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灣土語全書》之詞彙與文化研究-葉盛暘

碩士論文-《臺灣土語全書》之成書背景——兼談其語言標記特色-葉盛暘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葉盛暘

標題:《臺灣土語全書》之成書背景——兼談其語言標記特色

指導教授:曾若涵

畢業日期:2024-06

摘要:

  甲午戰爭(1895)後,清國依據馬關條約之協議,將臺灣與澎湖列島割讓給大日本帝國。此後臺灣成為大日本帝國第一個新領地,關於臺灣的殖民方針,明治政府也尚未積極制定。日軍原先認為曾隸屬清國的臺灣,理應使用北京官話(Mandarin)進行溝通,於是派遣百名的北京官話通譯來到臺灣。直到日軍登臺後才發現,臺灣人民的語言,遠比他們所預想的更加複雜,總督府為了解決臺日之間的語言溝通問題,便任命伊澤修二為學務部長心得,為溝通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其中,互相學習彼此的語言,成為當時的任務之一。職是,依據伊澤所制定的〈急要ノ教育関係事項〉,日本人展開了臺灣語言研究的歷程。
在此情況下,總督府與民間分別出版了十數本的臺灣語教科書,以供軍警人員學習臺灣之日常生活用語。本文所研究的《臺灣土語全書》(1896),由田部七郎與蔡章機合編,便是在此政策下所出版的一本教材。值得關注的是,這本教材由日本人與臺灣人共同編纂,編纂的地點位於臺北大稻埕。大稻埕內有臺灣民主國的叛亂,治安惡劣,此書如何記錄當時之臺灣語?臺日作者如何跨越語言的隔閡,來編纂這部《臺灣土語全書》?書中所記載之臺灣語語料,對我們研究臺灣語言的歷史有何幫助?
研究結果指出,畢業於高等商業學校的田部七郎,來到臺北之後,加入了臺北商工會,後續也成為了《臺灣產業雜誌》的主編。在此基礎之上,田部七郎與當時身為英語通譯兼土語研究所教師的蔡章機開始共同編纂《臺灣土語全書》。因其二人身份的緣故,能跟上當時總督府學務部長伊澤修二所制定之教育政策,使得《臺灣土語全書》的內容符合規範,順利出版。可以推測,二者之間的合作關係相當清楚明確。
  《臺灣土語全書》共分為〈語彙篇〉、〈會話篇〉、〈文章篇〉,以臺灣語之日常生活及溝通所需之用語作為主要收錄對象,並強調其溝通的實用性。從〈語彙篇〉來看,一共收錄了1,530組詞條,皆為實詞,無收錄語法詞;並以傳統類書的形式分成19個主題。編輯過程中若發現臺灣語語音或本字問題難以釐清時,經常以音同或音近的字詞代替之,也就是以訓讀的方式來標注臺灣語詞彙。此外,書中所收錄之臺灣語詞彙及會話,皆經由田部七郎或蔡章機親自於日常生活中實驗之後,才編纂進書中。
從標音方法來看,《臺灣土語全書》相對於其他通譯所編輯的臺灣語教科書,已採用自行設計之聲調符號及連音符號來拼湊臺灣語音節,試圖以更為精確的記錄方式來描寫臺灣語。
本文以史料的爬梳作為切入點,梳理《臺灣土語全書》與伊澤修二所制定之教育政策之間的關聯,試圖對臺灣語教科書的編纂歷程提出更多補充說明。再者,另從語言分析的角度,分析《臺灣土語全書》中的詞彙,以補充日治初期臺灣語教科書出版歷程之部分細節。

參考文獻:

