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性善論如何確立?──徐復觀與牟宗三的詮釋之比較-林柔瑀

碩士論文-性善論如何確立?──徐復觀與牟宗三的詮釋之比較-林柔瑀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林柔瑀

標題:性善論如何確立?──徐復觀與牟宗三的詮釋之比較

指導教授:陳佳銘

畢業日期:2022-09

摘要:

本文的目的是比較徐復觀與牟宗三對先秦儒家性善論如何確立之詮釋。徐復觀與牟宗三是當代新儒家的兩位核心人物,他們都對孟子的性善論提出一套精彩的詮釋:徐復觀追溯儒家性善論的發展,是如何從周初的政治反省,再透過孔子與《中庸》逐步發展出來,最後在孟子手中燦然大備;牟宗三則建立一個系統性的哲學理論來展現儒家典籍中關於「性」、「天命」、「仁」、「天道」與「性善」這五個概念的內涵與彼此間的關係,並以他擅長的「依概念之分解」的方式來進行儒家性善論的詮釋。由於取向不同,使得他們在細節的詮釋上小有出入。
本論文研究結果顯示:徐、牟皆認為「性」應被分成二義:一義是自然、天生、生理、材料義,會因為後天環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另一義是先天固有、內在、可以區別人禽本質的仁義之性。孟子性善論的貢獻在於肯定第二義的仁義之性,當確立了內在的仁義之性,人便能把「行善」當成理所必然之舉。至於他們在整個理論系統上的詮釋差異,主要是由於詮釋取向,使得兩人對於「天道」與「性」的關係也有差異頗大的詮釋:徐復觀的思想史取向,使他拒絕引用西方形上學或「形上實體」一類的觀念;牟宗三的哲學理論系統化和分析取向,使他相信要深入形上學的層次,才能完成對儒家性善論的完整詮釋。此一詮釋差異也影響到他們對於「性」和《中庸》的「天」、「天命」這一關鍵概念的詮釋略有不同。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89年。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荀子集解‧考證》,台北市: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2版。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圈點段注說文解字》,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
〔周〕左丘明:《春秋左傳注疏》,〔清〕紀昀等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4冊,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周〕左丘明:《春秋左傳注疏》,〔清〕紀昀等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3冊,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市:大安出版社,2013年。
二、近人論著
方穎嫻:〈生命的理性與理性的生命──牟宗三先生哲學系統的意義〉,收入李明輝主編、蔡仁厚等著:《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6年,頁1-20。
牟宗三:《圓善論》,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再版。
───:《心體與性體》(一),台北市:正中書局,1996年。
───:《牟宗三先生晚期文集》,收入《牟宗三先生全集》第27冊,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03年。
───:《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09年。
───:《心體與性體》(二),台北市:正中書局,2010年臺初版。
李明輝:〈牟宗三先生的哲學詮釋中之方法論問題〉,收入李明輝主編、蔡仁厚等著:《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6年,頁21。
───:《孟子重探》,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01年。
───:〈性善說與民主政治〉,《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9年修訂二版。
林柔瑀:〈徐復觀與牟宗三對孟子性善論詮釋之比較〉,收入《子衿論衡‧中正文哲研究集刊》第五期,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2020年,頁71-102。
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年,全集校訂版。
───:《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台北市:三民書局有限公司,2015年二版。
孫星衍編著:《周易集解‧乾卦‧彖傳》,台南市:大孚出版社,1994年。
徐復觀:〈呂氏春秋及其對漢代學術與政治的影響〉,《兩漢思想史(卷二)》,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增訂三版。
───:《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台北市:時報文化有限公司,1985年。
───:《學術與政治之間》(新版),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臺再版。
───:《兩漢思想史》,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7版。
───:《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14年。
袁保新:〈對當代幾個重要的儒家道德學詮釋系統的分析和檢討〉,《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08年。
張素卿:《左傳稱詩研究》,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1年。
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台北市:五南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
郭沫若:《青銅時代》,重慶:文治出版社,1945年。
陳少明:〈為什麼是思想史:徐復觀的思想性格與學問取徑〉,收入陳昭瑛編:《徐復觀的思想史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2018年,頁51-80。
陳佳銘:〈論五峰、蕺山系之哲學意義〉,《鵝湖學誌》第47期,台北市:鵝湖月刊社,2011年,頁142-176。
陳夢家:《殷商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傅斯年:〈夷夏東西說〉,《民族與古代中國歷史》,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性命古訓辨證》,台北市: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85年。
傅佩榮:《人性向善論發微:傅佩榮「人性向善論」之形成、論證與應用》,新北市:立緒文化有限公司,2021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第1冊,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增訂10版。
游騰達:〈當代新儒家對陸象山學說的比較研究〉,收入《中正漢學研究》第二期,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2020年。
馮耀明:〈形上與形下之間:徐復觀與新儒家〉,收入陳昭瑛編:《徐復觀的思想史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2018年,頁143-183。
───:《孟子思想史論》(卷二),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所籌備處,1997年。
黃俊傑:《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
───:《孟子思想史論‧當代新儒家對孟子學的解釋——以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為中心》(卷二)(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所籌備處,1997年),頁421-463。
黃慧英:〈道德創造之意義──牟宗三先生對儒學的闡釋〉,收入李明輝主編、蔡仁厚等著:《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6年,頁143-159。
楊祖漢:《儒家的心學傳統》,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2年。
楊寬:《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楊儒賓:〈「性善」與「良知」——理學家對孟子兩個核心概念的詮釋〉,收入蔣秋華、馮曉庭主編:《宋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發行,2006年。
楊澤波:《孟子性善論研究》,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修訂再版。
劉述先:〈孟子心性論的再反思〉,《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4年,第4卷第2期,頁1-14。
───:〈孟子心性論的再反思〉,收入李明輝主編:《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
蔡仁厚:《儒家心性之學論要》,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0年。
───:《中國哲學的反省與新生》,台北市:正中書局,1994年。
蕭振聲:〈論人性向善論 ──一個分析哲學的觀點〉,桃園市:《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51期,2012年, 頁81-125。
───:〈傅佩榮對「人性本善」之質疑及其消解〉,台中市:興大中文學報》第37期,2015年,頁303-303。
賴柯助:〈論孟子「性善說」──「性本善論」或「性向善說」,《鵝湖學誌》第42期,2009年,頁139-187。
錢永祥:〈如何理解儒家的「道德內在說」:以泰勒為對比〉,《動情的理性:政治哲學作為道德實踐》,台北市,2014年,聯經出版有限公司,頁287-314。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