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傳承與新變:黎朝「進士題名碑」研究-潘青皇

碩士論文-傳承與新變:黎朝「進士題名碑」研究-潘青皇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潘青皇

標題:傳承與新變:黎朝「進士題名碑」研究

指導教授:耿慧玲,毛文芳

畢業日期:2015-07

摘要:

黎朝進士題名碑是越南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它對於研究越南黎朝科舉制度、教育系統與進士人名的寶貴資料。進士碑作為物質文化的載體,它不僅是越南黎朝重視人才的標誌,而且它也是研究越南藝術史中不可缺少的碑誌史。
從1484黎聖宗刊勒進士題名碑引導黎朝「聖帝明王莫不以育材取士培植元氣為先務也」無不認為「賢材,國家之元氣」,「元氣盛,則國勢強以隆;元氣餒,則國勢弱以污」。亦即把進士題名碑的物質價值提升到精神的層面,後來之阮朝只是繼承與繼續發展而已。從碑誌本身所體現出來的物質文化與它的文明精神就是本論文要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一)越南史籍
1.不著撰人:《黎朝會典》,越南漢喃研究院手抄本影印,書號A.52。
2.不著撰人:《國朝大定試法圖規》,抄本,法國亞洲學會圖書館,編號Paris SA.HM.2155。
3.不著撰人:《歷代明賢普》,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A.2245。
4.不著撰人:《歷代科舉法備考》,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VHc.81924。
5.不著撰人:《皇朝文鄉會則考》,抄本,法國遠東學院,編號F2,微捲序號J336-J348。
6.不著撰人:《越史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據守山閣叢書本排印,1985,北京新一版。
7.不著撰人:《進士題名碑集》,抄本,法國亞洲學會圖書館,編號Paris SA.HM.2230 。
8.不著撰人:《鄉試則例》,抄本,法國遠東學院,編號F2,微捲序號J336-J348。
9.不著撰人:《黎朝造士登科錄》,抄本,法國亞洲學會圖書館,編號Paris SA.HM.2156 (紹治2年(1842)書,40頁)。
10.張登桂等纂修《大南寔錄正編第一紀》東京,慶應義塾大學語言文化研究所,友隣堂出版,1963年。
11.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漢喃研究院合編:《越南漢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編)》 ,上海 : 復旦大學出版社, 共 25冊。
12.潘清簡等編:《欽定越史通鑒綱目》,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9。
13.潘清簡等纂修《大南寔錄正編第二紀》東京,慶應義塾大學語言文化研究所,友隣堂出版,1963年。
14.潘輝注:《歷朝憲章類誌•人物誌》,卷6-8,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A1358/3。
15.潘輝注:《歷朝憲章類誌•人物誌》,卷9-12,抄本,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VHv.1502/4。
16.潘輝注:《歷朝憲章類誌•人物誌》,抄本,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A1551/3。
17.潘輝注:《歷朝憲章類誌•文籍誌》,卷42-45,抄本,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VHv.1502/14。
18.潘輝注:《歷朝憲章類誌•科目誌》,抄本,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A1358/7。
19.潘輝注:《歷朝憲章類誌•科目誌》,抄本,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A1551。
20.潘輝注:《歷朝憲章類誌•輿地誌》,卷1-5,抄本,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A2061/1。
21.潘輝注:《歷朝憲章類誌•輿地誌》,抄本,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A1551/1。
22.潘輝注:《歷朝憲章類誌•邦交誌》,卷46-47,抄本,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A.1358/10。
23.潘輝注:《歷朝憲章類誌•邦交誌》,卷48-49,抄本,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VHv.1502/16。
24.潘輝溫編輯,潘輝漺校定:《天南歷朝列縣登科備考》,抄本,法國亞洲學會圖書館,編號Paris SA.HM.2219。
25.范致知編撰:《大越進士略編》,維新辛亥年(1911)抄本,法國亞洲學會圖書館,編號Paris SA.PD.2316 。
26.裴輝壁編《皇越文選》,希文堂刻本,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A.3163。
27.越南漢喃研究院和中正大學文學院編《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二集
28.越南漢喃研究院和遠東學院編《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一集,共2冊。
