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分類:博士論文
姓名:蘇恆毅
標題:《紅樓夢》在日本的翻譯與接受──以十種選譯本為中心
指導教授:王瓊玲、曾若涵
畢業日期:2024-01
摘要: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經典作品,在學術研究上,無論是何種研究課題,向來受到矚目。在《紅樓夢》譯本的問世,則標誌著域外讀者對於《紅樓夢》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將《紅樓夢》的研究從中國研究,經由翻譯,拓展成為域外漢學研究。
《紅樓夢》自江戶時代傳入日本,至明治時代始有譯本問世。自明治時代至今,《紅樓夢》的日譯本目前已知共有41種。本論文取得其中10種選譯本,並歸納出文學型、教學型與文學史型,凡三種譯本功能。因此本論文以《紅樓夢》的日文選譯本為研究對象,分析此10種選譯本的翻譯特色、主題詮釋方向、譯本功能等課題。並從此進行規納延伸,重新檢視《紅樓夢》日文選譯本的文本價值。
此外,在《紅樓夢》的譯者身分中,有部分具備文學創作者身分,在其翻譯中展現了文學創作者的個人創作意識,也同時在其個人創作中接受了《紅樓夢》的寫作主題。因此,本論文從翻譯研究拓展至文學接受研究,分析《紅樓夢》的日文翻譯,與日本近代文學創作與文學觀的相互關係,使《紅樓夢》日譯本不再僅是文學史脈絡的附庸,而是以文學研究的課題,存在於《紅樓夢》研究中。
參考文獻:
一、《紅樓夢》與日文譯本
[清]曹雪芹、高鶚著,馮其庸等校注,《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日]無名氏:〈紅樓夢の一節:風月寶鑑の辭〉,收於《女學雜誌》第321號甲の卷,1892年6月
[日]島崎藤村:〈紅樓夢の一節:風月寶鑑の辭〉,收於氏著:《藤村全集(16):初期作品集》,東京:筑摩書房,1974年
[日]笹川臨風:《支那小說戲曲小史》,東京:東華堂,1897年
[日]宮崎繁吉,《支那戲曲小說文鈔釋》,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05年
[日]宮崎繁吉,《支那戲曲小說文鈔釋》,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07年
[日]岸春風樓,《新譯紅樓夢(上)》,東京:文教社,1916年
[日]鹽谷溫,《支那文學概論講話》,東京:大日本雄辯會,1919年
[日]太宰衛門:《紅樓夢》,東京/京都:文獻書院,1923年
[日]宮原民平,《支那小說戲曲史概說》,東京:共立社,1925年
[日]神谷衡平:〈紅樓夢講讀〉,《華語集刊》第1輯,1942年2月
[日]堺行夫:《紅樓夢》,福岡:葦書房,1989年
[日]幸田露伴、平岡龍城:《國譯漢文大成.紅樓夢》,東京:國民文庫刊行會,1920年
[日]永井荷風:《來訪者》,東京:筑摩書房,1946年
[日]永井荷風:《偏奇館吟草》,東京:筑摩書房,1948年
[日]飯塚朗:《私版.紅樓夢》,東京:沖積舍,1982年
[日]幸田露伴、平岡龍城:《國譯紅樓夢》,「國譯漢文大成」本,東京:國民文庫刊行會,1920年
[日]伊藤漱平:《紅樓夢》,「中國古典文學全集」本,東京:平凡社,1960年
[日]伊藤漱平:《紅樓夢》,「平凡社ライブラリー」本,東京:平凡社,1996年
[日]松枝茂夫:《紅樓夢》,「世界名作全集」本,東京:平凡社,1961年
[日]松枝茂夫:《紅樓夢》,「世界文學全集」本,東京:講談社,1967年
[日]松枝茂夫:《紅樓夢》,東京:岩波書店,1972年
[日]石原巖徹:《新編紅樓夢》,東京:春陽堂書店,1958年
[日]立間祥介:《紅樓夢》,「世界文學全集」本,東京:集英社,1963年
[日]佐藤亮一:《ザ.紅樓夢》,東京:第三書館,1992年
王敏:《要譯紅樓夢》,東京:講談社,2008年
[日]飯塚朗:《紅樓夢》,東京:集英社,1980年
[日]井波陵一:《新譯紅樓夢》東京:岩波書店,2013年
一粟編,《紅樓夢卷》,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陳慶浩編,《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二、專書
[日]ドナルド・キーン著,徳岡孝夫譯:《日本文学の歴史(12)近代、現代篇3》,東京:中央公論社,1996年
[日]三好行雄:《島崎藤村論》,東京:筑摩書房,1984年
[日]大西克禮著,王向遠譯:《物哀:櫻花落下後》,新北:不二家出版社,2018年
