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學問僧的生命書寫--印順法師與聖嚴法師自傳之研究-廖憶榕

論文分類:博士論文

姓名:廖憶榕

標題:學問僧的生命書寫——印順法師與聖嚴法師自傳之研究

指導教授:鄭阿財

畢業日期:2017-07

摘要:

印順法師(1906-2005)與聖嚴法師(1930-2009)皆是當代華人佛教界舉足輕重的高僧,他們均為渡台僧侶,在相似的時代背景裡,歷經戰亂的動盪,亦親睹佛教的轉變。
在兩者身上的共同特質,是「學問僧」的鮮明形象,以及身弱而著作多產的形象;不論於大陸還是抵臺後的發展,他們在不斷易地而住當中也異地而著,並且各時期著作與思想的成形,階段都很分明。更甚地,他們的思想自成體系,也成為可供他們研究的思想體系;而從他們龐大的著作內容,可見著兩者以自身的著眼點去探究、關懷、省思「漢傳佛教」。此外,兩者在俗家時的學歷僅停留在小學,但是出家後卻先後獲得日本大學的文學博士,更添重學問僧的特色。
印順法師和聖嚴法師具有相仿的稱譽(皆被與「玄奘」相比),兩者漫漫一生所經歷的各種時空、閱歷的各個階段,濃縮成一本自傳時,他們究竟如何書寫自己、呈現自己?關於他們的學術思想不乏專文研究,但是最貼近他們自我敘述的「自傳」,卻較缺乏研究者的關懷。故筆者期能掌握自傳文本的文學性解讀,詮釋兩者在自傳裡的生命書寫,希冀在僧侶自傳的領域有不同以往的研究面向。
筆者的研究成果,認為印順法師與聖嚴法師走出不同的學問僧之路,但是兩者有共具的「學問僧特質」:第一,立基於「菩薩」的願行;第二、以「佛法」作為菩薩志業的承擔;第三,學問僧實則是「菩薩僧」。他們與歷代的龍樹、世親、鳩摩羅什、玄奘等高僧,都有同等的特質,做學問皆是為了弘法利生,所以他們甘於孤獨、困苦的生活環境裡,用他們均屬虛弱的身體閉關、閱藏、著作,無論生命裡逢遇多少的困挫,皆不忘初衷且堅定弘化之願、筆耕之行;他們不是只為自己研究法義、尋求純正佛法,而是以菩薩自利利他的精神去奉獻與實踐。
印順法師與聖嚴法師著作等身、為法獻身的一生,世人以高僧典範敬重之;然而,他們卻以最簡樸的文字,寫下自認最平凡樸實的一生,這正是他們不平凡的所在──學問僧暨菩薩僧的高度、深度與氣度,據此可見。

參考文獻:

一、本論文研究之自傳文本
(一)印順法師:
〈平凡的一生〉,收入《華雨香雲》,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遊心法海六十年》,台北:正聞出版社,1985年。
《平凡的一生》(增訂本),新竹:正聞出版社,1994年。
《平凡的一生》(重訂本),新竹:正聞出版社,2005年。
(二)聖嚴法師:
《歸程》,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血源法源》,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台北:三采出版社,2009年。

二、本論文所參考印順法師與聖嚴法師之著作
(一)印順法師   
《妙雲集》系列:
《般若經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中觀今論》,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淨土與禪》,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唯識學探源》,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青年之佛教》,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勝鬘經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性空學探源》,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我之宗教觀》,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成佛之道》(增註本),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無諍之辯》,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中觀論頌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太虛大師年譜》,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教制教典與教學》,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攝大乘論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佛在人間》,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佛教史地考論》,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學佛三要》,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華雨香雲》,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佛法概論》,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以佛法研究佛法》,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佛法是救世之光》,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新版。
《華雨集》系列:
《華雨集》(一),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初版。
《華雨集》(二),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初版。
《華雨集》(三),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初版。
《華雨集》(四),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初版。
《華雨集》(五),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初版。
專書系列:
《空之探究》,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六版。
《印度之佛教》,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三版。
《印度佛教思想史》,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五版。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師與論書之研究》,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七版。
《中國禪宗史》,新竹:正聞出版社,1994年八版。
《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研究》,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四版。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新竹:正聞出版社,1994年修訂本三版。
《雜阿含經論會編》(上),新竹:正聞出版社,1994年重版。
《雜阿含經論會編》(中),新竹:正聞出版社,1994年重版。
《雜阿含經論會編》(下),新竹:正聞出版社,1994年重版。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新竹:正聞出版社,1994年七版。
《法海微波》,新竹:正聞出版社,2005年再版。
《永光集》,新竹:正聞出版社,2005年。
(二)聖嚴法師
《法鼓全集》  
第一輯 教義論述類
