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明代神魔小說中賦體文及其應用研究-黃鈴雅

論文分類 碩士論文
姓名 黃鈴雅
標題 明代神魔小說中賦體文及其應用研究
指導教授 鄭阿財
畢業日期 2009-07
摘要 明代神魔小說常以賦體文來輔助敘事,例如塑造奇幻的小說環境,刻畫奇特的虛構角色與營造流動的敘事時間等。過去,小說中之賦體文常被當作詩詞等韻文一類看待,雖然三者在小說中功用類似,但表現形式卻大相逕庭。賦體文是文體眾備的中國古代小說中相當獨特的描寫方式,其具有韻散結合、鋪陳羅列、窮形盡相、蔚似雕畫等傳統賦體特色;而在文體特徵上,又跟駢文、詩、贊、騷等各有互涉,是小說在形成過程中受到其他文體影響之反映。
本文以明代神魔小說中之賦體文作為文本,將研究核心分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在界定賦體文之源流與分析形式特徵。具體來說分為以下幾點:一、從賦體的故事性與賦體小說,回溯「小說」與「賦」依存本質。二、從賦體特質與小說形成歷程二方面,探討小說用賦之原因。三、以出現形式與文體特徵將小說中之賦體文定義並分類。四、統計說明小說中賦體文之內容、特色與體制。第二部分從賦體文在劇情的穿插點綴中,思考其如何應用於小說環境、角色及時間塑造上,研究方式打破個別文本界線,改以主題式探索,藉以分析不同書中同題材賦體文的塑造作用。
本文最後以賦體文在小說中之窮、變、通作為總結。質量不均、品格低下、臉譜化、與冗長無味等是為「其窮」;失去主體性、繼承神怪特質並加以改造等是為「其變」;最後,精彩的細節描寫、重疊敘事的穿插運用、誇飾鋪張的想像風格、場景賦的渲染作用等是為「其通」。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專書部分
一、古籍
1、經部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疏:《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1997年8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疏:《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1997年8月。
《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1997年8月。
2、史部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漢)趙曄撰:《吳越春秋》,臺北:中華書局據古今逸史本校刊,1965年。
(晉)陳壽撰:《三國志》,臺北: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1965年。
(晉)孔晁注、(清)盧文弨輯刊:《逸周書》,臺北:藝文印書館據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中餘姚盧氏刊本影印,1968年。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三編,1972年。
3、子部
(周)晏嬰:《晏子春秋》,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收錄於中國子學名著集成,1974年。
(周)莊周:《莊子》,臺北:中華書局據華亭張氏本校刊,1965年。
(漢)董仲舒著:《春秋繁露》,臺北:中華書局據抱經堂本校刊,1965年。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1997年8月。
(漢)劉安撰、(東漢)高誘注:《淮南子》,臺北:中華書局據武進莊氏本校刊,1965年。
(晉)葛洪著:《抱朴子》,臺北:中華書局據平津館本校刊,1965年。
4、集部
(漢)王充撰:《論衡》,臺北:中華書局據明刻本校刊,1965年。
(漢)劉熙撰:《釋名》,臺北:商務印書館,收錄於叢書集成簡編,1966年。
(漢)劉向撰:《說苑》,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7年。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全書本,1965年。
(南朝宋)劉勰著:《文心雕龍》,臺北:商務印書館,1967年。
(南朝梁)鐘嶸:《詩品》,北京: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編,2000年。
(南朝梁)蕭統撰、(唐)李善注:《文選》,臺北:中華書局據宋淳熙本重雕,鄱陽胡氏藏版影印,1983年。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臺北:新興書局,1960年。
(宋)朱熹:《詩集傳》,臺北:藝文書局,1974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臺北:台灣商務,1980年。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臺北:新文豐,1988年。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清)李漁:《閒情偶寄》,江蘇: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陳元隆編:《歷代賦彙》,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
(清)方士庶撰:《天慵菴筆記》,收錄於(清)趙之謙輯刊、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清)劉熙載:《藝概》,臺北:漢京文化,1985年。
(清)嚴可均輯:《先唐文》,北京:商務書版社,1999年。
(清)嚴可均輯:《全晉文》,北京:商務書版社,1999年。
(清)嚴可均輯:《全三國文》,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二、小說文本
(唐)張文成撰:《游仙窟》,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小說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宣和遺事》,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京本通俗小說》,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平山堂話本二十七種》,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小說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3年。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3年。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3年。
(明)凌濛初編:《拍案驚奇》,臺北,桂冠出版社,1994年。
(明)凌濛初編:《二刻拍案驚奇》,臺北:天一出版社,收錄於《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1985年。
(明)吳承恩著、張鳳岐校注:《西遊記》,臺北:黎明文化,1984年。
(明)董說:《西遊補》,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年。
(明)朱鼎臣編輯:《唐三藏西遊釋厄傳》,《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楊致和著、陳新整理:《西遊記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明)許仲琳著:《封神演義》,臺北:河洛書局,1977年。
(明)《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錄》,收錄於《明清小說七種》,臺北:河洛書局,1980年。
(明)吳開泰:《達摩出身傳燈傳》,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朱名世:《牛郎織女傳》,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吳懷初:《天妃濟世出身傳》,台北:天一出版社,1990年。
(明)朱星祚:《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唐鍾馗全傳》,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關帝歷代顯聖誌傳》,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南海觀音菩薩出身修行傳》,收錄於羅晶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百部》第三十九卷,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明)二南里人(羅懋登)著:《三寶太監西洋記》,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古典小說研究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第四輯,臺北:天一出版社,1986年。
