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清代臺灣地理空間書寫與文化敘事-賴恆毅

論文分類:博士論文

姓名:賴恆毅

標題:清代臺灣地理空間書寫與文化敘事

指導教授:江寶釵

畢業日期:2013-01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清代文人在臺灣的居地生活,廓清他們對於所處環境空間之「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滲入情形。我們知道,人無法離開土地的涵養而獨立生活,不論是外地或本地文人,都曾在這塊土地上進行居住(dwell)、落實生活的一切行為,他們在臺時間的久暫,都不致改變「日常生活」的行為事實,即便他們的感情結構、出身背景、社會關係等呈現著不同型態。本論文嘗試著以單獨而具體的地理空間作為討論對象,企盼深化討論的層次,期盼更能看見「空間」(被)運作的軌跡,進一步理解臺灣地理空間的發展,以及被建構甚至再現的過程。本項研究的架構為:第二章囊括海洋空間、山岳空間兩種不同的空間類型,前者企圖將清人對海洋空間的印象、感受,乃至於理解的過程,透過相關作品,作一系統性的耙梳;因著環境的區隔,成為神祕的存在。文人或凝望或觀想,往往少以親履,因此在實際的地域空間上加諸了多元的想像,透過文字予以再現,在這樣的過程中,彰顯了什麼樣的地方觀點?又,這些觀點是否因為書寫者的身分而有意義上的差異?第三章延續探討清人在理解自然地理空間之後的因應,考察他們如何詮釋空間、經營空間。第四章繼以探究城邑內細部的空間規範及其秩序的置入,瞭解官方如何建構一個能夠彰顯國家風華的空間場域,並且進一步勾勒渡臺官員、幕士等諸員在其建物內部的生活情況。第五章以本土文人為對象,分析其園林空間如何被建構,而至於逐漸凝聚、內化為一個地方的意義中心。第六章則歸納前面各章節的論述結果,並就本項研究的價值進行說明。

參考文獻:

專書:
文獻類(依姓名筆劃排列):
1.丁邵儀《東瀛識略》,臺灣文獻叢刊第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9月)
2.不著撰人《淡水廳築城案卷》,臺灣文獻叢刊第17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3.不著撰人《清奏疏選彙》,臺灣文獻叢刊第3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年)
4.不著撰人《清高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5.不著撰人《清高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8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6.不著撰人《清德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93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64年)
7.不著撰人《清德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93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64年)
8.不著撰人《欽定平定臺灣紀略》,臺灣歷史文獻叢刊第10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1年)
9.不著撰人《欽定評定臺灣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02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61年)
10.不著撰人《道咸同光四朝奏議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288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71年)
11.不著撰人《臺案彙錄甲集》,臺灣文獻叢刊第31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59年)
12.不著撰人《臺灣中部碑文集成》,臺灣文獻叢刊第151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94年)
13.不著撰人《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灣文獻叢刊第218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年)
14.六十七、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5種,(臺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15.六十七《使署閒情》,臺灣文獻叢刊第12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16.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17.王叔岷《鍾嶸詩品箋證稿》,(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1992年12月)
18.王松《臺陽詩話》,臺灣文獻叢刊第34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59年)
19.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20.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2006年6月)
21.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中譯本中卷),(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91年6月)
22.光緒敕撰《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63年)
23.朱仕玠《小琉球漫誌》,(臺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24.池志澂《臺灣遊記》,臺灣文獻叢刊第8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8月)
25.老子著,余培林註釋《新譯老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11月)
26.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臺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27.吳子光《臺灣紀事》,(臺北:大通書局,1987年)
