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國貓鼠故事研究:從民間文學到《三俠五義》-毛柔云

碩士論文-中國貓鼠故事研究javascript:void(0):從民間文學到《三俠五義》-毛柔云

論文分類:碩士論文

姓名:毛柔云

標題:中國貓鼠故事研究:從民間文學到《三俠五義》

指導教授:謝明勳

畢業日期:2014-07

摘要:

貓鼠故事之基礎,係源於人類捕鼠的生物利用方式,導致貓鼠天敵的印象根深柢固。爾後此一動物組合的關係被應用於先秦諸子著作,以貓鼠之間食物鏈關係作為譬喻題材,並於貓字普遍使用之後,變成民間文學之中的主角。於上述過程中,貓與鼠由真實存在之動物,逐漸被賦予文化、文學意義,牠們的互動關係和生物特性最終被《三俠五義》吸收,小說借已成為文化符號之貓鼠,當作人物諢號與互動關係之象徵,創造出俠義小說史上著名的俠客典型。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一)古籍(以時代先後排序,同朝則以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周﹞《周易》,使用版本為﹝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周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年(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學刊本)。
﹝周﹞青史氏:《青史子》收錄於魯迅:《古小說鉤沈》,香港:新藝出版社,1967年。
﹝先秦﹞《周禮》,使用版本為﹝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周禮注疏附校勘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年(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學刊本)。
﹝先秦﹞《詩經》,使用版本為﹝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毛詩注疏附校勘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年(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學刊本)。
﹝先秦﹞《禮記》,使用版本為﹝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禮記注疏附校勘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年(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學刊本)。
﹝秦﹞呂不韋著、陳奇猷校注:《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81年。
﹝漢﹞劉向著、盧元駿註譯:《說苑今註今譯》,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8年。
﹝漢﹞班固等撰:《白虎通》,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
﹝晉﹞干寶著、胡懷琛標點:《新校搜神記》,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年。
﹝晉﹞葛洪撰:《肘後備急方》,長沙:岳麓書社,1994年。
﹝晉﹞葛洪撰、王明著:《抱朴子內篇校釋》,臺北市:里仁書局,1981年。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收錄於王根林等校點:《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收錄於魯迅:《古小說鉤沉》,香港:新藝出版社,1967年。
﹝南朝梁﹞沈約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書附索引》,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年。
﹝南朝梁﹞寶唱法師編撰:《經律異相》,收錄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市:新文豐,1983年。
﹝北魏﹞魏收撰、西魏書﹝清﹞謝啟昆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魏書附西魏書》,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年。
﹝隋﹞姚察、﹝隋﹞謝炅、﹝唐﹞魏徵、﹝唐﹞姚思廉合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梁書附索引》,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年。
﹝隋﹞巢元方等撰、丁光迪主編:《諸病源候論校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三刷。
﹝唐﹞李延壽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北史并附編三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年。
﹝唐﹞杜佑著、王文錦等點校:《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新北市:漢京文化,1983年。
﹝唐﹞張鷟撰、趙守儼點校:《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唐﹞劉肅撰、許德楠、李鼎霞點校:《大唐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唐﹞魏徵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隋書附索引》,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年。
﹝唐﹞釋道宣撰:《廣弘明集》,收錄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市:新文豐,1983年。
﹝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市:鼎文書局,1981年。
﹝宋﹞王溥撰:《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
﹝宋﹞司馬光編:《類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宋﹞孟元老撰、鄧之誠注:《東京夢華錄注十卷》,香港:商務印書館,1961年。
﹝宋﹞洪邁:《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宋﹞徐鉉:《稽神錄》,臺北市:新興,1988年。
﹝宋﹞陳彭年等編,林尹校:《新校宋本廣韻》,臺北市:黎明文化,1976年。
﹝宋﹞陸佃撰:《埤雅》,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歐陽修、﹝宋﹞宋祈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臺北市:鼎文書局,1981年。
﹝宋﹞羅大經撰、王瑞來點校:《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年。
﹝明﹞不署撰人:《五鼠鬧東京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不題撰人:《五鼠鬧東京包公收妖傳》收錄於侯忠義主編:《明代小說輯刊 第二輯》,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
﹝明﹞安遇時編集:《包龍圖判百家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佚名:《龍圖公案》,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年。
﹝明﹞張自烈、﹝清﹞廖文英編:《正字通》,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年。
﹝明﹞劉應卿:《應諧錄》,收錄於﹝明﹞陶珽編《說郛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石玉崑著,張虹校注,楊宗瑩校閱:《三俠五義(上)、(下)》(臺北市:三民,2008年。
﹝清﹞王先慎撰:《韓非子集解》,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8年。
﹝清﹞王先謙撰:《莊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永瑢等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上海:商務印書局,1933年。
﹝清﹞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十卷》,臺北市:漢京文化,1980年。
﹝清﹞陳夢雷等編:《古今圖書集成》,臺北市:鼎文,1985年。
﹝清﹞黃漢輯:《貓苑》,臺北市:新興,1988年。