《明末佛教研究》,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戒律學綱要》,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比較宗教學》,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基督教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菩薩戒指要》,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第二輯 佛教史類
《印度佛教史》,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中國佛教史概說》,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漢藏佛學同異答問》,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第三輯 文集類
《學術論考》,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教育.文化.文學》,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留日見聞》,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評介.勵行》,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悼念.遊化》,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學術論考II》,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第四輯 禪修類、法門指導類
《禪門修證指要》,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禪門驪珠集》,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禪的生活》,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拈花微笑》,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禪的世界》,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聖嚴說禪》,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第五輯 佛教入門類
《正信的佛教》,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學佛知津》,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聖者的故事》,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
《金山有鑛》,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火宅清涼》,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東西南北》,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春夏秋冬》,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步步蓮華》,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空花水月》,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兩千年行腳》,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抱疾遊高峯》,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五百菩薩走江湖》,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第七輯 經典釋義類
《四弘誓願講記》,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天台心鑰──教觀綱宗貫註》,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佛遺教經》,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八正道》,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第八輯 生活佛法類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法鼓鐘聲》,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叮嚀》,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法鼓山的方向》,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台灣加油》,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法鼓晨音》,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法鼓家風》,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法鼓山的方向Ⅱ》,台北:法鼓文化,2005年。
續編
《方外看紅塵》,台北:法鼓文化,2007年。
《聖嚴法師教話頭禪》,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
《法鼓山故事》,台北:法鼓文化,2007年。
《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台北:法鼓文化,2006年。
《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
其他
聖嚴法師:〈我到山中六個月〉,收入《慈明月刊》第1卷第11期,台中:慈明雜誌社,1962年7月,頁42-46。
聖嚴法師:〈我到山中六個月〉,收入《慈明月刊》第1卷第12期,台中:慈明雜誌社,1962年8月,頁43-46、53。
聖嚴法師口述、梁寒衣整理:《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台北:法鼓文化,2003年。
聖嚴法師著、單德興譯:《無法之法──聖嚴法師默照禪法旨要》,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
聖嚴法師口述、胡麗桂整理:《美好的晚年》,台北:法鼓文化,2010年。
聖嚴法師:《我願無窮:美好的晚年開示集》,台北:法鼓文化,2011年。

三、專書著作
林煌洲等合著:《聖嚴法師思想行誼》,台北:法鼓文化,2004年。
于凌波:《中國近現代佛教人物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
---------:《改變歷史的佛教高僧》,台北:東大出版社,2002年。
川合康三著、蔡毅譯:《中國的自傳文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太虛大師全書》,台北善導寺流通處,1980年。
白德滿著、鄭清榮譯:《太虛──人生佛教的追尋與實現》,台北:法鼓文化,2008年。
冉雲華:《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台北:東大出版社,1995年。
朱秀蓉:《當代佛學人物演義》,台北:法鼓文化出版社,1999年。
江燦騰:《人間淨土的追尋──中國近世佛教思想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89年。
---------:《台灣佛教文化的新動向》,台北:東大出版社,1993年。
---------:《台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南天書局出版社,1996年。