29.鄧春榜《越史綱目節要》,越南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30.陳慶洁、王三慶主編:《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一輯),法國,法國遠東學院,共7冊。
31.陳慶浩、鄭阿財、陳義主編《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二輯),台北,台灣學生出版社,1992,共5冊。
32.陳荊和編校:校合本《大越史記全書》,日本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センター(1984-1986)。
33.高春育編:《國朝科榜錄》,龍崗藏板,成泰甲午年(1894),法國遠東學院圖書館,編號Paris EFEO VIET/A/Hist.37 。
34.高春育編:《國朝鄉科錄》,龍崗藏板,成泰癸巳年(1893),法國亞洲學會圖書館,編號Paris SA.HM.2223 (印本)。
35.高朗(高圓齋)編輯:《黎朝歷科進士題名碑記》,越南河內,漢喃研究院圖書館編號A.109/1-2 。
36.黎崱著、武尚清點校:《安南志略》,北京:中華書局,1995 。
37.黎貴惇著:《書經衍義》,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
38.黎貴惇著:《芸臺類語》,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
39.黎貴惇著:《見聞小錄》,越南漢喃研究院手抄本影印,書號VCH02664。
40.張登桂等纂修《大南寔錄正編第一紀》東京,慶應義塾大學語言文化研究所,友隣堂出版,1963年。
41.潘清簡等纂修《大南寔錄正編第二紀》東京,慶應義塾大學語言文化研究所,友隣堂出版,1963年。
(二)越南文論著
1.Bùi Xuân Đính, Tiến Sĩ Nho Học Thăng Long-Hà Nội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Thanh Niên, 2009).
2.Cao Lãng biên soạn, Xiển Trai bổ sung, Lịch Triều Tạp Kỷ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Khoa Học Xã Hội, 1995).
3.Đỗ Văn Ninh, Từ Điển Chức Quan Việt Nam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Thanh Niên, 2002).
4.Dương Quảng Hàm, Việt Nam Văn Học Sử Yếu (Tiền Giang: Nhà Xuất Bản Tổng Hợp Đồng Tháp, 1993).
5.Dương Văn Sáu, Hệ Thống Di Tích Nho Học Việt Nam Và Các Văn Miếu Tiêu Biểu Ở Bắc Bộ,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Thông Tin Và Truyền Thông, 2014).
6.Ngô Đức Thọ chủ biên, Các Nhà Khoa Bảng Việt Nam (1075-1919)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ọc, 2006).
7.Ngô Đức Thọ chủ biên, Văn Bia Tiến Sĩ Văn Miếu-Quốc Tử Giám Thăng Long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Hà Nội, 2010).
8.Ngô Đức Thọ chủ biên, Văn Miếu-Quốc Tử Giám Và 82 Bia Tiến Sĩ (Hà Nội: Trung Tâm Hoạt Động Văn Hóa Khoa Học Văn Miếu Quốc Tử Giám, 2002).
9.Nguyễn Đăng Tiến chủ biên, Lịch Sử Giáo Dục Việt Nam Trước Cách Mạng Tháng 8-1945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Giáo Dục, 1996).
10.Nguyễn Như Ý chủ biên,,Đại 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 (Hà Nội,,Nhà Xuất Bản Thông Tin Văn Học,1998)
11.Nguyễn Q.Thắng, Khoa Cử Và Giáo Dục Việt Nam (Các Sự Kiện Giáo Dục Việt Nam)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óa Thông Tin, 1993).
12.Nguyễn Thế Long, Nho Học Ở Việt Nam Giáo Dục Và Thi Cử (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Giáo Dục, 1995).
13.Nguyễn Thị Chân Quỳnh, Khoa Cử Việt Nam (Tập Thượng) Thi Hương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ọc và Trung Tâm Nghiên Cứu Quốc Học, 2002).
14.Nguyễn Thị Chân Quỳnh, Khoa Cử Việt Nam tập hạ: Thi Hội-Thi Đình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ọc và Trung Tâm Nghiên Cứu Quốc Học, 2007).