﹝清﹞趙翼著:《廿二史劄記》,臺北市:廣文書局,1992年再版。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二)近人專書(以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美﹞丁乃通著、鄭建成、李倞、商孟可、白丁譯、李廣成校:《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年。
﹝英﹞李約瑟、成慶泰、郭郛:《中國古代動物學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
﹝英﹞愛德華‧摩根‧佛斯特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市:商周出版,2009年。
﹝德﹞艾伯華著、王燕生、周祖生譯、劉魁立審校:《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德﹞戴特勒夫‧布魯姆著,張志成譯:《貓的足跡:貓如何走入人類的歷史》,新北市:遠足文化,2006年。
孔另境:《中國小說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王秋桂編:《李家瑞先生通俗文學論文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2年。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王德威著,宋偉杰譯:《晚清小說新論:被壓抑的現代性》,臺北市:麥田出版,2003年。
王璦玲:《明清傳奇名作人物刻畫之藝術性》,臺北市:臺灣書局,1998年。
朱金甫:《建官立綱──歷代官制》,臺北市:萬卷樓,2000年。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1990年。
余英時:《知識人與中國文化價值》,臺北市:時報文化,2007年。
李幼蒸:《文化符號學:符號學和意識型態》,臺北市:唐山,1997年
李則芬:《隋唐五代歷史論文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李時人:《中國古代禁毀小說漫話》,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9年。
李漢秋、朱萬曙:《包公系列小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
杜維運:《中國史學史 第二冊》,臺北市:三民,1998年。
汪子春、程寶綽:《中國古代生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周英雄:《小說‧歷史‧心理‧人物》,臺北市:東大圖書,1988年。
周勛初主編:《唐人軼事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周慶華著、龔鵬程主編:《語文符號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
孟梨野:《中國公案小說藝術發展史》,北京:新華書局,1996年。
季旭昇:《說文新證(下)》,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4年。
季羨林:《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季羨林譯:《五卷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
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臺北市:臺灣商務,1985年。
居閱時、瞿明安:《中國象徵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金榮華:《六朝志怪小說情節單元分類索引(甲編)》,新北市:口傳文學會,2007年。
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上冊)》,臺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
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冊)》,臺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
侯忠義:《三俠五義系列小說》,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2刷。
俞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年。
祈連休:《中國民間故事史‧先秦至隋唐五代篇》,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11年。
祈連休:《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11年。
胡從經:《胡從經書話》,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胡適:《胡適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苗壯主編:《中國小說人物辭典》,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馬幼垣:《中國小說史集稿》,臺北市:時報文化,1988年2刷。
馬昌儀:《鼠咬天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張火慶:《古典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曹文正:《中國俠文化史》,新北市:雲龍出版社,1997年。
梁麗玲:《漢譯佛典動物故事》,臺北市:文津,2010年。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臺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淑馨,1998年。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新北市:駱駝出版社,1987年。
傅樂成主編、鄒紀萬著:《中國通史‧秦漢史》,臺北市:眾文圖書,1990年。
彭衛、楊振紅:《中國風俗通史‧秦漢卷》,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2002年。
程一駿主編:《貓為什麼是獨行俠?》,臺北市:臺灣商務,2012年。
黃大宏:《唐代小說重寫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年。
黃永年:《《新唐書》與《舊唐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黃永年:《唐代史事考釋》,臺北市:聯經,1998年。
葉舒憲、章米力、柳倩月主編:《文化符號學─大小傳統新視野》,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3年。
葉慶炳:《談小說妖》,臺北市:洪範書局,1987年。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辭典(十)》,上海:漢語大辭典編輯委員會,1993年。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劉守華:《比較故事學論考》,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劉昭民編著、劉棠瑞訂正:《中華生物學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劉湘雨:《儒學與中國古代小說關係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劉蔭柏:《中國武俠小說史─古代部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年。
蔣人傑編纂、劉銳審定:《說文解字集注(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鄭州市文物考古所編著:《中國古代鎮墓神物》,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鄭振鐸:《鄭振鐸全集第七卷:中國俗文學史》,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市:風雲時代,2010年。
糜文開、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一)》,臺北市:三民書局,1987年。
薛亮:《明清稀見小說匯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謝明勳:《六朝小說本事考索》,臺北市:里仁,2003年。
謝明勳:《古典小說與民間文學─故事研究論集》,臺北市:大安出版社,2004年。
顏雲受、劉鋒杰:《文學象徵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譚達先:《中國動物故事研究》,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鍾宗憲:《民間文學與民間文化采風》,臺北市:里仁書局,2006年。
龔延明編著:《宋代官制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龔鵬程:《文字符號學》,臺北市:臺灣學生,1992年。
龔鵬程:《俠的精神文化史論》,臺北市:風雲時代,2004年。
龔鵬程主編、周慶華著:《語文符號學》,上海:東方出版社,2011年。