28.吳元炳輯《沈文肅公(葆楨)政書》,(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29.李丕煜《鳳山縣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30.李鴻章《李文忠公選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31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61年)
31.沈茂陰《苗栗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59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1962年)
32.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臺灣歷史文獻叢刊第2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33.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歷史文獻叢刊第66種,(臺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34.周凱《廈門志》),臺灣文獻叢刊第95種,(臺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
35.周鍾瑄《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12月)
36.周璽《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臺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37.怪我氏著,林美容點校《百年見聞肚皮集》,(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
38.林占梅《潛園琴餘草簡編》,臺灣文獻叢刊第20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39.林豪著,郭哲銘注釋《誦清堂詩集注釋》,(臺北:臺灣書房,2008年10月)
40.施士洁《後蘇龕詩鈔》,(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1965年)
41.范瞱撰,周天游輯注《八家後漢書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42.計成《園治》,(臺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5月)
43.郁永河《裨海紀遊》,臺灣歷史文獻叢刊第4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4月)
44.倪贊元《雲林縣採訪冊》,(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1959年)
45.唐贊袞《臺陽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46.孫元衡《赤嵌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0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47.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臺灣文獻叢刊第8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10月)
48.徐宗幹《斯未信齋雜錄》,臺灣文獻叢刊第93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49.高明註譯《大戴禮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50.高拱乾《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2月)
51.國家文獻館編《臺灣研究資料彙編》第一輯第六冊、第七冊、第九冊,(臺北:聯經出版,1993年12月)
52.連雅堂《臺灣通史》,(臺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53.連雅堂《臺灣詩乘》,臺灣文獻叢刊第6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54.陳文達《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55.陳文達《鳳山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4種,(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56.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臺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57.陳盛韶《問俗錄:福建、臺灣的民俗與社會》,(臺北:武陵出版,1991年10月)
58.陳朝龍、鄭鵬雲纂輯《新竹縣採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45種,(臺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59.陳肇興《陶村詩稿》,臺灣文獻叢刊第14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60.陳璸《陳清端公文選》,臺灣文獻叢刊第11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61.陶潛等撰《六朝四家全集‧彭澤集》,清同治九年退補齋刻本影印,(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11月)
62.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臺灣歷史文獻叢刊第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11月)
63.趙爾巽等撰,楊家駱校《清史稿》,(臺北:鼎文,1981年)
64.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臺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65.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第27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77年)
66.劉勰著,王更生註釋《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9月)
67.歐陽修、宋祈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唐書》,(臺北:鼎文,1981年)
68.蔡汝修《臺海擊缽吟集》,(臺北:龍文出版社,2006年6月)