---------:《當代台灣人間佛教思想家──以印順導師為中心的薪火相傳研究論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認識臺灣本土佛教:解嚴以來的轉型與多元面貌》,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12年。
江燦騰、侯坤宏、楊書濠合著:《戰後台灣漢傳佛教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11年。
呂澂等著:《中國佛教人物與制度》,台北:彙文堂出版社,1987年。
李基鴻(子寬):《百年一夢記》,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43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李桂玲:《台港澳宗教概況》,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李亦園:《宗教與神話論集》,台北:立緒出版社,1998年。
李有成:《離散》,台北:允晨文化,2013年。
---------:《記憶》,台北:允晨文化,2016年。
李玉珍:《戰後台灣佛教與女性:李玉珍自選集》,台北:博揚出版社,2016年。
余德慧、李宗燁:《生命史學》,台北:心靈工坊,2003年。
---------:《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心靈工坊,2004年。
---------:《生命宛若幽靜長河》,台北:心靈工坊,2010年。
---------:《觀山觀雲觀生死》,台北:心靈工坊,2010年。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台北:心靈工坊,2014年。
李豐楙、廖肇亨主編:《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7年。
李紀祥:《時間.歷史.敘事》,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3年。
邱敏捷:《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桃園:法界出版社,2004年。
---------:《印順《中國佛教史》之考察──兼與胡適及日本學者相關研究之比較》,台南:妙心出版社,2009年。
---------:《印順學派的成立、分流與發展訪談錄》,台南:妙心出版社,2011年。
周芬伶:《芳香的秘教:性別、愛欲、自傳書寫論述》,台北:麥田出版,2006年。
周慧珠:《在風雪中行腳的僧人》,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2004年。
周志健:《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台北:心靈工坊,2015年。
吳汝鈞:《佛學研究方法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
---------:《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97年。
吳老擇編:《雜阿含經之研究》,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88 年。
吳經熊著、吳怡譯:《禪學的黃金時代》,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2009年。
林富士、傅飛嵐主編:《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中國聖者傳記與地域史的材料》,台北:允晨出版社,2000年。
林其賢:《聖嚴法師年譜》(第一冊—第四冊),台北:法鼓文化,2016年。
林美容、丁世傑、林承毅訪問:《學海悠遊.劉枝萬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8年。
林子青:《白雲深處一禪僧:林子青傳記文學集》,台北:法鼓文化,2008年。
林泰石:《聖嚴法師禪學著作中的生命教育》,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
卓遵宏、侯坤宏合著:《台灣佛教一甲子:吳老擇先生訪談錄》增訂本,台北:國史館,2006年。
卓遵宏、侯坤宏採訪、廖彥博記錄:《成一法師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6年。
卓遵宏等採訪:《台灣佛教人物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7年。
卓遵宏、侯坤宏訪問:《紅塵掠影:李志夫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13年。
法鼓文化編著:《一缽千家飯(法鼓山攝影集)》,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
施淑青:《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台北:時報出版社,2000年。
胡紹嘉:《敘事、自我與認同──從文本考察到課程探究》,台北:秀威出版社,2008年。
星雲法師:《合掌人生:關鍵時刻》,新北市:香海文化,2011年。
紀元文、李有成主編:《生命書寫》,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11年。
侯坤宏:《真實與方便──印順思想研究》,桃園:法界出版社,2009年。
---------:《印順導師年譜》,台北:國史館,2008年。
張曼濤:《中國佛教史論集──台灣佛教篇》,台北:大乘出版社,1979年。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台北:里仁出版社,1983年。
---------:《東方學術概觀》,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陳榮捷著、廖世德譯:《現代中國的宗教趨勢》,台北:文殊出版社,1987年。
陳慧劍:《當代佛門人物》,台北:東大出版社,1986年。
---------:《聖嚴法師》,台北:法鼓山基金會,2004年。
陳 兵、鄧子美:《二十世紀中國佛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陳清香:《台灣佛教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陳啟淦:《人間導師:聖嚴法師的故事》,台北:文經出版社,2009年。
麻天祥:《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符芝瑛:《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上)(下),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年。
清德法師:《印順導師的律學思想》,台北:雲龍出版社,2001年。
道安法師遺集編輯委員會:《道安法師遺集》(七),台北:道安法師紀念會,1980年。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出版社,1990年。
雲庵法師:《台灣比丘尼現代行腳──踏尋祖庭與佛國》,台北:千華圖書,1996年。
辜琮瑜:《聖嚴法師的禪學思想》,台北:法鼓文化,2002年。
菲力浦.勒熱納著、楊國政譯:《自傳契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游勝冠、熊秉真編:《流離與歸屬:二戰後港臺文學與其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黃運喜:《中國佛教近代法難研究(1898-1937)》,台北:法界出版社,2006年。
黃敬家:《贊寧《宋高僧傳》敘事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8年。
郭 朋:《印順佛學思想研究》,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
郭惠芯、林其賢合著:《聖嚴法師人間行履》,台北:法鼓山基金會,2009年。
褚伯思:《佛門人物志》,台北:傳記文學,1973年。
