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近代中國武俠書寫暨影像中的俠觀研究-張瓊霙

論文分類:博士論文

姓名:張瓊霙

標題:近代中國武俠書寫暨影像中的俠觀研究

指導教授:江寶釵

畢業日期:2016-07

摘要:

本論文題為:《近代中國武俠書寫暨影像中的俠觀研究》,共分五章,各章摘要如下:
第一章 緒論:交代本文研究背景與目的,回顧前人相關研究的成果,並說明研究方法、範疇與進行步驟。
第二章 明清武俠的敘事研究:以文學角度來看,從〈虯髯客〉〈紅線傳〉等唐傳奇以來,開創了武俠小說基本雛型,在文學有繼承性的特質上,如明人王世貞編《劍俠傳》,書中輯入的唐代劍俠故事計二十五篇,源出於唐傳奇,並對後代的《七劍十三俠》、《蜀山劍俠傳》的問世創造了條件,但像《劍俠傳》這類的武俠小說畢竟有限,在多數情況俠只是書裡內容的一部份,該書仍不足以成為武俠小說,直到清朝「武俠」兩字才定名,清代的《三俠五義》、《七俠五義》、《雍正劍俠傳》等才較符合武俠小說嚴格意義,但儘管如此,有清一代的武俠小說並未形成主流,且到晚清武俠小說又迅速沒落。
俠文化的流傳與發展,更多的當然還是集中在敘事領域上,如詩詞、戲劇、小說(包括傳奇、話本及章回小說)等。劉若愚先生的《中國之俠》列舉了雜劇中的俠類題材的作品,如明代的《黑旋風仗義》、《宋公明鬧元宵》;清代的《黑白衛》、《薊州道》、《十字坡》等,皆合乎當時觀眾口味。而當敘事俠客的任務由史學家轉移到小說家、戲劇家肩上時,俠客形象更是被大大強化,他們可在法律之外,自掌正義匡正扶弱,受歡迎的戲碼能創造經濟效益,同時俠客的知名度也不在其歷史真實,而是在戲劇表現上一較高下(如關羽、虯髯客)等。而且隨著時代推移,俠越來越脫離其初創階段的歷史身分,而演變成一種精神、氣質和生活品味,並反應在明清兩代許多的文人與藝術家上。
第三章 民國時期海峽兩岸小說中的俠觀:現代武俠小說到了民國蓬勃發展,為了避免遺珠之憾,本篇論文佈下極大的網,企將現代武俠小說一網打盡,以集中探討這些小說中所展現的俠的思想與形象,分成「泛俠文化的肇始與發展」、「港台武俠的俠觀建置」、和「新派武俠的俠觀創發」三大部分。其中民國前期的泛俠文化,以舊派武俠小說家的作品為主,並加入台灣日治時期的俠敘事。而港台武俠作家的俠觀建置,主要據葉洪生、林保淳的《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所列的二十位武俠小說大家為主,從他們的作品中探討俠義觀念的建置。最後新派武俠的俠觀創發,則集中在新派武俠的三大宗師(梁羽生、金庸、古龍)的作品,並加入新派武俠的先驅和餘絮等的作品作探討研究。
第四章 武俠電影的俠觀綜論:電影是民國前期興起的大眾娛樂產業,武俠電影因為具聲光畫面,許多特技、特效也不是傳統戲劇所能表現的,所以甫一上來,就深深吸引觀眾,成為中國電影的主要類型之一。本章以「史」的概念劃分「武俠電影的發軔期」、「港台武俠電影的百花齊放」、「現代武俠電影的新局」三大部分。發軔期以早期在大陸的武俠電影,以及武俠電影從大陸退出後在港台生根萌芽的香港、台灣武俠電影為探討對象。而港台武俠電影的百花齊放依據港台武俠電影的性質分成小說武俠片、功夫片、香港武俠電影、台灣武俠電影四部分。最後現代武俠的新局,則以2000年以後的兩岸三地的武俠電影為主,並從核心元素和複合類型來探討武俠電影的生存姿態以及其對明清俠觀的繼承與創發。
第五章 結論:將前四章的研究成果重新整理、歸納、分析,以期逼近近代中國武俠書寫暨影像中的俠觀答案。
 

參考文獻:

一、史書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1月。(上海涵芬樓影印南宋黃善夫刻本)
【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3月。(上海涵芬樓借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北宋景祐刊本景印)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左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
【元】脫脫撰,《金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1月。(上海涵芬樓借北平圖書館藏元至正刊本景印,闕卷以涵芬樓藏元覆本配補)
【明】宋濂撰,《元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1月。(上海涵芬樓影印北平圖書館及自藏明洪武刻本影印)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1月。(上海涵芬樓據清乾隆年武英殿原刊本影印)
【清】畢沅著,沈志華主編,《續資治通鑑》,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年3月。
【漢】劉向編,高誘注,張清常等箋注,《戰國策箋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1993年3月。
【清】柯劭忞,《新元史》,北京:中國書店,1992年。(復耕堂開雕,線訂函裝書)
【清】谷應泰撰,《明史紀事本末》,收錄於《四庫全書薈要》V211,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清】趙爾巽,《清史稿》,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V295-30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羅爾綱著,《太平天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9月。
連橫著,《台灣通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85年3月。

