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生命中的香格里拉-王禎和小說的「家」-陳品嘉

碩士論文-生命中的香格里拉-王禎和小說的「家」-陳品嘉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陳品嘉

標題:生命中的香格里拉-王禎和小說的「家」

指導教授:蕭義玲

畢業日期:2012-07

摘要:

「家」,是人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是王禎和的小說中重要的主題之一,不斷 地出現在他的小說中。本文扣合王禎和的生命史與創作歷程,認為兩者之間彼此 呼應影響,再以「家」為切入點,對王禎和的小說作一整體性的詮釋,由此審視 王禎和的核心關懷,開展出他對於人的生存問題之省思。

參考文獻:

一、 王禎和小說文本
王禎和:〈鬼.北風.人〉,《現代文學》第 7 期(1961 年 3 月),頁 88-106。
王禎和:《美人圖》,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2。
王禎和:《香格里拉》,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
王禎和:《人生歌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0。
王禎和:《兩地相思》,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王禎和:《嫁妝一牛車》,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2。
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2。

二、 中文專著
王岳川主編:《存在主義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王安憶:《心靈世界(第二版):王安憶小說講稿》,上海:復旦大學,2007。
王德威:《眾聲喧嘩:三○年代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臺北:遠流,1988。
王德威:《從劉鶚到王禎和》,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0。
文訊雜誌社主編:《鄉土與文學:臺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臺北:文訊雜誌,1994。
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臺北:元尊,1997。
余華:《我能否相信自己》,臺北:遠流,2002。
余德慧:《生死學十四講》,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余德慧:《生死無盡》,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林宜澐主編:《拜訪文學系列講座專輯》,花蓮:花縣文化,1996。
范銘如:《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2008。
高全之:《王禎和的小說世界》,臺北:三民,1997。
高行健:《論創作》,臺北:聯經,2008。
尉天驄主編:《鄉土文學討論討論集》,臺北:遠景出版社,1978。
尉天驄:《回首我們的時代》,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1。
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張誦聖、劉亮雅合著:《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2007。
陳義芝主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1998。
楊澤主編:《七○年代:理想繼續燃燒》,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
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臺北:聯合文學,1995。
楊照:《夢與灰燼》,臺北:聯合文學,1998。
劉春城:《台灣文學的兩個世界》,高雄:派色文化發行,臺北:流通書報總經銷,1992。
蕭阿勤:《回歸現實:台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
研院社研所,2008。 龍應台:《龍應台評小說》,臺北:爾雅,1985。

三、 外文專著
卡爾.雅斯貝斯(Karl Theodor Jaspers)著,王德峰譯:《時代的精神狀況》,上 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空間詩學》,臺北:張老師文化有限公司, 2010。
艾瑪紐埃爾.列維納斯(Lévinas, Emmanuel)著,余中先譯:《上帝.死亡和時 間》,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
克蕾兒‧馬可斯(Clare Cooper Marcus)著,徐詩思譯:《家屋,自我的一面鏡 子》,臺北:張老師文化,2000。
佛洛姆(Erich Fromm)著,管韻鈴譯:《逃避自由》,臺北:志文出版社,2002。
佛洛姆(Erich Fromm)著,孟祥森譯:《愛的藝術》,臺北:志文出版社,2010。
芥川龍之介原著,楊夢周編譯:《芥川語錄》,臺北:聯經,2005。
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著,何定照、高瑟濡譯:《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臺北:商周出版,2007。
羅洛.梅(Rollo May)著,龔卓軍譯:《自由與命運》,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羅洛.梅(Rollo May)著,彭仁郁譯:《愛與意志》,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羅洛‧梅(Rollo May)著,傅佩榮譯:《創造的勇氣》,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著,刁筱華譯:《疾病的隱喻》,臺北:大田,2000。