福嚴佛學院編:《印順導師百歲嵩壽祝壽文集.論文篇》,新竹:福嚴佛學院,2004年。
聖嚴教育基金會學術研究部:《聖嚴研究》(第一輯),台北:法鼓文化,2010年。
---------:《聖嚴研究》(第二輯),台北:法鼓文化,2011年。
---------:《聖嚴研究》(第三輯),台北:法鼓文化,2012年。
---------:《聖嚴研究》(第四輯),台北:法鼓文化,2013年。
---------:《聖嚴研究》(第五輯),台北:法鼓文化,2014年。
---------:《聖嚴研究》(第六輯),台北:法鼓文化,2015年。
---------:《聖嚴研究》(第七輯),台北:法鼓文化,2016年。
---------:《聖嚴研究》(第八輯),台北:法鼓文化,2016年。
楊惠南:《當代佛教思想展望》,台北:東大出版社,1991年。
---------:《佛教思想發展史論》,台北:東大出版社,1993年。
劉紹唐編:《什麼是傳記文學》,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年。
劉春成:《慈雲悠悠──達進法師八十自述》,台北:圓神出版社,1988年。
劉成有:《佛教現代化的探索──印順法師傳》,台中:太平慈光寺,2008年。
廖卓成:《自傳文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潘 煊:《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導師傳》,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2年。
---------:《證嚴法師:琉璃同心圓》,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4年。
---------:《法影一世紀:印順導師百歲》,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5年。
---------:《聖嚴法師最珍貴的身教》,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9年。
鄭壽彭:《印順導師學譜》,台北:天華出版社,1981年。
鄭郁卿:《高僧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鄭尊仁:《台灣當代傳記文學研究》,台北:秀威出版社,2006年。
鄭阿財等著:《佛教文獻與文學》,高雄:佛光出版社,2011年。
韓 昇:《遣唐使與學問僧》,香港:中和出版社,2011年。
瞿海源:《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出版社,1997年。
鐮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教史》,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
藍吉富:《二十世紀的中日佛教》,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1年。
---------編:《印順導師的思想與學問》,台北:正聞出版社,1986年。
---------主編:《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4月。
釋東初:《中國近代佛教史》(上)(下),台北:中華佛教文化館,1974年。
---------:《佛教文化之重新》,台北:法鼓文化,2013年。
釋樂觀:《六十年行腳記》,台北:海潮音,1977年。
釋悟明:《仁恩夢存──悟明長老回憶錄(西元1911~1962年)》,台北:樹林海明禪寺,1990年。
釋真華:《印順導師略傳》,花蓮:佛教慈濟基金會,1990年。
---------:《行化雜記》,台北:正聞出版社,1991年,三版。
---------:《參學瑣談》,南投:中道學苑,1999年,重版。
釋妙然主編:《民國佛教大事年紀》,台北:海潮音雜誌社,1995年。
釋恆清主編:《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台北:東大出版社,1995年。
釋昭慧:《人間佛教的播種者》,台北:東大出版社,1995年。
---------:《活水源頭──印順導師思想論集》,桃園:法界出版社,2003年。
釋昭慧、江燦騰編著:《世紀新聲──當代台灣佛教的入世與出世之爭》,台北:法界出版社,2001年。
釋演培:《一個凡愚僧的自白》,高雄:慈源禪寺,1996年。
釋開證:《慈恩集1:年譜讚頌篇》,高雄:宏法寺,1996年。
釋常慧:《聖嚴法師佛教教育理念與實踐》,台北:法鼓文化,2004年。
釋厚觀等編:《印順導師永懷集》,新竹:福嚴佛學院,2006年。
釋悟因:《魚趁鮮,人趁早:明宗上人走過台灣佛教六十年》,嘉義:香光莊嚴出版社,2007年。
釋大願:《重走江湖》,南投:人乘佛刊,2011年。
闞正宗:《台灣高僧》,台北:菩提長青出版社,1996年。
---------:《台灣佛教一百年》,台北:東大出版社,1999年。
---------:《重讀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編),台北:大千出版社,2004年。
---------:《重讀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續編),台北:大千出版社,2004年。
闞正宗、卓遵宏、侯坤宏:《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傳道法師訪談錄》,台南:妙心出版社,2010年。
闞正宗、陳劍鍠採訪:《走過妙雲蘭若五十年:慧理、常光妙雲弘法記》,新北市:常春樹書坊,2015年。
Michael White、David Epston著,廖世德譯:《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台北:心靈工坊,2001年。
William James著,蔡怡佳、劉宏信譯:《宗教經驗之種種》,台北:立緒出版社,2001年。
William Mckinley Runyan著、丁興祥等譯:《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台北:遠流出版社,2002年。

四、期刊、專書、研討會論文
丁 敏:〈台灣當代僧侶自傳研究〉,收入《台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台北: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1994年,頁163-207。
---------:〈煮雲法師的佛教經驗與佛教事業──1949年大陸來臺青年僧侶個案研究〉,收入《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9年7月,頁275-302。
---------:〈當代台灣旅遊文學中的僧侶記遊──以聖嚴法師《寰遊自傳系列》為探討〉,收入《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七期,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2002年7月,頁341-378。
---------:〈知恩報恩溯本源《法源血源》導讀〉,收入《人生雜誌》第308期,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4月,頁16。
丁仁傑:〈進步、認同與宗教救贖取向的入世性轉向〉,收入《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六十二期,台北: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社,2006年6月,頁37-99。
人醫心傳:〈隨侍導師,法喜充滿──醫療成員的照護分享〉,收入《人醫心傳》第18期,花蓮:財團法人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發行,2005年6月,頁17。
于君方著、余淑慧譯:〈比丘尼何以神聖〉,收入《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7年9月,頁169-190。