一、語言教科書
〔英〕麥嘉湖(Rev.J.MacGowan),《英廈辭典》(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of Amoy Dialect),1883年,收錄於康乃爾大學圖書館系統(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網址:https://bsop.edu.ph/wp-content/uploads/2013/09/English-Amoy-Dictionary.pdf。
〔英〕麥嘉湖(Rev.J.MacGowan),《英華口才集(廈門白話手冊)改訂三版》(A Manual of the Amoy Colloquial),廈門:鼓浪嶼萃經堂刊,1898年。
〔日〕田內八百久萬,《臺灣語》,大阪:雲龍舍,1895年。
〔日〕田部七郎、蔡章機,《臺灣土語全書》,東京:大倉文二,1896年。
〔日〕伊澤修二,《日清字音鑑》,東京:秀英社工場,1895年。
〔日〕坂井釟五郎,《臺灣會話編》,東京:國文社,1895年。
〔日〕岩永六一,《臺灣言語集》,大阪:中村鍾美堂,1895年。
〔日〕俣野保和,《臺灣日用土語集》,東京:秀英社工場,1895年。
〔日〕秋山啟之、李春生,《實用日臺新語集(訂正第三版)》,大阪:都村活版所,1898年。
〔日〕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訂正臺灣十五音及字母表附八聲符號》,東京:秀英社工場,1896年。
〔日〕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日臺大辭典》,東京:東京築地活版製造所,1907年。
二、專書
〔日〕小熊英二;黃耀進、鄭天恩譯,《「日本人」的界限:沖繩・愛努・台灣・朝鮮,從殖民地支配到復歸運動》,新北:聯經出版社,2020年。
〔日〕矢內原忠雄著、黃紹恆譯,《帝國主義下的臺灣2022新譯版》,新北:大家/遠足文化事業,2022年。
〔日〕伊能嘉矩;吳密察譯,《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新北:大家/遠足文化,2022年。
〔日〕吉野秀公,《台湾教育史》,臺北:南天書局,1997年。
〔日〕駒込武著;吳密察、許佩賢、林詩庭譯,《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年。
〔日〕安田敏朗著;黃耀進、林琪禎譯,《「他們」的日本語:日本人如何看待「我們」臺灣人的日語》,新北:群學出版社,2016年。
〔日〕竹越与三郎,《台湾統治志》,東京:博文館,1905年。
〔日〕信濃教育會,《伊澤修二選集》,長野:信濃教育會,1958年。
〔日〕高濱三郎,《臺灣統治概史》,東京:新行社,1936年。
〔日〕壷井国三編,《弘法大師全集》,和歌山縣:壺井老舖,1900年。
〔日〕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沿革誌》,台北:小塚本店印刷工廠,1939年。
〔日〕駒込武著;吳密察、許佩賢、林詩庭譯,《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年。
〔日〕齋藤希史著、盛浩偉譯,《「漢文脈」在近代:中國清末與日本明治重疊的文學圈》,新北:群學出版社,2020年。
〔韓〕金文京,《漢文與東亞世界:從東亞視角重新認識漢字文化圈》,新北:衛城出版,2022年。
〔日〕台湾経世新報社編,《台湾大年表》,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1925年。
〔日〕自由通信社編,《自由通信.臺灣號》第2卷,東京:自由通信,1929年。
吳守禮,《福客方言綜誌》,《閩臺方言史資料研究叢刊(12)》,臺北:吳守禮(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出版),1997年。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05年。
李文良,《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1680~1790)》,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1年。
李承機、李育霖主編,《「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社,2015年。
李園會著,國立編譯館主編,《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臺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
周谷城主編,周振鶴、游汝杰著,《中國文化史叢書・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周慶華,《語言文化學》,臺北:生智文化出版社,1999年。
林慶勳,《臺灣閩南語概論》,臺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
洪惟仁,《臺灣社會語言地理學研究第1冊・臺灣語言的分類與分區:理論與方法》,臺北:前衛出版社,2016年。
洪惟仁,《臺灣社會語言地理學研究第2冊・臺灣語言地圖集》,臺北:前衛出版社,2016年。
財團法人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南天書局,1995年。
財團法人臺灣教育會,許錫慶譯註,《臺灣教育沿革誌(中譯本)》,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0年。
許錫慶編,《日據時期初等教育史料選編》,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3年。
陳 克,《中國語言民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陳建民、譚志明主編,《語言與文化多學科研究:第三屆社會語言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年。
陳培豐,《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新北:群學出版社,2013年。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出版,2021年。
楊秀芳,《臺灣閩南語語法稿》,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修訂版》,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
董忠司,《臺灣語語音入門》,臺北:遠流出版社,2001年。
許佩賢,《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臺灣新式教育的誕生》,新北:遠足文化,2012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徐國章譯,《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篇)中譯本・I》,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蔡伯壎譯註,《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臺以後的治安狀況(上卷)中譯本》,臺南:臺灣史博館,2008年。
三、期刊論文
〔日〕市川春樹,〈日治最初期臺灣福佬話教材編纂之相關考察:日本人對臺灣福佬話的認知與概念〉,《臺灣學誌》第8期,2013年,頁29-58。
〔日〕石丸雅邦,〈臺灣日本時代理蕃警察所使用之蕃語教材研究:以1930年代被出版的「理蕃警察蕃語集」為例〉,《臺灣語文研究》第6卷第1期,2011年,頁115-163。
〔日〕伊原大策,〈日治初期的臺語教本系譜〉,《編譯論叢》第6卷第2期,2013年,頁67-98。
〔日〕伊原大策,〈日治時期初始臺語教材作者俣野保和與岩永六一之考察〉,《臺灣語文研究》第10卷第1期,2015年,頁31-56。
〔日〕冨田哲,〈日本統治時代初期の臺湾総督府による「臺湾語」の創出〉,《国際開発研究フォーラム》第11期,1999年,頁155-166。
〔日〕樋口靖,〈日治時代初期渡臺日人眼中的臺灣話〉,《臺灣文學研究》第8期,2015年,頁43-96。
王森田,〈臺灣日治時代教育政策與社會文化之考察(1922-1945)〉,《嘉大中文學報》第3期,2010年,頁1-41。
王順隆,〈《日臺大辭典》與《新訂日臺大辭典》的比較〉,《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6卷第4期,2000年,頁28-41。