[日]大庭脩,《江戸時代における唐船持渡書の研究》,大阪: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1967年
[日]大高巖追悼文集刊行會:《紅迷:ある中国文学者の青春》,東京:汲古書院,1976年
[日]片岡良一:《近代日本の作家と作品》,東京:岩波書店,1939年
[日]北村透谷:〈處女の純潔を論ず〉,收於[日]小田切秀雄編:《北村透谷集》,東京:筑摩書房,1984年,頁100-103
[日]北村透谷:〈厭世詩家と女性〉,收於[日]小田切秀雄編:《北村透谷集》,東京:筑摩書房,1984年,頁64-68
[日]北村透谷:《宿魂鏡》,收於[日]小田切秀雄編:《北村透谷集》,東京:筑摩書房,1976年,頁231-240
[日]古田島洋介、湯城吉信,《漢文訓讀入門》,東京:明治書院,2011年
[日]市古貞次編:《日本文學全史(5)近代》,東京:學燈社,1990年
[日]本間久雄:《近代文學之研究》,東京:北文館,1917年
[日]正宗白鳥:《作家論(二)》,東京:創元社,1942年
[日]永井久一郎:《來青閣集》,作者自印,1913年
[日]永井壯吉:《自選荷風百句》,《荷風全集》第11卷,東京:岩波書店,1964年
[日]永井壯吉:《斷腸亭日記》卷一,《荷風全集》第19卷,東京:岩波書店,1964年
[日]永井壯吉:《斷腸亭日記》卷十八續,《荷風全集》第21卷,東京:岩波書店,1963年
[日]永井壯吉:《斷腸亭日記》卷六,《荷風全集》第19卷,東京:岩波書店,1964年
[日]永井壯吉:《斷腸亭日記》卷廿四續,《荷風全集》第23卷,東京:岩波書店,1963年
[日]永井荷風:《濹東綺譚》,《荷風全集》第9卷,東京:岩波書店,1964年
[日]永井荷風:《濹東綺譚》,東京:岩波書店,1947年
[日]永井荷風著,譚晶華譯:《濹東綺譚》,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年
[日]石崎又造:《近世日本に於ける支那俗語文學史》,東京:弘文堂,1940年
[日]色川大吉:《北村透谷》,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7年
[日]前田愛:《近代読者の成立》,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
[日]前田愛:《都市空間のなかの文学》,東京:筑摩書房,2015年
[日]炳谷行人著,吳佩珍譯:《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臺北:麥田出版社,2017年
[日]宮崎繁吉:《支那近世文學史》,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05年
[日]宮崎繁吉:《續支那戯曲小說文鈔釋》,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07年
[日]島崎藤村:《島崎藤村集》,東京:新潮社,1970年
[日]島崎藤村著,石榴紅文字工作坊譯:《春》,臺北:久大文化出版社,1989年
[日]島崎藤村著,石榴紅文字工作坊譯:《櫻桃成熟時》,臺北:久大文化出版社,1990年
[日]笹川臨風,《支那文學史》,東京:博文館,1897年
[日]笹淵友一:《「文學界」とその時代(上、下):「文學界」を焦点とする浪漫主義の研究》,東京:明治書院,1959年
[日]船越達志:《『紅楼夢』成立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05年
[美]Andrew H. Plaks著:《「紅樓夢」的原型與寓意》,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
[美]Mark Polizzotti著,方淑惠、賈明譯:《譯者的難題》,臺北:商周出版社,2020年
[英]Anna Aslanyan著,王翎譯:《鋼索上的譯者》,臺北:臉譜出版社,2023年
[英]John Storey著,張君玫譯:《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巨流出版社,2002年
[英]Susan Bassnett著、林為正譯:《翻譯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2016年
[捷克]Peter Newmark著,賴慈芸編譯,《翻譯教程》,臺北:臺灣培生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丁瑞瀅:《「紅樓夢」伊藤漱平日譯本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2年