二、古籍本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左傳注疏》,收錄於《十三經注疏》V6,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
【漢】劉安等著,高誘注,《淮南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4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詩經》,收錄於《十三經注疏》V3,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收錄於《十三經注疏》V8,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嘉慶二十年江南南昌府學開雕,盧宣旬校)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收錄於《十三經注疏》V5,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
【唐】李德裕,〈豪俠論〉,收錄於【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卷70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
【宋】佚名,《大宋宣和遺事》,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V4-15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
【宋】呂祖謙著,黃靈庚,吳戰壘主編,《東萊呂太史別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台北:國泰文化事業,1980年1月。
【宋】施護譯,毛志明等責任編輯,〈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4》),收錄於《佛藏》V26,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月。(本部經書從北宋時印度來華譯經僧施護譯。)
【宋】胡太初修,趙與沐纂,《臨汀志》,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V65,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9月。
【宋】黎靖德編著,《朱子語類索引》,台北:正中書局,1982年6月。
【元】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收錄於《四部叢刊》V222,上海:上海書店出版,1989年10月。(上海涵芬樓借烏程蔣氏密韻樓藏明弘治戊午刊本影印)
【元】李壽卿,《說鱄諸伍員吹簫》,收錄於楊家駱主編,《全元雜劇初編》V6,台北:世界書局,1985年3月。
【元】姚燧,《牧庵集》,收錄於《四庫叢刊初編》集V234,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收錄於楊家駱主編,《全元雜劇初編》V8,台北:世界書局,1985年3月。(酹江集本)
【元】無名氏,《謝金吾詐拆清風府》,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V176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
【元】楊維楨,《鐵崖樂府》,收錄於楊鐮主編,《全元詩》V39,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6月。
【元】鍾嗣成著,王鋼校訂,《錄鬼簿》,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
【元明間】無名氏,《魯智深喜賞黃花峪》,收錄於傅惜華等編,《水滸戲曲集》V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
【明】丁元薦,《尊拙堂文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V集170,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7年6月。
【明】不提撰人,《後宋慈雲走國全傳》,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V3-8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五湖老人,〈忠義水滸全傳序〉,收錄於朱一玄編,《水滸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年。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15.悲七子》),收錄於(清)紀昀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V127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明】王世貞,《弇州續稿》,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V1279-1284,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王世貞編,(清)任渭長插圖,《劍俠圖傳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
【明】王寅,《十岳山人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V79,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
【明】王稚登,《王百穀集十九種》,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V集175,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
【明】朱有燉,《黑旋風仗義疏財》,收錄於傅惜華等編,《水滸戲曲集》V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
【明】何景明,《大復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V1267,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2月。
【明】余子俊,《余肅敏集》,收錄於(明)陳子龍,《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佚名,《福州府志萬歷本》,收錄於(明)喻政修,林材纂,《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V32,江蘇:新華書店,1992年12月。
【明】吳從先,《小窓自記》,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252,台南:莊嚴文化1995年9月。
【明】宋濂,《宋學士全集補遺》,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V2126,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李玉,《送京風雲會》,收錄於《古本戲曲叢刊五集》V11,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本戲曲叢刊委員會編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
【明】李卓吾,《焚書》,收錄於張建業主編,《李贄文集》V1,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5月。
【明】李紹文,《雲間雜誌》,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V子244。
【明】李開先,《寶劍記》,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V177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
【明】汪道昆,《太函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V117,台南:莊嚴出版社,1997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收錄於《四部禁燬書叢刊》V史4,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8月。
【明】沈璟,《繡刻義俠記定本》,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6年4月。
【明】周亮工,《因樹屋書影》,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V113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
【明】孟稱舜,《花舫緣》(沈泰輯,《盛明雜劇初集.卷23.花舫緣.第1齣》),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V176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年3月。
【明】俞允文,《仲蔚先生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V140,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
【明】施耐庵、羅貫中撰,《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V2-10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容與堂藏版)
【明】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李卓吾批評,《李卓吾批評忠義水滸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胡應 麟,《少室山房筆叢》,收錄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四庫全書補正》子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12月。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類藳》收錄於《叢書集成三編之十九.續金華叢書》V11,台北:藝文印書館,198?年。
【明】唐寅,《唐伯虎先生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V133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
【明】唐樞,《禦倭雜著》,收錄於(明)陳子龍,《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徐孚遠,《釣璜堂存稿三》,收錄於郭秋顯、賴麗娟主編,《清代宦台文人文獻選編》V1,新北:龍文出版社,2012年9月。
【明】徐渭,《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4月。
【明】徐陽輝,《脫囊穎》,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V176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

 

瀏覽數:
登入成功