于君方:〈聖嚴法師與漢傳佛教〉,收入《傳燈續慧:中華佛學研究所卅週年特刊》,新北市: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2010年7月,頁115-124。
王鴻仁:〈現代傳記文學的面貌〉,收入《書評書目》第55期,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77年11月,頁6-38。
王順民:〈當代台灣佛教變遷之考察〉,收入《中華佛學學報》第8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5年7月,頁315-343。
王亞榮:〈日嚴寺考──兼論隋代南方佛教義學的北傳〉,收入《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9年7月,頁191-203。
王明珂:〈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收入《思與言》第34期第3卷,台北:思與言雜誌社,1999年9月,頁147-184。
王邦雄:〈說一切有部與中國佛教史研究〉,收入《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4月,頁117-123。
王雷泉:〈批判與適應──試論「人間佛教」的三個層面〉,收入《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4月,頁371-381。
---------:〈印順導師的宗教觀與宗教史觀〉,收入《第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論文集》(上),新竹:玄奘大學宗教系等主辦,2006年5月,頁(五)1-(五)10。
王見川:〈還「虛雲」一個本來面目──他的年紀與事蹟新論〉,收入《圓光佛學學報》第13期,中壢:圓光佛學研究所,2008年6月,頁169-188。
天下雜誌:〈人心微塵勤灑掃:聖嚴〉,收入《天下雜誌》第200期,台北:天下雜誌社,1998年1月,頁133。
伊吹敦著、釋證道譯:〈關於《續高僧傳》之增補〉,收入《諦觀》第69期,台北:諦觀雜誌社,1992年4月,頁197-221。
朱崇儀:〈女性自傳:透過性別來重讀/重塑文類?〉,收入《中外文學》第26卷第4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發行,1997年9月,頁133-150。
田芳華:〈自傳記憶與事件──生命史調查之應用與前瞻〉,收入《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第6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1998年10月,頁5-38。
江燦騰:〈從解嚴前到解嚴後──戰後印順導師的人間淨土思想在臺灣的變革、爭辯與分化發展〉,收入《玄奘佛學研究》第十二期,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2009年9月,頁1-28。
李豐楙:〈慧皎高僧傳及其神異性格〉,收入《中華學苑》第26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出版,1982年12月,頁123-137。
李奭學:〈文學上的「傳記」〉,收入《當代》第55期,台北: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1月,頁54-62。
李玉珍:〈John Kieschnick(柯嘉豪),The Eminent Monk: 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收入《新史學》第9卷第2期,台北:新史學雜誌社,1998年12月,頁187-192。
---------:〈問學成佛道上之千年邂逅──悼念學問僧印順導師〉,收入《弘誓雙月刊》第75期,桃園:佛教弘誓學院,2005年7月,頁92-96。
---------:〈雲水不住——曉雲法師的比丘尼典範〉,收入《2006年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思想行誼研討會暨第十三屆國際佛教教育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新北市: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2007年5月,頁11-38。
李志夫:〈佛教對中日文化影響之比較〉,收入《中華佛學學報》第11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8年7月,頁103-117。
---------:〈從《說一切有部研究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探討印老的思想與行誼〉,收入《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4月,頁105-116。
---------:〈聖嚴法師行誼簡介〉,收入《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三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2000年7月,頁531-537。
李坤寅:〈釋迦牟尼佛傳記的神話性格分析〉,收入《中華佛學研究》第8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2004年3月,頁249-278。
李芝瑩:〈印順法師自傳書寫特色及內涵〉,收入《玄奘佛學研究》第十八期,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2012年9月,頁63-90。
李振弘:〈認識論就是生命史:一個寫作者對「生命書寫旨趣」的自我敘說〉,收入《輔導季刊》第51卷第1期,台北: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15年3月,頁19-28。
呂勝強:〈印順導師對於中國佛教復興之懸念探微──以義學為主〉,收入《福嚴會訊》第26期,新竹:福嚴佛學院,2010年4月,頁1-48。
杜維運:〈傳記的特質和撰寫方法〉,收入《傳記文學》第45卷第5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4年11月,頁39-43。
吳汝鈞:〈佛陀傳記之研究〉,收入《獅子吼》第29卷第7期,台北:獅子吼雜誌社,1990年7月,頁14-21。
吳季霏:〈《比丘尼傳》的研究〉,收入《法光學壇》第4期,台北:法光雜誌社,2000年9月,頁105-123。
何建明:〈人間佛教的百年回顧與反思──以太虛、印順和星雲為中心〉,收入《世界宗教研究》第4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06年1月,頁15-24。
周志煌:〈近代中國佛教改革思想中「回溯原典」之意涵及其實踐進路──以太虛,印順,歐陽竟無之論點為核心的開展〉,收入《中華佛學研究》第1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7年3月,頁157-193。
邱敏捷:〈印順導師佛教著作及其對台灣佛教出版界之影響〉,收入《佛教圖書館館訊》第20期,台北: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1999年12月,頁6-19。
林鎮國:〈布特曼與印順的解神話詮釋學〉,收入《含章光化──戴璉璋先生七秩哲誕論文集》,台北:里仁出版社,2002年1月,頁103-126。
---------:〈多音與介入──當代歐美佛學研究方法之省察〉,收入《正觀雜誌》第1期,南投:正觀雜誌社,1997年6月,頁1-27。
林純綾:〈說似平凡其實不凡〉,收入《人生雜誌》第251期,台北:法鼓文化,2004年7月,頁12-15。
林谷芳口述,張靜茹、王瑩採訪整理:〈等待大師──讀《枯木開花》有感〉,收入《台灣光華雜誌》第25卷第11期,台北:光華雜誌社,2000年11月,頁112-117。
林建德:〈近二十年來臺灣地區「人間佛教」研究發展概述〉,收入《佛教圖書館館訊》第52期,台北: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2011年6月,頁6-17。