69.蔡振豐《苑裏志》,臺灣文獻叢刊第48種,(臺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70.蔣元樞《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移建臺灣佐屬公館圖說》,(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年12月)
71.蔣師轍《臺遊日記》,臺灣文獻叢刊第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12月)
72.蔣毓英《臺灣府志》,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2年11月)
73.諸家合刊《臺灣輿地彙鈔》,臺灣文獻叢刊第21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年9月)
74.諸家合刊《臺灣關係文獻集零》,臺灣文獻叢刊第30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年)
75.諸家合刊《澎湖臺灣記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0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76.鄧傳安《蠡測彙鈔》,臺灣文獻叢刊第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1月)
77.鄭用錫《北郭園詩鈔》,臺灣文獻叢刊第4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78.鄭張歡《周易今譯》,(山東:齊魯書社,2006年6月)
79.鄭鵬雲、曾逢辰《新竹縣志初稿》,臺灣文獻叢刊第61種,(臺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80.謝金鑾、鄭兼才《續修臺灣縣志》,(宗清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81.藍鼎元《平臺紀略》,臺灣歷史文獻叢刊第1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82.藍鼎元《東征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2月)
論著類:
1.Gaston Bachelard(加斯東‧巴拉舍)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臺北:張老師文化,2009年3月)
2.Lucien Goldmann(呂西安.戈德曼),蔡鴻濱譯《隱蔽的上帝》,(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5月)
3.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等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出版社,2006年9月)
4.Richard Peet著;王志弘等譯《現代地理思想》,(臺北:群學出版社,2005年4月)
5.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6.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4月)
7.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12月)
8.尹章義《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1995年8月)
9.王先明《近代紳士──一個封建階層的歷史命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王志弘,《流動、空間與社會:1991-1997論文選》,(臺北:田園城市出版社,1998年11月)
11.丘逸民《清代臺灣詩歌的氣候識覺》,(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05年2月)
12.江寶釵《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13.江寶釵《臺灣古典詩面面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年3月)
14.巫仁恕《遊道:明清旅遊文化》,(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2月)
15.李劍鋒《元前陶淵明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9月)
16.林玉茹《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出版,2000年)
17.林玉茹《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臺北:知書房出版社,1996年)
18.林淑慧《臺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
19.姜道章《歷史地理學》,(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7月)
20.施堅雅主編《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12月)
21.施懿琳、江寶釵等編著之《全臺詩》第1~21冊,(臺北:遠流出版,2004年12月起)
22.施懿琳、許俊雅、楊翠《臺中縣文學發展史》,(臺中:臺中縣文化中心,1995年)
23.施懿琳、楊翠、鍾美芳《臺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臺中:臺中縣文化中心,1996年6月)
24.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學發展史》(上、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5月)
25.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市:春暉出版,2000年6月)
26.柯志明《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與熟番地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1年3月)
27.段義孚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3月)
28.段義孚著,周尚意、張春梅譯《逃避主義》,(臺北:立緒文化,2006年4月)
29.段義孚著,潘桂成等譯《恐懼》,(臺北:國立編譯館,2008年4月)
30.洪英聖編著《畫說康熙臺灣輿圖》,(南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1999年8月)
31.侯迺慧《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臺北:東大圖書,1991年6月)
32.侯迺慧《唐宋時期的公園文化》,(臺北:東大圖書,1997年9月)
33.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2008年9月)
