號。)
常玉芝:《殷商曆法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
張培瑜:《中國古代曆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
張聞玉:《中國古代曆法講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張聞玉:《古代天文曆法論集》(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曹謨:《中華天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
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年(附詛楚文))
陳久金、楊怡:《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臺北:臺灣商務,1993年)
陳久金:《斗轉星移映神州:中國二十八宿》(深圳:海天出版社,2012年)
陳久金:《帛書及古典天文史料注析與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
陳松長:《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陳美東:《中國古代天文學思想》(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
陳美東:《中國古星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一冊)》(台北:明文書局,1988年(二版)。)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二冊)》(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初版)。)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三冊)》(台北:明文書局,1987年(初版)。)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四冊)》(台北:明文書局,1987年(初版)。)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五冊)》(台北:明文書局,1988年(初版)。)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六冊)》(台北:明文書局,1990年(初版)。)
陳遵媯:《天文學概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年))
陸思賢、李迪:《天文考古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塚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湖北省荊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秦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
湯餘惠:《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二刷))
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馮時:《天文學史話》(臺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
馮時:《出土古代天文學文獻研究》(臺北:臺灣古籍出版,2001年)
馮時:《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年)
馮時:《星漢流年:中國天文考古錄》(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
馮澂:《春秋日食集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新城新藏:《東洋天文學史研究》(上海:中華學藝社,1933年)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劉君璨:《中國天文學史新探》(臺北:明文書局,1988年。)
劉金沂:《中國古代天文學史略》(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
劉昭民:《中華天文學發展史》(臺北:臺灣商務,1985年)
劉韶軍:《中華占星術》(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劉操南:《古代天文曆法釋證》(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潘鼐:《中國古天文圖錄》(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
潘鼐:《中國恆星觀測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89年。)
鄭文光:《中國天文學源流》(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年)
薄樹人:《中國天文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饒宗頤、曾憲通:《楚帛書》(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5年)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遞增排序)
吳家鴻:《《詩經》與天文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周惠菁:《由《說文》女部見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4年)
周鳳玲:《《說文解字》與古代天文學》(內蒙古: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梅政清:《中國上古天文學之社會文化意涵》(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
年)
梅政清:《天之文理——中國上古天文知識的變遷》(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2011年)
陳怡婷:《神話與《說文》相關字群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年)
陳雅雯:《《說文解字》數術思想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彭慧賢:《殷商至秦代出土文獻中的紀日時稱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2011年)
黃百穗:《《左傳》的天文與人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薛榕婷:《《說文解字》人與自然類部首之文化詮釋》(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3年)

四、單篇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遞增排序)
王平:〈《說文解字》中的宇宙天文思想〉,《北方論叢》2002年第2期,頁21-25
宋娜:〈《說文解字》日部字語義場研究〉,《鎮江高專學報》2013年26卷1期,頁18-20
李匯洲、陳祖清:〈《呂氏春秋》與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理論月刊》2010年卷第8期,頁67-
69
周鳳玲:〈《說文解字》反映出的月相變化〉,《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年34卷6期,頁116-117
陳亮:〈21世紀《說文解字》文化研究綜述(一)〉,《湘南學院學報》2013年34卷6期,頁67-
71
賈雯鶴:〈《說文解字》關於太陽循環記載的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版)》2003年23卷5期,頁52-56

五、網路資源(依筆劃遞增排序)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金文工作室製作之『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 http://www.ihp.sinica.edu.tw/~bronze/detail-db-1.php
台灣師大圖書館,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http://skqs.lib.ntnu.edu.tw/dragon/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http://dict.variants.moe.edu.tw/main.htm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xYLVpW&o=e0&sec=sec1&op=v&view=0-1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漢籍全文資料庫(斷句十三經經文),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