15.Nguyễn Thị Chân Quỳnh, Lối Xưa Xe Ngựa… (TP Hồ Chí Minh: Nhà Xuất Bản Văn Nghệ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và Trung Tâm Nghiên Cứu Quốc Học, 2000).
16.Trần Trọng Kim, Nho Giáo(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ọc,2003)
(三)中外文論著
1.(晉)陳壽撰、栗平夫、武彰譯:《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
2.(宋)王溥撰,《唐會要》(北京市:中華書局,1955),頁1369。
3.(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宋史選舉志》,(臺北市 : 鼎文書局, 民69[1980])。
4.(清)崑岡等奉敕著:《大清會典事例》(北京市:中華書局,1991[民80])。
5.(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明史選舉》(臺北市 : 鼎文書局, 民69[1980])。
6.(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明史選舉》(臺北市 : 鼎文書局, 民69[1980])。
7.(清)李周望輯:《明清歷科進士題名碑錄》(台北市:華文書局, 1969)。
8.(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獻通考-學校考》(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6[1987])。
9.何忠禮:《科舉與宋代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10.何成軒:《儒學南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1.呂士朋:《北屬時期的越南―中越關係史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中華民國五十三年六月)。
12.周洪宇主編,劉海峰著:《科舉考試的教育視角》(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3.尚斌、任鵬、李明珠:《中國儒學發展史》(蘭州大學出版社,2008)
14.彭林:《中國古代禮樂文明》(中華書局,2004)。
15.朱保炯、謝沛霖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
16.朱雲影:《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17.李新達:《古代科舉制度千年仕進路》(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9年)。
18.李樹:《中國科舉史話》(齊魯書社,2004)。
19.王凱旋:《中國科舉制度史》(北方聯合出版社傳媒(團體)股份有限公司,萬卷出版公司,2012)。
20.王凱旋:《明代科舉制度研究》(北方聯合出版社傳媒(團體)股份有限公司,萬卷出版公司,2012)。
21.王道成:《科舉史話》(國文天地雜誌社,1988)。
22.耿慧玲:《越南史論》(新文豐出版公司,2004)。
23.金其楨著:《中國碑文化》(重慶,重慶出版社,2002年01月第一版)
24.錢茂偉:《國家、科舉與社會》。
25.陳東原:《中國科舉時代之教育》(商務印書館,民國23年)。
26.陶維英著,劉統文、子銊譯:《越南古代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27.黃文陶:《中國歷代及東南亞各國祀孔儀禮考》(嘉義文獻-中華民國54年2月16日出版)。
28.Cuong Tu Nguyen,Zen in Medieval Vietnam: A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Thien Uyen Tap Anh, A Kuroda Institute Book University Of Haiwai’s Press, Honolulu, 1997
(四)期刊論文
1.Đinh Khắc Thuần, Bia Tiến Sĩ Văn Miếu Hà Nội , Di Sản Văn Hóa Vật Thể, số 2(30) (2010), trang 74-80.
2.Nguyễn Du Chi, Nghệ Thuật Trang Trí Trên Các Bia Tiến Sĩ Đời Lê Ở Văn Miếu Hà Nội, in lần đầu ở Tạp Chí Khảo Cổ Học số 5-6 (1970), trang 110-143, sau tổng hợp tại Nguyễn Du Chi, “Trên Đường Tìm Về Cái Đẹp Của Cha Ông”,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óa Dân Tộc, Hà Nội 2011, trang 358-437.