34.夏黎明《清代臺灣地圖演變史──兼論一個繪圖典範的轉移歷程》,(臺北:知書房出版社,1996年6月)
35.宮本延人《臺灣的原住民族》,(臺中:晨星出版,1992年10月)
36.徐慧鈺編校《林占梅資料彙編‧潛園琴餘草》,(新竹:新竹文化中心,1994年)
37.張世賢《晚清治臺政策》,(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87年6月)
38.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7月)
39.許俊雅、吳福助主編之《全臺賦》,(臺南:國家文學館,2006年12月)
40.許俊雅編《講座FORMOSA:臺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11月)
41.許雪姬《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87年)
42.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43.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1997年10月)
44.劉麗卿《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4月)
45.潘朝陽《明清臺灣儒學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10月)
46.潘朝陽《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臺北市:五南圖書,2005年6月)
47.鄭毓瑜《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2005年12月)
48.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10年)
49.蕭瓊瑞《懷鄉與認同:臺灣方志八景圖研究》,(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
50.諾伯舒茲著;施植明譯《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臺北:尚林出版社,1986年6月)
51.蘇碩斌《看得見與看不見得臺北──清末至日治時期臺北空間與權力模式的轉變》,(臺北:左岸文化,2005年8月)
52.龔顯宗《臺灣文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9月)

論文類:
單篇論文(依姓名筆畫排列)
1.Allen Pred著,許坤榮譯:〈結構歷程和地方──地方感和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收入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型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1993年3月)
2.Harry.J.Lamley(哈雷‧J‧拉姆利)著,葉光庭譯〈修築臺灣三城的發軔與動力〉,收錄於施堅雅主編《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12月)
3.江寶釵〈臺灣漢詩言說現地的建構與離散——嘉義李德和的「文藝沙龍」研究〉,《國文學誌》第八期,2004年6月
4.尹章義〈臺灣─福建─京師:「科舉社群」對於臺灣開發以及臺灣與大陸關係之影響〉,收於氏著《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1995年8月)
5.王志弘〈多重的辯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繹與引申〉,《地理學報》第55期,2009年4月
6.王宜瑗〈輕舉與回歸──魏晉遊仙詩人的心態〉,《國文天地》第十卷第八期,1995年1月
7.王明珂〈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第91期,1993年11月
8.王應棠〈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地理學報》第55期,2009年4月
9.史久龍《憶臺雜記》,刊於《餘姚史料》第二期,(臺北:纂修餘姚縣志籌備委員會,1977年1月)
10.石文誠〈帝國的邊陲論述:以清代臺灣圖像為例〉,《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期,2010年10月
11.何晉勳〈論清人對玉山的認知〉,《漢學研究》第22卷第1期,2004年6月
12.吳毓琪、施懿琳〈康熙年間「臺灣八景詩」首創之作的空間感探討〉,《國文學報》第五期,2006年12月。
13.李亦園〈從文獻資料看臺灣平埔族〉,《大陸雜誌》,(第10卷第9期,1955年5月)
14.李知灝〈權力、視域與臺江海面的交疊──清代臺灣府城官紳「登臺觀海」詩作中的人地感興〉,《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期,2010年4月
15.李國祁〈清季臺灣的政治近代化──開山撫番與建省(一八七五─一八九四)〉,《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8:12期,1975年12月
16.阮忠仁〈《諸羅縣志》星野的地理認知──臺灣∕諸羅的版圖歸屬論述〉,《嘉義研究──社會、文化專輯》,(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2008年1月)
17.周憲〈旅行者的眼光——從近代遊記文學看現代性體驗的形成〉,收入劉昭明主編《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臺北:書林出版,2001年12月)
18.林文龍〈清代臺灣書院講習彙錄〉,《臺灣文獻》第42卷第2期,1991年6月
19.林淑慧〈臺灣清治時期的場地記憶與文化意涵》〉,《空大人文學報》第13期,2004年12月
20.施懿琳〈開臺進士鄭用錫的自我書寫與身體語言〉,《第五屆國際暨第十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中文系等主辦,2009年6月
21.施聖文〈土牛、番界、隘勇線:劃界與劃線〉,《國家與社會》第5期,2008年12月
22.柯喬文〈基隆漢詩的在「在地言說」:《詩報》及其相關書寫〉,《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12期,2008年12月
23.柯慶明〈從「亭」、「臺」、「樓」、「閣」說起——兼論一種另類的遊觀美學與生命省察〉,收於氏著《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2006年1月)
24.胡萬川〈失樂園──一個有關樂園神話探討〉,收於氏著《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25.范銘如〈七○年代鄉土小說的「土生土長」〉,收於氏著《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2008年9月)