王 蒙:《王蒙的紅樓夢:紅樓夢二十七講》,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年
王三慶:《「紅樓夢」版本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9年
王蒙:《王蒙的紅樓夢:紅樓夢二十七講》,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年
朱 樺:《文學社會化的當代探索》,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
江 帆:《他鄉的石頭記:「紅樓夢」百年英譯史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年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出版社,1978年
吳士余:《中國小說思維的文化機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
宋隆發:《紅樓夢研究文獻目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年
李樹果:《日本讀本小說與明清小說》,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周汝昌:《紅樓夢與中華文化》,臺北:東大圖書出版社,2007年
周思源:《紅樓夢創作方法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
周慶華:《文學經理學》,臺北:五南出版社,2016年
洪 濤:《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
胡 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胡邦煒、岡崎由美:《古老心靈的回音:中國古典小說的文化-心理學闡釋》,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1年
胡衍南:《紅樓夢後:清代中期世情小說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2017年
孫玉明:《日本紅學史稿》,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孫藝風:《視角闡釋文化:文學翻譯與翻譯理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馮其庸、李希凡:《紅樓夢大辭典增訂本》,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
劉士聰編:《紅樓譯評:「紅樓夢」翻譯研究論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
劉宓慶:《翻譯美學導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有限公司,2005年
劉聖效:《比較文學概論》,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正金釵卷》,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母神卷》,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5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綜論卷》,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年
歐麗娟:《紅樓一夢:賈寶玉與次金釵》,臺北:聯經出版社,2017年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修訂版)》,臺北:五南出版社,2017年
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
謝天振:《比較文學與翻譯研究》,臺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
三、期刊論文與專書論文
[日]小川陽一:〈八犬伝拾零:とくに『紅楼夢』から〉,和漢比較文學會編:《江戸小説と漢文学》(東京:汲古書院,1993年),頁235-255