3.丁克順:<越南儒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六期(2013年),頁38-44。
4.于向東、王麗敏:〈明初中越關系史值得研究的一位人物——黎澄〉,《東南亞研究》第3期(2012),頁97-102。
5.于向東:〈淺談越南封建帝王的年號、尊號、廟號和謚號〉,《東南亞縱橫》第2期(1995),頁11-13。
6.于向東:〈越南思想史的發展階段和若干特徵〉,《鄭州大學學報》第3期(2001),頁72-77。
7.何孝榮:〈清代的中越文化交流〉,《歷史教學》第11期(2001),頁10-12。
8.劉志強:<越南阮朝科舉及其本土特色>,《東南亞縱橫》(2010年4月),頁44-50。
9.劉海峰:〈中國對日_韓_越三國科舉的影響〉,《學術月刊》第38卷(2006年12月),頁136-142。
10.劉玉珺:〈越南使臣與中越文學交流〉,《學術研究》第1期(2007),頁141-146。
11.劉稚:〈儒家文化在越南的傳播與整合─—兼談儒家文化與越南的現代化〉,《社會文化》,頁73-78。
12.呂士朋:〈明代制度文化對越南黎朝的影響〉,《史學集刊》第1期(1994),頁44-48。
13.塔娜:<越南科舉制的產生和發展>,《印度支那》1983年第四期,頁6-12。
14.太暉:〈科舉官僚制的技術、制度與政治哲學涵義―兼論科舉制與現代文官制度的根本差異〉,《科舉制與中國社會文化》,頁60-65。
15.孟慶捷:〈越南河內也有一座文廟〉,《風景名勝》第6期(1996),頁32-33。
16.孟憲實:〈科舉制是怎樣完結的〉,《文史知識》第3期(2001),頁4-13。
17.孫福軒:〈中國科舉制度之南傳與越南辭賦創作論〉,《浙江大學學報》第1期(2011),頁150-160。
18.孫衍峰:〈儒家思想在越南的變異〉,《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4期(2005),頁115-118。
19.廖成麗:〈試評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法治與社會》(2008),頁228。
20.張品端:〈朱子學在越南的傳播與影響〉,《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2013),頁81-86。
21.張海彬:〈從民間美術看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參透和異化〉,《學院文萃》(2013),頁111。
22.李弘祺:〈中國科舉制度的歷史意義及解釋―從艾爾曼(Benjamin Elaman)從明清考試制度的研究談起〉,《臺大曆史學報》第32期(2003),頁237-267。
23.李未醉、余羅玉、程繼紅:〈儒學在古代越南的傳播與發展〉,《學術論壇》第5期(2005),頁39-41。
24.李未醉:<朱子學在東南亞社會發展中的雙重作用—以越南為例>,《世紀橋》第12期(2007年),頁58-59。
25.李紹輝:〈論儒學在越南傳播過程中的碰撞及對越南文化的影響〉,《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6期(2009),頁117-121。
26.梁志明:〈論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響〉,《北京大學學報》第1期(1995),頁26-33。
27.楊勇:〈儒學對古代越南社會的影響〉,《企業家天地》第6期(2011),頁75-76。
28.楊勇:〈淺析儒學在越南興盛的原因〉,《紅河學院學報》第3期(2011),頁34-36。
29.毛翰:〈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越南歷代漢詩概說(3)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第1期(2010),頁42-46。
30.江慶柏:<清進士題名碑考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六期,2009年11月。
31.沈崢:<中國文化傳播到越南的方式初探>,《紅河學院學報》第6卷第1期(2008年2月),頁26-29。
32.游明謙、譚致詞:〈越南後黎朝聖宗皇帝及其哲學思想〉,《東南亞》第1期(2000),頁60-63。
33.王志強:〈越南漢籍_阮述_往津日記_與_建福元年如清日程_的比較〉,《東南亞縱橫》(2012),頁56-59。
34.王武:〈論越南知識分子的儒學化〉,《平頂山學院學報》第6期(2005),頁53-55。
35.王武:<論越南知識分子的儒學化>,《平頂山學院學報》第29卷第6期(2005年12月),頁53-55。
36.王繼東:〈北宋對越南從“郡縣其地”到宗藩關系確立的轉變——從與丁、黎、李朝的關系看宋朝對越南政策〉,《鄭州大學學報》第2期(2008),頁151-155。
37.耿慧玲:<七至十四世紀越南國家意識的形成>,收集在《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五屆,高雄市:麗文文化,2001,頁593-625。
38.耿慧玲:<越南碑銘中漢文典故的應用>,收集在張伯偉主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2009,頁325-370。