26.范銘如〈看見空間〉,收於氏著《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2008年9月)
27.徐麗霞〈陳維英之別業:太古巢與棲野巢〉(一)~(四),《中國語文》第547~550期,2003年1~4月
28.徐麗霞〈開臺進士──鄭用錫之「北郭園」〉,《中國語文》第594期,2006年12月
29.徐麗霞〈澄臺觀海〉(上)、(中)、(下),《中國語文》,第586、587、590期,2006年4月、5月、8月
30.徐麗霞〈雞籠積雪〉,《中國語文》第528期,2001年6月
31.張炎憲〈開臺第一位進士──鄭用錫〉,《國文天地》,第5:11期,1990年4月
32.張隆志〈評介鄧津華《想像臺灣:清代中國的殖民旅行書寫與圖像》〉,《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6期,2005年3月
33.莊雅仲〈裨海紀遊──徘徊於自我與異己之間〉,《新史學》第4卷第3期,1993年9月
34.許俊雅〈九○年代臺灣古典文學研究現況評介與反思〉,收於氏編《講座FORMOSA:臺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11月初版)
35.許惠玟〈由〈寓望園記〉到〈禔室十三勝記〉——清代臺灣園記散文探析〉,《臺灣古典散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東海大學中文系主辦,2009年12月19、20日
36.許惠玟〈寫實與想像的交錯:鳳山文人卓肇昌的區域書寫〉,《異時空下的同文詩寫──臺灣古典詩與東亞各國的交錯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南:成功大學文學院、中文系、臺文系主辦,2008年11月29~30日)
37.郭令瑾〈清代臺灣的園林詩人〉,收於郭天沅編《文獻史料研究叢刊》,(福建:福建省地圖出版社,1990年12月)
38.陳佳妏〈滾滾波濤聲不息,斐然有緒煥文章──論清代臺灣八景詩中的自然景觀書寫〉,《臺灣生態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主辦,2000年7月7日~9日。另刊登於「臺灣文學研究工作室」網站: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t/tan-ka-bun/pak-keng-si.htm。
39.陳思穎〈來自大海的呼喚──論清初巡臺御史錢琦詩作中的海洋書寫〉,《國文學報》第6期,2007年6月
40.陳培漢〈先曾叔祖維英公事蹟〉,《臺北文物‧大龍峒特輯》第二卷第二期,1953年8月
41.陳維英《偷閒集》,《臺北文物‧大龍峒特輯》第二卷第二期,1953年10月
42.陳龍廷〈相似性、差異令與再現的複製:清代書寫臺灣原住民形象之論述〉,《博物館學季刊》,(第17卷第3期,2003年7月)
43.傅柯,陳志梧譯〈不同空間的政文與上下文(脈絡)〉,收於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型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1993年3月)
44.曾進豐〈地方感與家屋想像──論余光中的高雄地理詩寫〉,《2010高雄文學發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0年12月)
45.黃美娥〈臺灣古典文學史概說(1651─1945)〉,《臺北文獻直字》第151期,2005年3月
46.黃得時著、葉石濤譯〈〈臺灣文學史序說〉、〈臺灣文學史第一章明鄭時代〉、〈臺灣文學史第二章康熙雍正時代〉,收於葉石濤編譯《臺灣文學集》2,(高雄:春暉出版,1999年2月)
47.黃應貴〈導論:空間、力與社會〉,收於黃應貴編《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2年6月)
48.蛻葊老人《大屯山房譚薈》,刊於《臺北文獻》第1~4期合刊,1968年7月
49.廖炳惠〈旅行、記憶與認同〉,《當代》第175期,2002年3月
50.廖振富〈清代臺灣古典詩中的渡海經驗〉,《第二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2006年10月)
51.廖漢臣〈巢名太古尋遺跡──記迂谷陳維英〉,《臺北文物‧大龍峒特輯》第二卷第二期,1953年9月
52.廖肇亨〈清代中葉古典海洋詩歌釐探:以嘉慶五年琉球冊封使趙文楷、李鼎元的海洋經驗為中心的考察〉,《海洋文化學刊》第8期,2010年6月
53.劉俊雄〈重讀臺灣:以《想像臺灣的地理學》研讀計畫為例〉,《人文社會科學簡訊》第12:2期,2011年3月
54.劉淑芬〈清代臺灣的築城〉,《食貨月刊》第14 卷第11、12期,1985年2月
55.劉縉紳〈臺灣(沿海)外籍船隻海難與燈塔之興建〉,《臺灣文獻》第42卷第3、4期,(1991年12月)
56.潘朝陽〈地理學與人文關懷〉,收於氏著《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臺北市:五南圖書,2005年6月)
57.鄭毓瑜〈市井與圍城──南朝「建康」宮廷文化之一側面〉,收於氏著《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2005年12月)
58.鄭毓瑜〈名士與都城──東晉「建康」論述〉,收於氏著《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2005年12月)
59.蕭百興〈前進於蠻荒的遠望、監控與宣示及其流演:清代嘉義築城的空間意義初探〉,《嘉義研究──社會、文化專輯》,(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2008年1月)
60.蕭百興〈從海音澎湃的莿桐城到騷亂混現的神仙府──清代臺南城市(臺灣府城∕臺南府城)的時空發展及美學表徵初探〉,收於戴浩一、顏尚文主編《臺灣史三百年面面觀》,(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2008年4月)
61.諾伯舒茲〈住所的概念〉,收入季鐵男編《建築現象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1992年12月)
62.顧敏耀〈人畏生番猛如虎,人欺熟番賤如土:臺灣清領時期反映原住民社會處境之詩作探討〉,《第四屆全國研究生文學社會學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2004年)
63.顧敏耀〈建構文學地景與召喚地方感受:臺灣賦作中的山岳書寫〉,《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第3期,2010年6月
學位論文類:
1.王嘉弘《清代臺灣賦的發展》,(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4年)
2.王幼華《清代臺灣漢語文獻原住民記述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5年)
3.王慧芬《清代臺灣的番界政策》,(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4.石弘毅《清代康熙年間治臺策研究》,(臺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1月)