[日]山田恭弘:〈『紅樓夢』翻訳の系譜の研究:大正期の抄訳・岸春風樓『新譯紅樓夢』の事例について〉,《国際文化研究》第29號(2023年3月),頁55-69
[日]山村幸枝:〈『紅楼夢』における探春の特殊性について〉,《金沢大学中国語学中国文学教室紀要》第2輯(1998年3月),頁67-86
[日]山路龍天:〈『紅楼夢』素人攷(一)ホモ・ペネロペーウスとオペラ・ウリクセア〉,《同志社外国文学研究》第69卷(1995年01月),頁36-79
[日]山路龍天:〈『紅楼夢』素人攷(二)第一部《プレ(=)テクスト》症候群ホモ・ペネロペーウス〉,《同志社外国文学研究》第80卷(1998年3月),頁13-53
[日]中山和子:〈北村透谷(二):「恋愛」の問題〉,《文芸研究》第17卷(1967年3月),頁183-201
[日]井波陵一:〈白話小説史に於ける『紅楼夢』の位置〉,《東方學報》第55期(1983年3月),頁325-351
[日]伊藤漱平:〈『紅楼夢』に見る女人像および女人観:金陵十二釵を中心として〉,石川忠久編:《中国文学の女性像》,東京:汲古書店,1982年,頁327-366
[日]伊藤漱平:〈二十一世紀紅學展望:一個外國學者論述『紅樓夢』的翻譯問題〉,《紅樓夢學刊》1997年增刊號(1997年12月),頁16-29
[日]伊藤漱平:〈金陵十二釵と『紅楼夢』十二支曲〉,《人文研究》第19卷第10號(1968年1月),頁743-756
[日]伊藤漱平:〈脂硯齋と脂硯齋評本に関する覚書(一)〉,《人文研究》第12卷第9輯(1961年10月),頁876-891
[日]伊藤漱平:〈脂硯齋と脂硯齋評本に関する覚書(二)〉,《人文研究》第13卷第8輯(1962年9月),頁856-878
[日]伊藤漱平:〈脂硯齋と脂硯齋評本に関する覚書(三)〉,《人文研究》第14卷第7輯(1963年8月),頁654-671
[日]伊藤漱平:〈脂硯齋と脂硯齋評本に関する覚書(五)〉,《人文研究》第17卷第4輯(1966年7月),頁50-88
[日]伊藤漱平:〈脂硯齋と脂硯齋評本に関する覚書(四)〉,《人文研究》第15卷第6輯(1964年7月),頁611-632
[日]伊藤漱平著,克成譯:〈『紅樓夢』在日本〉,《遼寧大學學報》第90期(1988年4月),頁79-82
[日]合山究:〈紅楼夢における女人崇拝思想とその源流〉,《中国文学論集》第12號(1983年12月),頁84-109
[日]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推移的悲哀(上):古詩十九首的主題〉,《中外文學》第6卷第4期(1977年9月),頁24-54
[日]吉田洋子:〈日本文學作家シリーズ③:島崎藤村〉,《日語知識》2000年第3期(2000年3月),頁30-31
[日]地蔵堂貞二:〈『紅楼夢』の言語:レニングラード本と庚辰本に見る「這」と「怎」について〉,《滋賀縣立大学国際教育センター研究紀要》第12號(2007年12月),頁117-127
[日]地蔵堂貞二:〈『紅楼夢』の言語:是非疑問文と反復疑問文について〉,《北陸大学紀要》第20號(1996年9月),頁99-106
[日]池間里代子:〈透谷と『紅楼夢』〉,《流通經濟大學論集》第46卷第3期(2011年11月),頁117-125
[日]池間里代子:〈藤村と『紅楼夢』〉,《流通經濟大學論集》第47卷第1期(2012年10月),頁41-56
[日]社本武:〈論島崎藤村『破戒』的文學意義及其缺陷〉,《日本研究》2013年第1期(2013年3月),頁41-47
[日]益田勝実:〈紅楼夢論争と源氏物語研究〉,《日本文学》第4卷第4號(1955年4月),頁253-258
[日]真島千恵子:〈「小説」としての『紅楼夢』:「続書」群とその展開をめぐって〉,《文学研究論集》第16號(1999年3月),頁15-29
[日]神戶輝夫、朱穎:〈林黛玉の詩詞より見たその性格の発展(続):『紅樓夢』研究の一視点〉,《大分大学教育福祉科学部研究紀要》第21卷第1期(1999年4月),頁1-9
[日]渋井君也:〈清代の『紅楼夢』二次創作における悲劇の女性たち:続書、戯曲を中心として〉,《早稲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紀要》第2分冊第59卷(2014年2月),頁45-60
[日]船越達志:〈日本紅學研究最新成果簡介〉,《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6輯(2006年11月),頁309-312
[日]船越達志:〈試論「紅樓夢」第12回在日本的早期傳播及對日本文人的影響〉,《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5輯(2008年9月),頁150-166