39.董巧珍:〈科舉制度與應試教育之比較〉,《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12期(2011),頁146-147。
40.蔣玉山:〈後黎至阮初越南封建統治者建構越南主流意識形態——儒學的主要措施〉,《東南亞縱橫》(2007),頁73-76。
41.詹志和:〈越南北使漢詩與湖湘地理文化〉,《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第6期(2011),頁147-150。
42.趙冰波:〈理學在越南的傳播〉,《學習論壇》第3期(1997),頁46-48。
43.趙峰:〈論儒家文化對越南傳統婚俗的影響〉,《南寧職業技術學報》第5期(2011),頁69-72。
44.趙海江、張笑梅:〈越南李氏王朝的建立及其內外政策〉,《黃河科技大學學報》第2期(2000),頁57-64。
45.邱晉艷、李新平:〈士燮與儒學在交趾的傳播〉,《平頂山學院學報》第6期(2005),頁12-13。
46.郭氏俄:<越南國子監進士石碑漫談>,《漢字研究》第 6 輯(2012年06月),頁247-254。
47.鄭克孟:<進士題名碑及越南中代儒學科舉制度之教育政策>,收入陳文新 ,余耒明 編:《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第八屆科舉制度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一日),頁449-459。
48.金旭東:<越南科舉制度簡論>,《東南亞》1985年,第三期,頁20-26。
49.阮才書:〈儒學的價值觀與21世紀的越南新人〉,《哲學研究》第11期(1994),頁70-73。
50.陳文:〈安南後黎朝北使使臣的人員構成與社會地位〉,《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2期(2012),頁114-126。
51.陳文:〈安南黎朝使臣在中國的活動與管待——兼談明清封建朝貢制度給官民帶來的負擔〉,《東南亞縱橫》(2011),頁78-84。
52.陳文:〈科舉取士與儒學在越南的傳播發展―以越南後黎朝為中心〉,《世界歷史》第5期(2012),頁68-80。
53.陳文:〈越南黎朝時期的國子監教育〉,《南洋問題研究》第1期(2006),頁84-93。
54.陳文:〈越南黎朝時期的社學和私塾〉,《東南亞研究》第5期(2007),頁84-91。
55.陳文:〈越南黎朝的武舉制度考〉,《暨南學報》第3期(2007),頁176-183。
56.陳文:<越南黎朝進士科鄉試考述>,《考試研究》第3卷第4期(2008年10月),頁92-113。
57.陳文甲編撰、羅長山譯〈對越南三部哲學古籍的考察〉,《東南亞縱橫》第2期(1996),頁20-24。
58.陳立:〈古代越南儒學的教育評析〉,《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週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頁1438-1441。
59.雷慧萃〈試論儒教在越南的傳播與發展〉,《東南亞縱橫》(2003),頁59-62。
60.馬達:〈從越南使用漢字的歷史看漢文化對越南的影響〉,《中州學刊》第5期(2004年9月),頁139-141。
61.馬達:〈略論越南儒學的特色及其影響〉,《河南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2010),頁32-36。
62.黄敏:<科舉制度在越南的嬗變及其對越南文化的積極影響>,《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6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102-105。
學位論文
1.(越)阮紅水:《試論儒家作品的思想對越南文化的影響》(重慶大學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碩士學位,2011年5月)。
2.(越)黃永福:《從儒學到現代:越南的新文學/文化運動及其與中國現代文學/文化的關係—以《南風雜誌》(1917-1934)及其主編Pham Quynh (1892-1945)為中心的討論》(上海: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學位2010年10月)。
3.姜振華:《越南阮朝科舉制度研究》(廣西: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碩士學位,2011年5月)。
4.羅超:《越南國子監文廟研究》(廣西: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學位,2009年6月)。
5.陳文:《科舉在越南的移植與本土化―越南後黎朝科舉制度研究》(廣東:暨南大學中外關係史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6月)。
6.黃秋蓮:《越南河內地名研究》(廣西: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學位,2013年4月)。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