5.余友良《臺灣當代原住民文學中的原鄉書寫研究》,(臺北: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6.吳毓琪《康熙時期臺灣宦遊詩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6年6月)
7.吳青霞《臺灣三大民變書寫研究──以古典詩文為主》,(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7月)
8.吳翊良《空間‧神話‧行旅──漢晉辭賦中的「山水書寫」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9.宋南萱《臺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代的轉變》,(桃園: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10.李紫琳《詩意地棲居:《楚辭》中的空間感與身體感》,(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與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7月)
11.李毓嵐《徐宗幹在臺施政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5月)
12.周滿枝《清代臺灣流寓詩人及其詩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79年)
13.林孟輝《清代臺灣學校教育與儒學教化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14.林淑慧《黃叔璥及其《臺海使槎錄》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15.林淑慧《臺灣清治時期散文發展與文化變遷》,(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5年)
16.施志汶《清康雍乾三朝的治臺政策》,(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17.施建邦〈鹽埕老壁攤的地方感及社會意涵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論文,1998年7月)
18.施懿琳《清代臺灣詩所反映的漢人社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博士論文,1991年5月)
19.范文鳳《鄭用錫暨其《北郭園全集》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20.徐慧鈺《林占梅園林生活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21.許玉青《清代臺灣古典詩之地理書寫》,(桃園: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22.許博凱《帝國文化邏輯的展演──清代臺灣方志之空間書寫與地理政治》,(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23.許惠玟《道咸同時期(1821~1874)臺灣本土文人詩作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7年1月)
24.許毓良《清代臺灣的軍事與社會─以武力控制為核心的討論》,(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4年)
25.許毓良《清代臺灣的海防》,(臺北: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9年5月)
26.郭侑欣《憂鬱的亞熱帶:郁永河《裨海紀遊》中的臺灣圖像及其衍異》,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27.陳佳妏《清代臺灣紀遊文學中的海洋》,(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1年6月)
28.曾惠裏《臺灣傳統園林的歷史發展及空間特性》,(桃園: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29.黃美娥《清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6月)
30.黃惠鈴《清領時期臺灣古典詩山岳形象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31.塗怡萱《清代邊疆輿地賦研究》,(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3年)
32.楊淑惠《臺灣古典詩中的玉山書寫》,(臺南:成功大學臺文所碩士論文,2008年8月)
33.楊添發《陳維英及其文學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5年)
34.蔡淵洯《清代臺灣社會的領導階層(一六八四─一八九五)》,(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80年)
35.薛建蓉《清代臺灣本土士紳角色扮演及在地意識研究--以竹塹文人鄭用錫與林占梅為探討對象》,(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9月)
36.謝志賜《道咸同時期淡水廳文人及其詩文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37.謝碧菁《陳維英生平及其詩歌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報刊及數位資料庫:
1.《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北:東方文化書局影印版,1997年)
2.《漢文臺灣日日新報(電子版)》,(臺北: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3.中央研究院「瀚典全文檢索系統」,網址:http://hanji.sinica.edu.tw/
4.國家臺灣文學館,「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網址:http://xdcm.nmtl.gov.tw/twp/index.asp
5.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灣好文學網」網址:http://deptitl.ccu.edu.tw/literaturetaiwan/
6.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網址:http://140.125.168.74/literaturetaiwan/poetry/home.asp
7.國立臺灣博物館建置,「康熙臺灣輿圖」網站,網址:http://163.22.14.153/~KSmap/nuke/modules.php?name=metadata&op=detail&id=319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