[日]富澤成實:〈論岩本善治與北村透谷的近代戀愛觀〉,《日本研究》212年第2期(2012年6月),頁70-73
[日]森中美樹:〈『紅楼夢』「風月宝鑑」考:明清小説・戯曲に描かれた鏡中世界との比較から〉,《中國中世文學研究》第51號(2007年3月),頁50-61
[日]森中美樹:〈日本全譯『紅樓夢』的歷程簡述:平岡龍城『國譯紅樓夢』與白話翻譯〉,《華西語文學刊》2010年第2期(2010年11月),頁108-115
[日]森中美樹:〈語学教科書としての『紅楼夢』:東京外国語学校時代の書入を中心として〉,勝山稔編:《小説.芸能から見た海域交流》,東京:汲古書院,2010年,頁259-289
[日]森中美樹:〈簡述日譯「紅樓夢」之難點:以平岡龍城「國譯紅樓夢」為例〉,《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6輯(2011年11月),頁240-250
[日]塚本照和:〈『紅楼夢』読後ノート:賈宝玉と林黛玉の「愛」と「死」〉,《天理大学学報》第96號(1975年3月),頁52-67
[日]駒林麻理子:〈『紅楼夢』の女性たち〉,《東海大学教養学部紀要》第9輯(1978年4月),頁47-62
[日]藤田尚代:〈『紅楼夢』の続書『後紅楼夢』の出現について〉,《中国言語文化研究》第2號(2002年7月),頁49-57
[韓]朴承柱:〈島崎藤村の『春』における「懐剣」について〉,《言葉と文化》第3號(2002年3月),頁245-261
[韓]崔溶澈、高旼喜:〈『紅樓夢』在韓國〉,《博覽群書》2008年第5期(2008年5月),頁60-64
[韓]崔溶澈:〈『紅樓夢』在韓國的流傳與翻譯:樂善齋全譯本與現代譯本的分析〉,《紅樓夢學刊》1997年增刊號(1997年12月),頁512-536
[韓]崔溶澈:〈『紅樓夢』的文化翻譯:以韓國語譯文為主〉,《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5輯(2008年9月),頁131-149
[韓]崔溶澈:〈『紅樓夢』翻譯本及其翻譯方法〉,徐志平編:《傳播與交融:第二屆中國小說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頁547-570
[韓]崔溶澈:〈1910-1930年韓國紅樓夢研究和翻譯:略論韓國紅學史的第二階段〉,《紅樓夢學刊》1996年第1輯(1996年2月),頁314-340
[韓]崔溶澈:〈紅樓夢在韓國的影響及其研究〉,鍾彩鈞編:《中國文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2年),頁177-206
尹秋鴿:〈伊藤漱平『紅樓夢』譯介的紅學啟示:兼論『紅樓夢』成功譯介的前提與意義〉,《理論界》第486期(2014年2月),頁133-135
尹勝男:〈『紅樓夢』三種日譯版本翻譯對比〉,《語文建設》2017年第29期(2017年10月),頁61-62
王 菲:〈管窺『紅樓夢』三個日譯本中詩詞曲賦的翻譯:以第五回的翻譯為例〉,《中華文化論壇》2011年第5期(2011年9月),頁36-42
王人恩:〈『森槐南與紅樓夢』補說(之一)〉,《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4輯(2006年7月),頁261-274
王人恩:〈森槐南的題『紅樓夢』詩詞:『森槐南與紅樓夢』補論(之二)〉,《紅樓夢學刊》2007年第2輯(2007年3月),頁285-298
王人恩:〈森槐南與『紅樓夢』〉,《紅樓夢學刊》2001年第4輯(2001年11月),頁264-281
王志堯:〈精研紅學疑竇頻,醒來方悟夢非真:『紅樓夢』三昧蠡測〉,《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3期(1998年9月),頁132-144
王傳禮:〈島崎藤村與『春』〉,《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2006年3月),頁109-111
王夢雪:〈從島崎藤村的『家』看日本傳統家族制度:以家督繼承制為中心〉,《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3期(2009年5月),頁44-49
王麗娜:〈明清小說西播軌跡〉,徐志平編:《傳播與交融:第二屆中國小說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頁79-106
仝婉澄:〈幸田露伴和他的中國戲曲研究〉,《中國戲曲學院學報》第37卷第3期(2016年8月),頁99-104
冉詩洋、楊平:〈『紅樓夢』漢英對比研究的瓶頸與突破:評漢英對照『紅樓夢』的出版〉,《中國出版》2013年12期(2013年6月),頁61-63