江秀姿,〈日本領台明治時期之台語教育:教員講習所及國語學校為主〉,《東吳日語教育學報》第30期,2007年,頁49-79。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下)〉,《臺灣風物》第37卷第4期,1987年,頁53-86。
吳文星,〈近十年來關於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研究之動向(1991~2000)〉,《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29期,2001年,頁221-238。
李園會,〈日本統治臺灣初期之教育政策〉,《初等教育研究集刊》第2期,1994年,頁1-10。
林正慧,〈閩粵?福客?清代臺灣漢人族群關係新探:以屏東平原為起點〉,《國史館學術集刊》第6期,2005年,頁1-60。
林香薇,〈日治時期熊谷良正《臺灣語之研究》的幾點觀察〉,《師大學報》第65卷第1期,2020年,頁93-122。
林振中,〈日據時期台灣教育史研究:同化教育政策之批判與啟示〉,《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16期,2006年,頁109-128。
林淑惠,〈觀景察變:台灣日治時期日記的旅行敘事〉,《臺灣文學學報》第32期,2018年,頁23-52。
洪惟仁,〈小川尚義對漢語研究的貢獻〉,《臺灣語文研究》第4期,2009年,頁33-69。
洪惟仁,〈日據時代的台語教育〉,《臺灣風物》第42卷第3期,1992年,頁49-84。
洪惟仁,〈族群地圖與語言地圖的史實鑑定:從小川地圖(1907)說起〉,《臺灣語文研究》第8卷第2期,2013年,頁1-34。
許雪姬,〈日治時期台灣的「通譯」〉,《兩岸史學:海峽兩岸關係史與台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頁446-469。
許雪姬,〈臺灣語集中顯現的澎湖歷史——由日治時期最早編成的《臺灣言語集》、《臺灣日用土語集》談起(上)〉,《姥姑石季刊》第69期,2012年,頁96-126。
許雪姬,〈臺灣語集中顯現的澎湖歷史——由日治時期最早編成的《臺灣言語集》、《臺灣日用土語集》談起(下),《姥姑石季刊》第70期,2013年,頁59-80。
曾若涵,〈小川尚義〈日臺大辭典緒言〉所引文獻之相關問題探析〉,《台灣學誌》第9期,2014年,頁47-81。
湯廷池,〈評介兩本在日治時期以日文撰寫的臺灣語法書〉,《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第2期,2010年,頁1-17。
黃幸素,〈伊澤修二與小川尚義的語言觀-從日語教育的觀點論述-〉,《臺灣語文研究》第4期,2009年,頁87-99。
楊承淑,〈譯者與贊助人:從日治時期警察通譯試題中的對話見端倪〉,《翻譯學研究集刊》第17輯,2014年,頁261-281。
葉高華,〈福佬:客家邊界的跨語族通婚(1905-1945)〉,《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43卷第4期,2022年,頁745-780。
潘為欣、林俊育,〈文化書寫kah符號論述——以《台日大辭典》做例〉,《台語研究》第11卷第2期,頁50-77。
鄭良偉,〈從社會背景看兩本福佬話辭典:臺日大辭典(1931-1932)與普閩辭典(1982)〉,《臺灣風物》第37卷第3期,1987年,頁99-119。
四、學位論文
山口要,《台灣閩南語的日語借詞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王榮正,《東方孝義《臺日新辭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23年。
市川春樹,《日治前期(1895-1919)的臺灣本土語言教學、教材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18年。
李幸真,《日治初期臺灣警政的創建與警察的召訓(1898-1906)》,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張瑞光,《台灣信仰習俗中的語言文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聖欣,《台灣客家話中的閩南語借詞》,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曾惠暄,《《臺灣語典》語彙及其文化映現》,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葉琬琦,《臺灣120年來的客語教育政策與日本時代客語教材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20年。
賴欣宜,《日治時期臺灣與教科書之研究——以《臺灣語教科書》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五)電子資源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網址: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E9%A6%96%E9%A0%81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網址:https://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index.jsp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網址:https://rarebook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99/index.htm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近代數位圖書館,網址:http://kindai.ndl.go.jp/index.html
台語辭典(台日大辭典台語譯本),網址:https://taigi.fhl.net/dict/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特藏臺灣期刊文獻」,網址:https://dl.lib.ntu.edu.tw/s/tj/page/Home
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網址:https://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697129498965
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文舊籍臺灣文獻聯合目錄」,網址:http://192.192.13.206/cgi-bin/gs/wgsweb.cgi?o=dccw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網址:https://tm.ncl.edu.tw/index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2007)》,網址:https://ws.moe.edu.tw/001/Upload/FileUpload/3677-15601/Documents/tshiutsheh.pdf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網址: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
臺語辭典(臺日大辭典臺語譯本),網址:http://minhakka.ling.sinica.edu.tw/taijittian/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網址: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臺灣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網址:https://ahonline.drnh.gov.tw/index.php?act=Archive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訂正臺灣十五音及字母表附八聲符號》,網址:http://ip194097.ntcu.edu.tw/memory/tgb/thak.asp?id=1913&page=1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