二、單篇論文(以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王子今:〈「鎮墓獸」原始〉,《尋根》,鄭州:尋根雜誌社,1999年第6期。
王子今:〈北京大葆台漢墓出土貓骨及相關問題〉,《考古》,北京:考古雜誌社,2010年第2期。
王煒林:〈貓、鼠與人類的定居生活─從泉護村遺址出土的貓骨談起〉,《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省考古研究院,2010年第1期。
江玉祥:〈「老鼠嫁女」:從印度到中國─沿西南絲綢之路進行的文化交流事例之一〉,《四川文物》,四川:四川省文物局,2007年第6期。
吳楓:〈「兩唐書」說略〉,收錄於向燕南、李峰主編:《二十世紀二十四史研究叢書第七卷:新舊《唐書》與新舊《五代史》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
宋超:〈三台郪江崖墓「狗咬耗子」圖像再解讀〉,《四川文物》,成都:四川省文物局,2008年第6期。
宋巍、董慧芳:〈論《三俠五義》俠客道德類型的差異性─以展昭、白玉堂、歐陽春為例〉,《固原師專學報》,寧夏:寧夏師範學院,2006年第1期。
李桂奎:〈論中國古代小說服色描寫的角色功能及修辭意蘊〉,《晉陽學刊》,太原:山西省社會科學院,2003年第6期。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從變化神話到神仙變化傳說〉,《中外文學》,臺北市:中外文學月刊社,1987年第15卷第5期。
林富士:〈中國六朝時期的巫覡與醫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9年3月。
邵炳軍:〈《詩‧魏風》創作年代考論〉,《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太原:山西大學學報編輯部,2011年第3期。
紀德君:〈世代累積型集體創作說再思考〉,《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編輯部,2008年第2期。
唐蕙韻:〈「老鼠嫁女」的故事與民俗〉收錄於金榮華主編:《民間故事論文選(第一輯)》,臺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5年。
曹建強:〈話說漢代陶狗〉,《農業考古》,南昌:農業考古編輯部,2001年第3期。
陳學嬪:〈有意味的形式─魚‧鳥〉,《書畫藝術學刊》,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7年第3期。
陳錦釗:〈談石玉崑與《龍圖公案》以及《三俠五義》的來源〉,《書目季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第27卷第4期。
華夏:〈貍奴小影─宋代小品畫中的寵物貓〉,《美術大觀》,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0年第9期。
鄂崇榮:〈「貓鬼神」信仰的文化解讀〉,《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西寧: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2010年第1期。
黃東陽:〈唐劉肅大唐新語之文體性質微探〉,《北商學報》,臺北市: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2005年第7期。
董曉萍:〈貓鼠型故事的跨文化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2年第6期。
劉敦愿:〈中國古代對於動物天敵關係的認識和利用〉,收錄於中國古代農業科技編纂組編:《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北京:新華書局,1980年。
潘建國:〈海內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鬧東京》小說考〉,《文學遺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8年第5期。
蔣南華:〈稻粟、桑蠶種養及絲紡技術:中華遠古文明的絕世奇葩〉,《雲夢學刊》,岳陽:湖南理工學院,2002年第1期。
錢光勝、王晶波:〈貓兒契式‧貓畫‧佛經〉,《敦煌學輯刊》,蘭州:蘭州大學,2011年第3期。

三、學位論文(以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朴炫坤:《三俠五義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林美君:《論清代俠義小說中的烏托邦主義─以《施公案》及《三俠五義》為例》,臺中市:靜宜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邱容韡:《中國先秦變形神話傳說中「化生」之思維探究》,臺東縣: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柯玫文:《《三俠五義》研究》,臺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高琬婷:《「五鼠鬧東京」故事研究》,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康韻梅:《六朝小說變形觀之探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陳怡安:《北朝鎮墓獸研究》,臺北市:國立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2011年。
陳麒仰,《與巫術相關之周代部份禮俗探賾》,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
陳麗君:《正義的神話?!─《施公案》、《三俠五義》與《彭公案》中文學與法律的互文關係》,臺中市: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曾麗婷:《《三俠五義》人物形象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賴采蘋:《《搜神記》中的動物類型研究─以動物與人的關係為中心》,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霍建國:《從公案到俠義─《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小說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變化題材研究》,臺北市: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關怡嫻:《中國變形神話之傳說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蘇于榕:《「貓鼠相告」主題作品研究――以台中瑞成書局《最新猫鼠相告歌》為主》,臺北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蘇雯慧:《勸懲與存史──《大唐新語》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