---------:〈印順及聖嚴「如來藏」觀點之對比考察〉,收入《臺大中文學報》第40期,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13年3月,頁291-330。
---------:〈試論聖嚴法師對中華禪之承傳和轉化:以印順法師觀點為對比的考察〉,收入《聖嚴研究》(第五輯),台北:法鼓文化,2014年6月,頁235-268。
---------:〈「抉擇」與「傳承」:印順和聖嚴對於「中國佛教」的兩種立場〉,收入《人間佛教研究》第七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2016年,頁177-212。
姚仁祿:〈鏡頭下的壯闊人生〉,收入《人生雜誌》第251期,台北:法鼓文化,2004年7月,頁20-23。
袁瓊瓊:〈有情眾生的無情人重讀《歸程》心得〉,收入《人生雜誌》第308期,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4月,頁12-15。
侯坤宏:〈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收入《國史館學術集刊》第十二期,台北:國史館,2007年6月,頁139-203。
---------:〈沉澱歷史重量的傳記《聖嚴法師七十年譜》讀後〉,收入《人生雜誌》第308期,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4月,頁50-54。
---------:〈印順法師的著作因緣〉,收入《玄奘佛學研究》第十三期,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2010年3月,頁125-193。
---------:〈探討印順法師的生平與思想──以《印順法師年譜》、《真實與方便:印順思想研究》為例〉,收自《法印學報》第一期,桃園: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2011年10月,頁185-210。
---------:〈探索青年印順法師的思想〉,收入《法光雜誌》第273期,台北:法光文教基金會,2012年6月,頁2-3版。
---------:〈台灣佛教人物口述訪問經驗談〉,收入《法光雜誌》第307期,台北:法光文教基金會,2015年4月,頁2-4版。
孫中曾:〈印順法師與佛教教團的藍圖──從《教制教典與教學》談起〉,收入《法光雜誌》第67期,台北:法光文教基金會,1995年4月,第4版。
涂豔秋:〈論四念處與聖嚴法師的默照禪〉,收入《聖嚴研究》(第七輯),台北:法鼓文化,2016年1月,頁121-172。
曹仕邦:〈淺言現存兩種最古僧傳的傳記分類與編次〉,收入《普門學報》第51期,台北:普門學報社,2009年5月,頁166-172。
張曼濤:〈印順法師著: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新書評介〉,收錄自《華岡佛學學報第1期》,台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68年8月,頁237-240。
張漢良:〈傳記的幾個詮釋問題〉,收入《當代》第55期,台北:合志文化,1990年11月,頁29-35。
張戍誼:〈五十位「影響力人物」〉,收入《天下雜誌》第203期,台北:天下雜誌社,1998年4月,頁82-83。
梅靜軒:〈民國以來的漢藏佛教關係(1912-1949)──以漢藏教理院為中心的探討〉,收入《中華佛學研究》第2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8年3月,頁251-288。
許勝雄:〈中國佛教在臺灣之發展史〉,收入《中華佛學研究》第2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8年3月,頁289-298。
許育銘:〈民國以來留日學僧的歷史軌跡與聖嚴法師東渡留學〉,收入《東華人文學報》第六期,花蓮: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04年7月,頁195-222。
梁金滿:〈八十載壯闊弘法行腳〉,收入《人生雜誌》第308期,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4月,頁8-11。
陳儀深:〈政權替換與佛教大師的調適──一九四九年前後的明真、虛雲、道安、印順為例〉,收入《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台北:現代佛教學會主辦,1996年6月,頁1-12。
陳美華:〈個人、歷史與宗教──印順法師、「人間佛教」與其思想源流〉,收入《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五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2002年7月,頁427-456。
陳玫娟:〈漢傳禪法弘揚東西方──法鼓山推廣禪修30年特別報導〉,收入《法鼓雜誌》第239期,台北: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2009年11月,第8版。
程恭讓:〈歐陽竟無先生的生平、事業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質〉,收入《圓光佛學學報》第4期,中壢:圓光佛學研究所,1999年12月,頁141-191。
單德興:〈雪泥鴻爪法常存《雪中足跡》評介〉,收入《人生雜誌》第308期,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4月,頁28- 32。
單慈衿:〈用心、真心、恭敬心:美國新澤西同淨蘭若創辦人仁俊法師〉,收入《禮敬追思人間佛教導航師──印順導師》,台北: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中文期刊部,2005年,頁164-166。
野川博之:〈印順導師日本好友牛場真玄:其事蹟與著作之概觀〉,收入《法印學報》第三期,中壢: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2013年10月,頁137-182。
黃文樹:〈印順導師的教育行誼與教育思想芻探〉,收入《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4月,頁403-425。
黃德賓:〈我國近代佛教圖書館興起背景因素之考察〉,收入《佛教圖書館館訊》第30期,台北: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2002年6月,頁42-57。
黃秀花:〈悠遊法海一輕舟:泉州崇福寺長老常覺法師〉,收入《禮敬追思人間佛教導航師──印順導師》,台北: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中文期刊部,2005年,頁168-176。
黃敬家:〈佛教傳記文學研究方法的建構──從敘事的角度解讀高僧傳記〉,收入《世界宗教學刊》第10期,嘉義: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2007年12月,頁99-138。
---------:〈中國僧傳對傳統史傳敘事方法的運用──以《宋高僧傳》為例〉,收入《台北大學中文學報》第6期,台北:國立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9年3月,頁85-114。
馮品佳:〈生命/書寫〉,收入《英美文學評論》第15期,台北: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2009年12月,頁v-vii(前言)。
楊惠南:〈當代台灣佛教「出世」性格的分析〉,收入《東方宗教研究》第一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1990年10月,頁317-343。
---------:〈不厭生死,不欣涅槃──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精髓〉,收入《第五屆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海峽兩岸佛教學術研討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佛教弘誓學院主辦、出版,2004年4月24日,頁A3-A25。