朱英姿:〈中國古代文學對日本文學的影響:『紅樓夢』和『源氏物語』之比較〉,《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9年第9期(2009年5月),頁144-145
吳 昊:〈「紅樓夢」在日本現代文學語境下的私小說化:以飯塚朗「私版‧紅樓夢」為中心〉,《紅樓夢學刊》2016年第6輯(2016年11月),頁191-208
吳 昊:〈從『破戒』的矛盾衝突看新舊思想的交鋒〉,《藝術科技》2013年第4期(2013年6月),頁123
吳 珺:〈伊藤漱平『紅樓夢』日譯本研究述評〉,《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62期(2018年4月),頁62-75
吳 珺:〈伊藤漱平『紅樓夢』日譯本隱喻翻譯研究〉,《中國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2017年6月),頁170-180
吳 珺:〈伊藤漱平『紅樓夢』回目翻譯研究〉,《中國文化研究》2017年第6期(2017年11月),頁314-334
吳 珺:〈作為「日本式翻譯範式」的「逐語譯」研究:以伊藤漱平『紅樓夢』日譯本為例〉,《日本問題研究》第199期(2018年12月),頁63-69
呂冬陽:〈『紅樓夢』與『源氏物語』的比較研究〉,《短篇小說》35期(2014年12月),頁127-128
宋 丹:〈『好了歌』四種日譯本的比較研究初探〉,《紅樓夢學刊》2014年第3輯(2014年5月),頁270-290
宋 丹:〈『紅樓夢』在當代日本:以推理小說『紅樓夢的殺人』為中心〉,《外國問題研究》第210期(2013年12月),頁42-49
宋 丹:〈『紅樓夢』最早抵日時間的再確認:基於對村上文書『差出帳』的調查〉,《紅樓夢學刊》2017年第2輯(2017年3月),頁227-244
宋 丹:〈『國譯漢文大成紅樓夢』研究〉,《日語學習與研究》183號(2016年4月),頁114-123
宋 丹:〈井波陵一『紅樓夢』日譯策略芻議〉,《紅樓夢學刊》2018年第4輯(2018年7月),頁240-264
宋 丹:〈森槐南的『紅樓夢序詞』〉,《外國問題研究》第213期(2014年9月),頁23-31
宋 丹:〈試論「紅樓夢」日譯本的底本選擇模式:以國譯本和四種百二十回全譯本為中心〉,《紅樓夢學刊》2015年第3輯(2015年5月),頁303-333
李 娜:〈淺析島崎藤村的女性觀〉,《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8卷第6期(2008年12月),頁77-79
李海振:〈『紅樓夢』日文全譯本對中醫藥文化的翻譯〉,《紅樓夢學刊》2010年第6輯(2010年11月),頁248-267
李敏、李卓:〈從島崎藤村的『家』看明治後期的日本女性形象〉,《日本問題研究》第171期(2014年4月),頁23-29
肖 霞:〈論日本明治時期浪漫主義的文學評論及文藝思想:從北村透谷到高山樗牛〉,《文史哲》第274期(2003年1月),頁101-107
肖 霞:〈論島崎藤村早期浪漫主義思想〉,《山東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2003年10月),頁84-85
周健強:〈從幸田露伴的『紅樓夢』評論看其小說觀〉,《曹雪芹研究》2017年第1期(2017年2月),頁161-168
林水福:〈井波陵一『新譯紅樓夢』獲讀賣文學獎翻譯獎〉,《聯合報》2015年3月4日,D3版
段江麗:〈日本「中國文學史」中的『紅樓夢』(一):以笹川種郎為中心〉,《紅樓夢學刊》2013年第6期(2013年11月),頁226-240
段江麗:〈日本「中國文學史」中的『紅樓夢』:以鹽谷溫為中心〉,《曹雪芹研究》2014年第1期(2014年2月),頁154-165
洪 濤:〈三國之間:翻譯巨匠與中、英、日跨國文化關係──以『紅樓夢』的英譯和日譯為中心〉,《華西語文學刊》第11輯(2015年10月),頁103-110
洪海清:〈從『破戒』看日本社會的矛盾衝突〉,《才智》2015年第5期(2015年2月),頁284-285
胡瑞祥、宋冠純、張進紅:〈論北村透谷在日本近代文學中的地位和影響〉,《名作欣賞》2010年第24期(2010年8月),頁89-91
唐均、徐雲梅:〈論『紅樓夢』三個日譯本對典型綽號的翻譯〉,《明清小說研究》第101期(2011年8月),頁137-150
孫玉明:〈「日本紅學」的奠基人:森槐南〉,《紅樓夢學刊》2004年第1輯(2004年2月),頁421-436
孫玉明:〈日本『紅樓夢』研究略史〉,《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5輯(2006年9月),頁224-240