四、 報刊與期刊文章
呂正惠:〈小說家的誕生:王禎和的第一篇小說及其相關問題〉,《聯合文學》 第 74 期,臺北:聯合文學(1990 年 12 月),頁 17-23。
東年:〈美國美國我愛你:鬧劇《玫瑰玫瑰我愛你》的荒謬寓意〉,《聯合文學》 第 74 期,臺北:聯合文學(1990 年 12 月),頁 24-37。
林燿德:〈現實與意識之間的蜃影:粗窺一九八○年以前王禎和的小說創作〉,《聯 合文學》第 74 期,臺北:聯合文學(1990 年 12 月),頁 42-50。
秋堇:〈那一牛車的嫁妝拉到那裡去了.訪王禎和〉,《書目書評》第 59 期(1978 年 3 月),頁 53-63。
尉天驄:〈永在的禎和〉,《中時晚報》15 版,1990 年 9 月 4 日。
尉天驄:〈消費文明下的屈辱和憤怒:談王禎和的〈小林來臺北〉,《聯合文學》第 74 期,臺北:聯合文學(1990 年 12 月),頁 38-41。
張大春:〈人人愛讀喜劇:王禎和怎樣和小人物「呼吸著同樣的空氣」〉,《聯合文學》第 74 期,臺北:聯合文學(1990 年 12 月),頁 60-69。
黃武忠:〈人生的嘲弄者——王禎和印象〉,《臺灣時報》12 版,1981 年 9 月 14日。
葉錦霞:〈王禎和的病誌書寫——《兩地相思》試析〉,《長庚科技學刊》第 3 期(2004 年 12 月)。
劉恆興:〈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中的諷刺特徵〉,《國文天地》153 期(1988年 2 月),頁 76-88。
劉春城:〈王禎和雜憶〉,《台灣時報》27 版,1990 年 9 月 7 日。
鄭恆雄:〈外來語言/文化「逼死」(VS.(對抗))本土語言/文化〉,《聯合文學》第 74 期,臺北:聯合文學(1990 年 12 月),頁 51-59。

五、碩博士論文
王瓊涓:《瀕臨邊境的可逆之旅:九○年代以降台灣現代小說的死亡書寫》,東華 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蕭義玲先生指導,2006。
朱貞品:《台灣鄉土文學與德國鄉土文學之比較──以克拉拉‧菲比和王禎和的鄉 土書寫為例》,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博士班博士論文,鄭芳雄先生指導,2010。
吳秀英:《王禎和小說中的老人書寫》,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朱惠足先生指導,2008。
吳明珊:《城鄉辯證、倫理情愛糾葛與悲喜交織──論王禎和的小說與劇本》,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柯慶明先生指導,2009。
呂文翠:《狹昵故鄉——王禎和小說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楊澤先生指導,1998。
李宜靜:《王禎和小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瑞騰先生指導,1993。
李俐瑩:《台灣寫實鄉土小說中的風塵書寫──以王禎和、黃春明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楊昌年先生指導,2003。
李南衡:《台灣小說中 e 外來語演變──以賴和 kap 王禎和 e 作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鄭良偉先生指導,2007。
沈瑞馨 :《台灣現代小說中之後殖民論述──以陳映真與王禎和為研究主體》,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李金星先生指導,2005。
林宛儀:《王禎和小說語言的流動性與在地性》,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忠先生指導,2009。
林家鵬:《從主題、形式與風格看王禎和與小津安二郎創作美學之異同》,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應鳳凰先生指導,2009。
林增益:《王禎和小說創作風格析論》,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明柔先生指導,2003。
馬翊航:《虛實對照,城鄉融涉——論花蓮文學中的地方意識與市/街書寫》,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梅家玲先生指導,2008。
張麗娟:《從食色書寫到追尋救贖──王禎和小說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林淑貞指導,2006。
陳宜伶:《王禎和小說人物形象析論》,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劉明宗先生指導,2006。
陳怡臻:《笑的力量──論王禎和《美人圖》與《玫瑰玫瑰我愛你》的鬧劇書寫》,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陳建忠先生指導,2008。
陳盈如:《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中的多音交響》,中正大學比較文學所,陳樹信先生指導,2009。
游涵宇:《王禎和小說語言研究》,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范文芳先生指導,2007。
劉玟伶:《王禎和作品論:小說、劇本與影評》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陳萬益先生指導,1996。
蔡易伶:《從後現代思想看王禎和小說《玫瑰玫瑰我愛你》的「翻譯」問題》,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奭學先生指導,2009。
蔡碧華:《從社會語言學觀點剖析王禎和的小說《玫瑰玫瑰我愛你》,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洪坤先生指導,1987。
謝淑媚:《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的語言風格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美智先生指導,2006。

六、 影音資料
曾壯祥:《作家身影——笑嘲人生的悲喜》,臺北:春暉國際,2000。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