(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錢塘雉衡山人編:《韓湘子全傳》,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古典小說研究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臺北:天一出版社,1989年。
(明)清溪道人:《東度記》,收錄於侯忠義主編《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明)雲錦竹溪散人鄭氏編:《鐵樹記》,收錄於侯忠義主編《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明)安邑竹溪道人鄭氏編:《飛劍記》,收錄於侯忠義主編《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明)竹溪散人鄭氏編:《咒棗記》,收錄於侯忠義主編《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明)吳元泰:《四遊記》,臺北:世界書局,1975年。
(明)施耐庵:《水滸傳》,臺北:正展書局,2003年。
三、賦學研究專書(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伏俊璉:《俗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李曰剛:《辭賦流變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何沛雄:《賦話六種》(增訂本),香港:三聯書店,1982年。
郭建勛:《辭賦文體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
郭維森、許結:《中國辭賦發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馬積高:《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
馬積高:《歷代辭賦研究史料概述》,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4月。
南京大學中文系主編:《辭賦文學論集:第四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
姜亮夫、姜昆武:《屈原與楚辭》,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徐志嘯:《歷代賦話輯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
徐志嘯:《楚辭綜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
孫晶:《漢代辭賦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曹文心:《宋玉辭賦》,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年。
曹明綱:《賦學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曹虹:《中國辭賦源流綜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陶秋英:《漢賦之史的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本,1980年2月。
張正體:《賦學》,臺北:學生書局,1982年。
張錫厚:《敦煌賦彙》,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
鈴木虎雄:《賦史大要》,臺北:正中書局,1966年。
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輯校:《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韓高年:《詩賦文體源流新探》,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4年8月。
簡宗梧:《賦與駢文》,臺北:台灣書店,1998年10月。
簡宗梧:《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簡宗梧:《漢賦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
畢庶春:《辭賦新探》,瀋陽:東北大學,1995年。
劉朝謙:《賦文本的藝術研究》,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龔克昌:《中國辭賦研究》,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
四、小說研究專書(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牛貴琥:《古代小說與詩詞》,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王恒展:《中國小說發展史概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
石葦:《小說作法講話》,上海:光明出版社,1934年。
李宗為:《唐人傳奇》,臺北:中華書局,1985 年。
李建軍:《小說修辭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李福清:《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利昂•賽米利安:《現代小說美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沈新林:《中國古代小說戲曲比較研究》,揚州:鳳凰出版社,2007年。
李修生、李真渝:《古代小說與戲曲》,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
林辰:《神怪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林辰:《古代小說和詩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林乾主編:《金聖嘆評點才子全集》,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年。
吳禮權:《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臺北:商務印書館,2005年。
浦安迪著,沈亨壽譯:《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胡勝:《明清神魔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4年。
胡勝:《神怪小說簡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孫一珍:《明代小說的藝術流變》,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年。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
黃霖、楊紅彬:《明代小說》,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黃霖、韓同文:《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葉德均:《戲曲小說叢考》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董乃斌:《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劉上生:《中國古代小說藝術史》,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愛德華摩根福特斯:《小說面面觀》,北京:花城出版社,2000年。
韓南著,王秋桂等譯:《韓南中國小說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魯德才:《白話小說形態發展史論》,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
五、其他近人著作(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全元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丁仲祜輯:《清詩話》,臺北:藝文書局,1977年。
王力:《古漢語通論》,香港:中外出版社,1976年。
王重民:《敦煌變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王重民原編、黃永武新編:《敦煌古籍敘錄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6年。
王夢鷗:《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1984年。
任半塘《唐戲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沈謙等編:《中國文學導讀》,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2年6月。