孫玉明:〈伊藤漱平的紅學成果〉,《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1輯(2005年1月),頁259-288
孫玉明:〈松枝茂夫的紅學成果〉,《學術交流》第150期(2006年9月),頁158-161
徐靜波:〈日本中國文學研究會始末及與中國文壇的關聯〉,《新文學史料》2011年第3期(2011年8月),頁139-154
徐靜波:〈松枝茂夫的中國文學緣〉,《中國比較文學》第45期(2001年10月),頁40-48
馬興國:〈『紅樓夢』在日本的流傳輯影響〉,《日本研究》1989年第2期(1989年7月),頁70-76
張 劍:〈島崎藤村對中國創造社作家的影響探究〉,《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5期(2012年10月),頁69-72
張 劍:〈純粹自我的浪漫主義追求:北村透谷文學觀初探〉,《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3期(2010年5月),頁103-106
張丹丹:〈林語堂英譯『紅樓夢』探〉,《紅樓夢學刊》2015年第2輯(2015年3月),頁311-323
張冰瑜:〈淺論幸田露伴的浪漫主義作品〉,《文學教育》2011年第7期(2011年7月),頁80-81
張利雪、張穎:〈『紅樓夢』日譯本的翻譯研究綜述〉,《考試周刊》2017年86期(2017年10月),頁99
張婷婷:〈『破戒』:一部典型的日本成長小說〉,《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11期(2010年11月),頁109-113
張翔娜:〈『紅樓夢』伊藤漱平譯本的譯注形式〉,《才智》2013年第31期(2013年11月),頁250-251
盛文忠:〈從『紅樓夢』伊藤漱平(1969)日譯本看中日認知模式差異〉,《紅樓夢學刊》2013年第1輯(2013年1月),頁308-326
陳益彤、張家悅:〈『紅樓夢』日譯本中親屬稱謂與翻譯對比分析:以「林黛玉進賈府」章節為中心〉,《才智》2017年17期(2017年6月),頁233-234、255
陳熙中:〈『紅楼夢』と『源氏物語』の異同〉,《異文化研究》第4卷(2010年3月),頁72-77
游秀雲:〈紅樓夢跨領域研究之現況與未來〉,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編:《中國文學之學理與應用:紅樓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2010年),頁11-30
馮全功:〈『紅樓』譯學的研究領域與研究模式〉,《紅樓夢學刊》2015年第4輯(2015年7月),頁140-161
黃彩霞、王升遠:〈日譯『紅樓夢』對中國文化的解讀與翻譯:以『國譯紅樓夢』的注解問題為視角〉,《紅樓夢學刊》2017年第6輯(2017年11月),頁296-313
楊小雷:〈淺議日本作家改編『紅樓夢』〉,《時代文學》2009年第8期(2009年8月),頁24-25
管恩森:〈比較文學視域下的紅學研究〉,《紅樓夢學刊》2007年第6輯(2007年11月),頁304-316
趙秀娟:〈『紅楼夢』日訳本における詩歌の翻訳について:伊藤漱平氏『好了歌』の訳を例に〉,《福井工業大學研究紀要》第45號(2015年8月),頁363-366
趙秀娟:〈試析伊藤漱平『紅樓夢』日譯本中「好了歌」及「好了歌注」的翻譯〉,《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6輯(2011年11月),頁200-213
趙京華:〈動蕩時代的生活史與心靈記錄:讀周作人至松枝茂夫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8年第4期(2008年7月),頁163-175
劉 佳:〈「紅樓夢」中的北京方言日譯研究:以四個日譯本為文本〉,《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13號(2016年3月),頁58-65
劉素勳:〈論霍克斯的『紅樓夢』文化翻譯倫理〉,《翻譯學研究集刊》第13輯(2010年11月),頁57-90
劉曉芳、趙思嘉:〈『春』的斷層現象與藤村文學創作方法的確立〉,《日語學習與研究》第178號(2015年6月),頁94-100
劉曉芳:〈島崎藤村的近代自我〉,《國外文學》第93期(2004年2月),頁112-117
蔡芷瑜:〈日本伊藤漱平舊藏程本『紅樓夢』考〉,《紅樓夢學刊》2017年2輯(2017年3月),頁116-142
