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語典》語彙及其文化映現-曾惠暄

碩士論文-《臺灣語典》語彙及其文化映現-曾惠暄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曾惠暄

標題:《臺灣語典》語彙及其文化映現

指導教授:曾若涵

畢業日期:2021-07

摘要:

1922年由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發行之《臺灣語典》,為當時的專賣局為了使事務人員快速學習臺灣語而委託岩崎敬太郎所撰。該書綜合以下方式紀錄臺灣語,分別是臺灣語漢字,片假名標音及教會羅馬字;並用日文漢字或片假名的形式,將臺灣語翻譯為日語,形成一部臺日對譯的教科書。由於臺灣總督府專賣局人員所面對的臺灣人以從事勞動工作居多,所以《臺灣語典》的內容也以日常生活常用句型或詞彙為主。該書主要介紹的重點有二,一是臺灣語語法,二是臺灣語詞彙,本研究以詞彙及其反映的文化現象為焦點,故於語料的選擇上,以《臺灣語典》之附錄〈單語類集〉所收錄的詞彙為研究範圍,並將這些詞彙進行整理及分類,以及進一步建立詞彙表以供後續研究之檢索與分析。
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1. 從《臺灣語典》之附錄〈單語類集〉中的臺日語對譯發現語義不一致的情形;2. 岩崎對「同義詞」體例的處理方式也與一般定義的同義詞不盡相同;3.《臺灣語典》收錄了當時的許多新興外來語。因此,為了釐清上述問題的原因,並理解上述問題所反映的文化現象,本研究欲透過〈單語類集〉中的詞彙,探討其中語言現象,以及詞彙所映現出的物質文化。
本論文結果顯示:1A. 《臺灣語典》中臺日語對譯詞之間語義不一致的情形,可能是日治時期的新詞輸入臺灣時,臺灣語中對於該詞尚未有相應概念的詞彙,也沒有其他的辭典可供岩崎對照。因此岩崎對譯詞彙時,可能選用了某個概念來傳達臺灣語的詞義。如「銚」(鋁)。1B. 《臺灣語典》中臺日語對譯後語義不一致的情況,可能與臺日語裡有許多同形詞有關,使得日本人學習臺日同形詞時可能產生誤解。如「勉強」。2A. 當岩崎因臺、日文化、語境不同,使得日文釋義無法精確對譯一組概念相似的詞時,便透過「同義詞」將兩個詞連結起來。使讀者能快速掌握詞彙大概的詞義。如「競賣/噶輪喞」(拍賣/叫賣雜貨)。2B. 岩崎敬太郎編撰〈單語類集〉時,也可能只顧慮某一組同義詞的日文釋義相同,忽略了臺灣語的語義是否同義。如:「更再/全然無」(再度/絕無)。3A. 《臺灣語典》所收錄的飲料類的譯詞,往往音譯詞在前,後方加上類名,使詞義更清晰,也能更快速辨別外來語的成分及其類屬。如「不懶池酒」(白蘭地酒)、「使撈水」(汽水)、「珈琲茶」(咖啡)。
綜上所述,本論文不只是討論語言現象,更關注這些岩崎所篩選過的詞彙,在當時的文化映現。

參考文獻:

一、專書
川北幸壽:《臺灣銀行二十年誌(下)》,臺北:成文出版社,2010。
木原千楯:《臺灣語全集:獨習自在》,大阪:大阪國文社,1896。
片岡嚴著、陳金田譯:《台灣風俗誌》,臺北:眾文出版社,1987。
王希杰:《漢語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王錦雀:《臺灣公民教育與公民特性》,臺北:台灣古籍,2005。
史有為:《漢語外來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中卷》,臺北:大家出版,2017。
吉野秀公:《台灣教育史》,臺北:南天書局,1927。
吳守禮:《福客方言綜誌》,閩臺方言史資料研究叢刊(12),臺北:國家圖書館,1997。
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
岩崎敬太郎:《臺灣語典》,臺北: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22。
林茂生著、林詠梅譯:《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北:新自然主義,2000。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9。
邱旭伶:《台灣藝妲風華》,臺北:玉山社,1999。
張文環著、鍾肇政譯:《張文環集》台灣作家全集.短篇小說卷/日據時代10,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
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許錫慶譯註:《臺灣教育沿革誌》(中譯本),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0。
連橫:《臺灣語典》,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7。
陳柔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出版,2005。
麥嘉湖(Jhon Macgowan):《英廈辭典》,臺北:南天書局,1978。
黃仲珊、張陵馨編:《書林簡明語言與修辭學詞典》,臺北:書林出版社,1998。
黃金文:《方言接觸與閩北方言的演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1。
楊秀芳:《臺灣閩南語語法稿》,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
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修訂版》,臺北:書林出版,2015。
詹伯慧:《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臺北市勸業課:《臺北市商工人名錄》,臺北:臺北市役所,1940。
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匯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潘子豪:《中國錢莊概要》,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編,第88輯,876。
鍾榮富:《當代語言學概論》,臺北:五南出版社,2006。
簡永彬等著:《凝視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的寫真館》,新北:左岸文化,2019。
〔英〕戴維.克里斯特爾編、沈家煊譯:《現代語言學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義)馬西尼著,黃河清譯:《現代漢語詞彙的形成──十九世紀漢語外來詞研究》,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7。