吳承學:《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年。
林聰明:《敦煌俗文學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4年。周紹良、白化文編《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馬丁:《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孫遜、孫菊園:《美學資料匯粹》,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胡忌:《宋金雜劇考》,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7月。
胡亞敏:《敘事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馮沅君:《古優解》,重慶:商務印書館,1944年。
郭紹虞:《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郭預衡:《中國散文史》(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臺北:巨流出版社,1999年9月。
曾永義:《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0年4月。
馮廣藝、馮學鋒:《文學語言學》,武漢:中國三峽出版社,1994年。
游國恩:《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2年。
劉大杰:《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 1977年。
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學》,臺北:學生書局,1990年4月。
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穆克宏:《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羅振玉《敦煌零拾敘》,見丁錫根編著《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譚達先:《講唱文學•元雜劇•民間文學》,臺北:貫雅文化事業,1993年。
譚君強:《敘事理論與審美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
錢鍾書:《管錐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瞿兌之:《中國駢文論》,臺北:清流出版社,1976年。
顧爾行:《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貳、期刊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王小盾:〈中國韻文的傳播方式及其體制變遷〉,《中國社會科學院》第1期,1996年。
王秀芝:〈論文學作品中的服飾描寫與角色塑造〉,《電影文學》第16期,2008年。
王穎:〈試論西遊記對山水的藝術觀照〉,《淮海工學院學報》第7卷第2期,2009年。
伏俊璉:〈《漢書•藝文志》雜賦臆說〉,《文學遺產》第6期,2002年。
竹田晃:〈以中國小說史的眼光讀漢賦〉,《文學遺產》第4期,1995年。
朱迪光:〈「賦」的含意及其對傳奇、話本的影響〉,《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第23卷第3期, 2002 年3月。
朱迪光〈中國古代精怪故事中的精怪人化〉,《衡陽師專學報》,第18卷第4期,1997年8月。
朱恆夫:〈戲曲與賦〉,《同濟大學學報》第1期,2001年。
吳懷仁:〈談小說寫作中人物刻畫的三種型態〉,《寫作》第7期,2009年。
周良:〈談蘇州評談的賦贊〉,《曲藝》第5期,1962年。
李志艷:〈中國古典小說敘事話語的詩性特徵〉,《世界文學評論》第2期,2009年。
李弗不:〈小說中的人物刻畫摭談〉,《閱讀與寫作》第5期,2008年。
李麗:〈小說的環境要素的解讀〉,《重慶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10月。
李菲:〈文學作品中的細節描寫〉,《文學自由談》,2009年9月。
李桂奎:〈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時令節日及其敘事意義〉,《江淮論壇》第6期,2008年。
李桂奎:〈傳統時間文化與中國古代小說的敘事特徵〉,《中國文學研究》第1期,2009年。
李建東:〈作為小說環境的背景及其審美內涵〉,《中洲學刊》第1期,1996年。
汪遠平:〈觀古今於須臾籠天地於形內———〈水滸〉的時空藝術美〉,《名作欣賞》第6期,1987年。
俞平伯:〈談中國小說〉,《小說月報》第19卷,1928年。
茅盾:〈自然主義與中國現代小說〉,《小說月報》第13卷7號,1922年。
侯宏玉:〈詩詞賦入小說對中國古典小說敘事的影響-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為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07年10月。
馬麗婭:〈先秦俗賦與其他文體的互為接受〉,《內蒙古社會科學》第2期,2006年3月。
高國藩:〈論敦煌民間文學與明清小說〉,《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1994年。
郭傑:〈中國古代小說中讀詩文融合傳統〉,《文學語言》,1997年第7期,
郭建勛、曾偉偉:〈詩體賦的界定與文體特徵〉,《求索》,2005年4月。
程毅中:〈敦煌俗賦的淵源及其與變文之關係〉,《文學遺產》第1期,1989年。
張慧琼:〈精怪形象演變對神魔小說類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4期,2007年8月。
鄒建軍:〈談古典小說的細節描寫〉,《山西煤碳管理學院學報》,2009年3月。
傅修延:〈賦與中國敘事的演進〉,《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9月。
葛永海:〈明清小說中的俗賦及其文學史意義〉,收錄於《古代小說研究第一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畢庶春:〈俗賦嬗變當論(上)〉《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第28卷第1期,2004年。
閔虹:〈中國古典小說的造境藝術〉,《安徽師範學院學報》第11卷第19期,2001年9月。
劉紅軍:〈神魔小說人物形象塑造點滴談〉,《瀋陽教育學院學報》第4卷第2期,2002年6月。
歐天發:〈戲曲中俗賦之型態論述〉,《國文學報》第9期,2009年1月。
魏飴:〈小說環境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1996年。
簡宗梧:〈俗賦與講經變文關係之考察〉,《第三屆國際辭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66年12月。
簡宗梧:〈賦的可變基因與其突變-兼論賦體蛻變之分期〉,《逢甲大學人文學報》第12期,2006年6月。
龍岡華:〈論小說環境構成中的時間藝術〉,《江漢論壇》,2007年12月。
参、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王棟:《清代小說中的俗賦》,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王景龍:《賦體文與小說文體之形成》,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孫步忠:《古代白話小說中的詩詞韻文研究》,上海師範學院博士論文,2002年。
高桂惠:《明清小說運用辭賦的研究》,政治大學博士論文,1990年。
陳籽伶:《「俗賦」的淵源與演化》,逢甲大學碩士論文, 2004年。
張敏:《對明代小說中賦作的初步研究》,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許麗芳:《西遊記中韻文的運用》,臺灣大學碩士論文,1992年。
趙皎君:《敦煌俗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歐天發:《俗賦類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肆、電子資源(依筆劃排列)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資訊網http://libsw.lib.pu.edu.tw:4118/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http://libsw.lib.pu.edu.tw:2053/kns50/single_index.aspx
古今圖書集成數位標點版(聯合百科電子出版製作) http://libsw.lib.pu.edu.tw:3795/ChineseBookWeb/home/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