楊曾文:〈考察禪中國化的卓越嘗試──讀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收入《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4月,頁345-354。
楊書濠:〈戰後臺灣佛教雜誌的發展──以在臺復刊後的《海潮音》月刊為主(1949-2010)〉,收入《佛教圖書館期刊》第55期,台北: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2012年12月,頁23-43。
劉嘉誠:〈我看印順導師的學風〉,收入《法光雜誌》第127期,台北:財團法人法光文教基金會,2000年4月,第二版。
---------:〈印順法師的方法論──以三法印、中道及二諦說為中心〉,收入《玄奘佛學研究第十七期》,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所,2012年3月,頁33-58。
劉苑如:〈重繪生命地圖──聖僧劉薩荷形象的多重書寫〉,收入《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三十四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9年3月,頁1-51。
蒲永孝口述、蘇奕瑄撰稿:〈雖痛卻不苦的生病觀〉,收入《人生雜誌》第318期,台北: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2010年2月,頁24-28。
蓑輪顯量:〈現代臺灣佛教與印順法師──五大本山與人間佛教的背景一探〉,收入《佛光學報》新二卷.第二期,宜蘭: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2016年7月,頁31-53。
蔡纓勳:〈《高僧傳》中的文學史料〉,收入《圓光佛學學報》第1期,中壢:圓光佛學研究所:1993年12月,頁241-251。
鄧美玲:〈平凡中的不平凡《聖嚴法師學思歷程》讀記〉,收入《人生雜誌》第308期,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4月,頁20-23。
鄭石岩:〈枯木開花劫外春:讀《枯木開花》有感〉,收入《人生雜誌》第308期,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4月,頁24-27。
蕭阿勤:〈世代認同與歷史敘事:台灣一九七○年代「回歸現實」世代的形成〉,收入《台灣社會學》第9期,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5年6月,頁1-58。
蕭麗華:〈唐朝僧侶往來安南的傳法活動之研究〉,收入《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18期,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2011年12月,頁189-218。
簡瑛瑛:〈性別、記憶與認同:臺灣女性歷史書寫與口述藝術〉,收入《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北市: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1999年9月,頁409-428。
藍吉富:〈楊仁山與現代中國佛教〉,收入《華岡佛學學報》第2期,台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72年8月,頁97-112。
---------:〈台灣佛教思想史上的後印順時代〉,收入《第三屆「印順導師之思想理論與實踐」論文集》,桃園: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2002年4月,頁1-12。
---------:〈印順法師在台灣佛教思想史上的地位〉,收入《第六屆「印順導師與人菩薩行」海峽兩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新竹:玄奘大學宗教系主辦,2006年5月,頁(四)9-(四)11。
藍日昌:〈論師的時代──對僧傳中六朝義學論師的分析〉,收入《普門學報》第11期,台北:普門雜誌社,2002年9月,頁51-80。
釋道安:〈新書評介──中國禪宗史〉,收入《華岡佛學學報》第3期,台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73年5月,頁141-148。
釋東初:〈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收入《現代佛教學術叢刊》86,台北:大乘文化,1978年12月,頁13-58。
---------:〈民國以來海外之留學僧〉,收入《現代佛教學術叢刊》86,台北:大乘文化,1978年12月,頁357-373。
釋傳道:〈記一位平實的長老〉,收入《印順導師的思想與學問:印順導師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正聞出版社,1986年,頁153-166。
釋慧嚴:〈日本曹洞宗與台灣佛教僧侶的互動〉,收入《中華佛學學報》第11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8年7月,頁119-153。
---------:〈略探尼僧在台灣佛教史上的地位〉,收入《玄奘佛學研究》第八期,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2007年11月,頁55-74。
---------:〈從臺閩日佛教的互動看尼僧在臺灣的發展〉,收入《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9年7月,頁249-274。
釋悟殷:〈從有部譬喻師發展到經部譬喻師之思想流變──記一段印順導師在佛教思想史上的特見〉,收入《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4月,頁27-61。
釋果徹:〈聖嚴法師與人間佛教的人間淨土──《法鼓全集》之思想概介〉,收入《漢學研究通訊》第19卷第3期,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0年8月,頁384-391。
釋昭慧:〈出世與入世的無諍之辯〉,收入《香光莊嚴》第69期,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2002年3月,頁86-129。
釋厚觀:〈印順導師讚嘆的菩薩精神〉,收入《印順導師百歲嵩壽祝壽文集‧論文篇》,新竹:福嚴佛學院,2004年4月,頁1-31。
釋悟因:〈戰後佛教在台灣──佛教面對現代挑戰的回應〉,收入《香光莊嚴》第84期,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2005年12月,頁16-25。
釋慧璉:〈高岡鳳鳴異世同聲──印順導師〈點頭頑石話生公〉一文探綜〉,收入《第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論文集》(上),新竹:玄奘大學宗教系等主辦,2006年5月,頁(十七)1-(十七)14。
---------:〈印順導師與中國佛教研究〉,收入《第七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論文集》,桃園:佛教弘誓學院,2008年5月,頁(C4)1-(C4)14。
釋聖凱:〈印順導師對攝論學派的詮釋──「中間路線」的堅持與游離〉,收入《玄奘佛學研究》第五期,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2006年7月,頁23-50。
釋德晟:〈博士比丘的交會──以印順導師與聖嚴長老的自傳為研究〉,收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論文集》,桃園:佛教弘誓學院,2012年5月,頁493-525。
闞正宗:〈善導寺時期的印順法師(1952-1957)──「佛法概論事件」前後相關人物的動向〉,收入《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4月,頁383-402。