冀振武:〈歷盡艱辛譯紅樓〉,《紅樓夢學刊》1995年第1輯(1995年2月),頁317-324
戴瑞坤:〈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漢學研究〉,鍾彩鈞編:《中國文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2年),頁581-609
蘇恆毅:〈「新譯」如何新?──論岸春風樓《新譯紅樓夢》的翻譯策略及其經典化意義〉,《漢學研究集刊》,第30期(2020年6月),頁137-194
蘇恆毅:〈以翻譯訴說譯者自身:論島崎藤村、永井荷風、飯塚朗的《紅樓夢》翻譯及其創作的私我投射〉,《五聲十色:文圖學視聽進行式》(新加坡:文圖學會,2022年5月),頁133-142
蘇恆毅:〈從「誡淫」到「痴情」:論《紅樓夢》第十二回的翻譯詮釋及於島崎藤村與北村透谷的創作影響〉,《中正漢學研究》第41期(2023年6月),頁91-120
蘇恆毅:〈夢想的失落與追尋:從翻譯與創作論飯塚朗《私版‧紅樓夢》對《紅樓夢》與巴金《家》之互文重構〉,《思辨集》第23期(2020年5月),頁217-242
蘇恆毅:〈翻譯之外:論宮崎繁吉《支那戲曲小說文鈔釋》所收《紅樓夢》譯本之多重詮釋〉,《東華漢學》第32期(2020年12月),頁255-300
蘇恆毅:〈讀者、譯者、作者多重身分下的文本詮釋──論永井荷風之譯《紅樓夢》到其作《濹東綺譚》之文本互涉〉,《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39期(2021年6月),頁229-270
饒道慶:〈『源氏物語』和『紅樓夢』比較研究綜述與思考〉,《紅樓夢學刊》2004年第3輯(2004年8月),頁242-260
饒道慶:〈『源氏物語』和『紅樓夢』的「好色」比較:兼論日中古代文化的「好色」觀對兩書的影響〉,《文藝研究》2004年第6期(2004年11月),頁74-80
顧鳴塘:〈另一種功用:再論『源氏物語』與『紅樓夢』中的「錦」〉,《紅樓夢學刊》2009年第4輯(2009年7月),頁130-146
顧鳴塘:〈關於松枝茂夫的『紅樓夢與源氏物語』及其他〉,《紅樓夢學刊》2007年第6輯(2007年11月),頁296-303
四、學位論文
上 淼:《島崎藤村文学における「自我」の探求》,西安外國語大學日語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王 鑫:《初期藤村文學中的青年人物形象研究:以『破戒』、『家』、『春』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為視點》,華中師範大學日語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王俊茹:《「紅樓夢」文化元素翻譯研究》,淡江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宋 丹:《「紅樓夢」日譯本研究(1982-2015)》,南開大學日語語言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
李根亮:《「紅樓夢」的傳播與接受》,武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周紹芬:《以等效之觀點評論紅樓夢的兩個譯本》,長榮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金泰範:《韓文藏書閣本「紅樓夢」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7年
涂江威:《島崎藤村文學中的男性形象:以『破戒』、『家』、『新生』為中心》,華中師範大學日語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崔溶澈:《「紅樓夢」的文學背景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2年
崔溶澈:《清代紅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0年
張 劍:《北村透谷的文學觀初探》,華中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葉 晨:《「紅樓夢」伊藤漱平日譯本(1980)的熟語翻譯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董佩蘭:《「紅樓夢」德譯本的刪譯現象》,輔仁大學德語文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