二、期刊論文
江秀姿:〈日本領台明治時期之台語教育──教員講習所及國語學校為主〉,《東吳日語教育學報》第30期,2007,頁49-79。
吳守禮:《福客方言綜誌》,《閩台方言史資料研究叢刊12》,臺北:國家圖書館,1997。
吳東展:〈臺東輕便鐵道的發展(1895-1915)〉,《洄瀾春秋》第6期,2009。
周國光:〈語義場的結構和類型〉,《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2005,頁77-85。
林香薇:〈日治時期熊谷良正《臺灣語之研究》的幾點觀察〉,《師大學報》第65卷第1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20,頁93-122。
林楓:〈臺灣的咖啡及其文化含意〉《中國飲食文化》第6卷第1期,臺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10,頁。
林慶勳:〈論臺灣閩南語的訓讀字〉,《臺灣語文研究》第2期,2004,頁49-60。
洪惟仁:〈日據時代的台語辭典編纂〉,《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5日臺大辭典〈上〉》,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頁1-30。
───:〈戰後所編台灣十五音四種〉,《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建館七十八暨改隸中央二十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93,頁117-126。
許倍榕:〈日治初期台灣言論界「文學」概念的變化〉,《台灣文學研究》第7期,2014,頁185-232。
許雪姬:〈日治時期台灣的通譯〉,《輔仁歷史學報》第18期,2006,頁4-44。
陳玉箴:〈日本化的西洋味:日治時期臺灣的西洋料理及臺人的消費實踐〉,《臺灣史研究》第20卷第1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3,頁79-125。
曾品滄:〈平民飲料大革命──日治初期臺灣清涼飲料的發展與變遷〉,《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14卷第2期,臺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08,頁18-23。
───:〈從花聽到酒樓:清末至日治初期臺灣公共空間的形成與擴展(1895-1911)〉,《中國飲食文化》第7卷第11期,2011,頁89-142。
曾惠暄:〈《臺灣語典》中的飲食類借詞之構詞與詞源探析〉,《子衿論衡中正文哲研究集刊》第5期,2020,頁157-186。
蔡龍保:〈日本殖民下的臺灣人企業──以桃崁輕便鐵道會社為例〉,《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1期,2007,頁1-46。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的鐵路發展政策1895-1945〉,《檔案季刊》10卷3期,2011,頁50-69。
(日)大谷正:〈遠藤写真館と台湾〉,《専修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月報》,300,2019.5,頁49-82。
三、學位論文
王慧瑜:「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1895-1937)」,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文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吳奇浩:「洋風、和風、臺灣風:多元雜揉的臺灣漢人服裝文化(1624-1945)」,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2。
岩野万里子:「以漢字造詞的中日文詞彙對比分析:以《漢語近義詞用法詞典》為本」,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
邱曼榕、朱曼妮:〈中日同形詞詞彙異同對比分析──以《實用視聽華語》第五冊生詞為例〉,《華語文教學研究》15卷第4期,2018,頁67-88。
徐佑驊:「日治時期『台灣寫真帖』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陳君慧:「《訂正臺灣語十五音字母詳解》音系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陳佩婷:「台灣衫到洋服──台灣婦女洋裁的發展歷史(1895-1970)」,臺中: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黃愛霞:「《臺灣語典》語音研究」,廈門: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詹依儒:「臺語中日語借詞使用現況調查」,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
蔡宛蓉:「日治時期臺北榮町商業活動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四、線上資源
《weblio》:https://www.weblio.jp/,查詢日期:2019.11.11。
《日治時期圖影像系統》網址:http://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YIRakr/grapheviewer?dbid=f080007&graph=01.jpeg,查詢日期:2021.05.13。
中央研究院:《上古漢語標記語料庫》,網址:http://lingcorpus.iis.sinica.edu.tw/cgi-bin/kiwi/akiwi/kiwi.sh?ukey=-1972027378&qtype=-1,查詢日期:2021.06.01。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許錫慶:〈日據初期日本人與台灣人之間的語言鴻溝〉,網址: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107/1501,查詢日期:2020.03.06。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網頁,遠藤克己攝:《討蕃軍隊記念寫真帖》,臺灣:臺灣日日新報社,1914,網址: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CollectionContent.aspx?a=132&rno=2002.012.0040,查詢日期:20201.04.27。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網址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default.jsp,查詢日期2020.06.08。
《廈門音新字典》網址:https://taigi.fhl.net/dick/,查詢日期:2020.09.22。
《廈英大辭典》原文:khek-khui, to treat unjustly and wrongfully,網址:http://minhakka.ling.sinica.edu.tw/tou/su_tian_1/265.jpg,查詢日期:2020.09.08。
《漢典》:網址:https://www.zdic.net/hant/%E7%BF%95,查詢日期:2021.04.20。
《臺日大辭典》:網址https://taigi.fhl.net/dict/search.php,查詢日期2020.06.09。
《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為國立公共圖書館收錄之《漢珍知識網──報紙篇》,「臺灣日日新報暨漢文日日新報整合平台」,網址:http://ddnews.nlpi.edu.tw.eproxy.nlpi.edu.tw:2048/cgi-bin2/Libo.cgi?,查詢日期:2020.03.20。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網址:http://who.ith.sinica.edu.tw/s2g.action?viewer.q_authStr=1&viewer.q_dtdIdStr=000088&viewer.q_fieldStr=all&viewer.q_opStr=&viewer.q_valueStr=%E5%B2%A9%E5%B4%8E%E6%95%AC%E5%A4%AA%E9%83%8E,查詢日期:2020.02.19。
鄺其照編:《華英字典集成》,網址:https://www.iiif.ku-orcas.kansai-u.ac.jp/books/1273,查詢日期2021.05.27。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