---------:〈戰後台灣佛教史料的查找與運用〉,收入《佛教圖書館館訊》第39期,台北: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2004年9月,頁23-34。
闞正宗、蘇瑞鏘:〈台南開元寺僧,高執德的「白色恐怖」公案再探〉,收入《中華人文社會學報》第二期,新竹:中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2005年3月,頁252-285。
龔 雋:〈作為思想史的禪學寫作──以漢語語境禪學研究為中心的方法論考察〉,收入《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五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2000年7月,頁79-112。
---------:〈唐宋佛教史傳中的禪師想像──比較僧傳與燈錄有關禪師傳的書寫〉,收入《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十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2005年7月,頁151-184。
---------:〈經史之間:印順佛教經史研究與近代知識的轉型〉,收入《法印學報》第二期,中壢: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2012年10月,頁15-70。
---------:〈聖嚴法師的佛教通史著述與近代佛教史學〉,收入《聖嚴研究》(第六輯),台北:法鼓文化,2015年6月,頁449-469。

五、學位論文
王秉倫:《印順法師的生命觀及其生命教育義蘊》,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王靖絲:《聖嚴法師對淨土思想的抉擇與詮釋》,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王子兆:《聖嚴法師教育思想之研究》,台東: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朱文光:《佛教歷史詮釋的現代蹤跡:以印順判教思想為對比考察之線索》,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李政憲:《朱斐及其《菩提樹》雜誌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李芝瑩:《印順法師傳記書寫及其生命教育意涵》,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李素英:《「印順學」之形成與展望》,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林長青:《以僧人精神統合生命:聖嚴法師的心理傳記》,台北: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林其賢:《聖嚴法師的倫理思想與實踐──以建立人間淨土為核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8年。
林宜蓁:《從中國傳統文化看戰後台灣佛教的振興運動》,宜蘭: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林美香:《聖嚴法師大普化教育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林莉如:《當代比丘尼的生命書寫──以個人在「靜思精舍」修行經驗為例》,花蓮: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周霖芳:《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1945-195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柳人尹:《聖嚴法師旅遊書寫之人間淨土意涵探析──以《佛國之旅》為例》,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涂孟惠:《曉雲法師與張其昀先生之人文品格研究》,台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姵璇:《李叔同的自我覺察與實踐之路──李叔同的心理發展歷程》,台北: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陳佩鈺:《僧侶自我轉化經驗及其自我觀之敘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陳彥伯:《承先啟後的孤僧──釋東初及其佛教文化學行初探》,嘉義: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張家榮:《臺灣佛教學術高等教育發展現況之研究:以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佛學組與中華佛學研究所爲例》,嘉義: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陸 柯:《逆流而行:聖嚴法師漢傳佛教之主張與其時代背景》,新北市: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廖淑珍:《當代臺灣佛教的佛陀觀及其宗教實踐》,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廖憶榕:《印順導師與妙雲蘭若──兼論「精神典範」對於比丘尼僧團發展之影響》,花蓮: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蔡美端:《出世與入世的葛藤──從義學僧侶到開國元勳的巨贊法師之研究》,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釋法嚴:《印順法師在台灣──以活動事蹟與思想影響為考查中心》,桃園:圓光佛研所碩士論文,1999年。
釋如斌:《近代中國佛教教育事業之研究──以閩南佛學院為例》,桃園:圓光佛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釋道修:《梁《高僧傳》「論贊」之研究──以歷史性與文學性的考察為主軸》,桃園:圓光佛研所碩士論文,2000年。
釋德謙:《印順法師的淨土思想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釋地印:《以緣起三法印論實相的內涵──以印順法師的思想為主》,新北市: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六、影音/多媒體資料
大愛電視台:《上印下順導師傳》(紀錄片DVD),台北:靜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法鼓文化發行:《他的身影:聖嚴法師弘法行履》(DVD),台北:法鼓文化,2011年。

七、電子資料庫及網路資源
(一)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index.html
(二)印順文教基金會http://www.yinshun.org.tw/firstpage.htm
(三)聖嚴法師法鼓全集http://ddc.shengyen.org/pc.htm
(四)法鼓山聖嚴法師生平介紹網http://www.shengyen.org/index.aspx
(五)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http://buddhism.lib.ntu.edu.tw/DLMBS/index.jsp
(六)香光資訊網/佛教傳記http://www.gaya.org.tw/library/b-ip/b_biography.htm
(七)台灣佛教數位博物館/佛教人物
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dhism/formosa/index-people.html
(八)佛教弘誓學院/印順導師學術會議論文http://www.hongshi.org.tw/thesis.aspx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